汉越条件复句对比及越南学生习得汉语条件复句的偏误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8 01:40
本文关键词:汉越条件复句对比及越南学生习得汉语条件复句的偏误分析
【摘要】:条件复句的应用极其广泛,不管在口语还是书面语里都使用得相当频繁。对于越南的汉语学习者来说,由于两种语言的条件复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越南学生在使用汉语条件复句时难免产生偏误,如句子成分遗漏、关联词语误用、前后分句逻辑矛盾等等。 有鉴于此,笔者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出发,以越南学生为考察对象,采用对比分析法、偏误分析法及定性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首先对汉越语条件复句进行对比,然后通过考察暨南大学留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留学生书面语语料库)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来分析越南学生习得汉语条件复句过程中所常见的偏误并尝试分析偏误的成因,最后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对越南学生习得汉语条件复句以及相关的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汉语 越南语 条件复句 对比 偏误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3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6
- 目录6-9
- 绪论9-17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以及研究目的9
- 第二节 现代汉语条件复句的文献综述9-13
- 一、现代汉语条件复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9-12
- (一) 现代汉语条件复句本体的研究现状9-11
- (二)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条件复句习得研究现状11-12
- 二、现代汉语条件复句研究存在的局限性12-13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13-14
- 一、研究方法13
- (一) 对比分析法13
- (二) 定性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13
- (三) 偏误分析法13
- 二、研究意义13-14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以及语料来源14-15
- 一、研究内容14
- 二、语料来源14-15
- 第五节 语料搜集以及选取说明15-17
- 第一章 汉越条件复句的对比分析17-41
- 第一节 汉越条件复句的界定及分类之比较17-20
- 一、汉语条件复句的界定及分类17-19
- (一) 汉语条件复句的界定17-18
- (二) 汉语条件复句的分类18-19
- 二、越南语条件复句的界定及分类19-20
- (一) 越南语条件复句的界定19
- (二) 越南语条件复句的分类19-20
- 第二节 汉越条件复句的句法功能之比较20-30
- 一、汉越语条件复句中的主语20-24
- (一) 汉语条件复句中的主语20-22
- (二) 越南语条件复句中的主语22-24
- 二、汉越条件复句的语序24-26
- (一) 汉语条件复句的语序24-25
- (二) 越南语条件复句的语序25-26
- 三、汉越条件复句的一些基本句法特点26-30
- (一) 汉语条件复句的一些基本句法特点26-28
- (二) 越南语条件复句的一些基本句法特点28-30
- 第三节 汉越条件复句的语义功能之比较30-32
- 一、汉越条件复句的语义特征30-31
- (一) 虚拟性30-31
- (二) 条件性31
- 二、越南语条件复句的语义特征31-32
- (一) 虚拟性31-32
- (二) 条件性32
- 第四节 汉越条件复句的语用功能之比较32-35
- 一、条件复句的陈述句32-34
- 二、条件复句的疑问句34
- 三、条件复句的祈使句34-35
- 四、条件复句的感叹句35
- 第五节 小结35-41
- 第二章 越南学生习得汉语条件复句的偏误分析41-55
- 第一节 偏误分析步骤41-42
- 第二节 偏误统计结果42-47
- 一、搜索语料的结果统计42-44
- 二、偏误类型的结果统计44-47
- 第三节 主要偏误类型与成因分析47-55
- 一、语法偏误47-54
- (一) 句子成分遗漏47-50
- (二) 关联词语误加50-51
- (三) 关联词语误用51-53
- (四) 关联词语错序53-54
- 二、语义偏误54-55
- 第三章 针对越南学生习得现代汉语条件复句的教学建议55-61
- 第一节 对外汉语条件复句的教学重难点55-56
- 一、句式的区别55
- 二、关联词语的使用55-56
- 第二节 教学建议56-61
- 一、对教师的建议56-58
- 二、对学习者的建议58-59
- 三、对教材编写的建议59-61
- 第四章 结语61-63
- 第一节 本研究之结论61
- 第二节 本研究之不足61-63
- 注释63-65
- 参考文献65-69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69-71
- 致谢71-73
- 个人简历73-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瑞芬;“无论……都……”中“或者”与“还是”的差异[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王振来;关联词语的经络连接功能[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张学成;“只要A,,就B”的句法、语义、语用的制约关系[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4 黄晓冬;“无论A,也/都B”句的语义分析[J];汉语学习;2001年05期
5 徐阳春;“如果A,就B”句式考察[J];继续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6 崔佩筠;条件复句的逻辑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7 邵敬敏;;建立以语义特征为标志的汉语复句教学新系统刍议[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4期
8 葛润林;试说“除非”的用法及其逻辑意义[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9 王佩云;“只要P,就Q”句式分析[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2年04期
10 周静;;对外汉语教学与母语习得原则——兼谈对外汉语教学借鉴母语教学经验[J];天中学刊;2007年04期
本文编号:872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72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