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与鼻音谐声的上古拟音问题初探

发布时间:2017-09-18 10:21

  本文关键词:与鼻音谐声的上古拟音问题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上古音 复辅音 谐声层级 鼻音 日母 明母


【摘要】:考察谐声关系可得出《说文》谐声字具有不同的历史层级关系;日母和明母的谐声关系不能作为复辅音的证据。从谐声的系统性来说,拟清鼻流音的证据还不充分。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汉学院;
【关键词】上古音 复辅音 谐声层级 鼻音 日母 明母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12YJAZH001)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古今音对照字典的编纂与古今音对比研究”(07j002z)
【分类号】:H111
【正文快照】: 《说文》谐声字是研究上古音声母的重要材料。高本汉利用谐声关系构拟出复辅音,真正推动了上古复辅音研究[1]。谐声字反映的虽然是内部统一的古雅言音系,由于周秦时期长达九百多年,不能将所有先秦谐声字当作是一个平面材料进行研究,而要分辨其早晚,这就需要对谐声字进行层级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崔金明;刘琨;;上古单声母拟音的几个问题[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2 崔金明;;试析汉藏比较对上古音研究的价值[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尉迟治平;;周、隋长安方音初探[J];语言研究;198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毅力;;黄佐近体诗用韵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彭建国;湘语果摄字的历史层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蒋雯;;从《兵要望江南》的押韵特征看作者所属时代[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陈祥晶;;儿童普通话语音发展的语料采集与分析方法综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李文静;杨超;;从“我”说起——四川话■声母来源探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6 徐麟;《太素》灵溪精舍抄本校勘价值举隅[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曹强;王玉鼎;;古疑影母在海原方言中的演变[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梁春胜;曹植集校读札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陈祝琴;;陈独秀“中国古代语音有复声母”说平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10 何自胜;;六安方言字词考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凤鹏;;彝汉同源关系词考释[A];乌蒙论坛[C];2006年

2 张平忠;;中古以O啛R音由}0廔洪的雕散式音燮[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锦芳;何彦诚;梁敢;杨琴芳;;西林壮汉文化的交融——谈西林壮语汉借词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发展变异[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4 易敏;怡梦;李佳颖;;关于儿化词语认知与语感的调查[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芬;;普通话零声母w音[v]读地域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高北刚;;从生成音系学角度谈普通话声母的教学[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阿合买提江·艾海提;阿布力克木·阿布都热西提;;青金石古今中外名称考[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高永安;;汉藏语系语言诗歌押韵情况简析[A];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蒙古勒呼;;蒙古文文献中“古英(güyeng)”称号考释[A];蒙古史研究(第九辑)[C];2007年

10 曹oT;;敦煌遗书笺注本《切二》研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十一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凤梅;古齐鲁语声母系统构拟[D];南开大学;2010年

2 尹勇;隋唐五代内迁蕃胡族源考异[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秦曰龙;清抄本《五音通韵》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芳;汉语核心词“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怓亚荣;宋元韵图五种用字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黎金娥;英语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阮大瞿越(Nguy(?)n (?)i C(?) Vi(?)t;十七世纪越南汉字音(A类)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9 芦兰花;湟水流域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韦名应;桂东(林岩)壮语方言岛语音研究:范式综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宝乐儿;初级阶段蒙古学生汉语发音偏误分析及相应的教学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程相晋;濮阳县方言语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张艳华;《四声通解》今俗音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孙娜;认知策略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郝新泽;《同音字辨》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谢建娘;王植《韵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蔡晓娟;《洪武正韵》多音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林一鸣;《字学指南》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曾燕霞;试论高本汉《汉文典》的上古声母系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力;先秦古韵拟n,UO题[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4年05期

2 麦耘;汉语历史音韵研究中若干问题之我见[J];古汉语研究;2003年04期

3 孙玉文;试论跟明母谐声的晓母字的语音演变(一)[J];古汉语研究;2005年01期

4 潘悟云;;谐声现象的重新解释[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易青;论“谐声”的鉴别及声符的历史音变[J];古汉语研究;2005年03期

2 程水龙;“考”“老”新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李建强;;对复辅音学说的疑问[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郭锡良;历史音韵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驳梅祖麟在香港语言学会年会上的讲话[J];古汉语研究;2002年03期

5 С.Е.Яхонтов;叶蜚声;陈重业;杨剑桥;;上古汉语中的复辅音[J];当代语言学;1983年04期

6 周长楫;上古汉语有复辅音说之辩难[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7 哈斯其木格;;蒙古语的复辅音问题[J];民族语文;2006年03期

8 陈有恒;通城入声的复辅音韵尾[J];咸宁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9 梅祖麟;;闽语“舆、“浴”两字阳调h-声母的来源——比较方言中所见的*gl-复辅音[J];方言;2007年04期

10 徐天云,宋晓蓉;“塞音+边音”型复辅音词双音化的两个环节[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格根塔娜;于洪志;胡阿旭;;基于EPG信号的蒙古语复辅音的发音特征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2 韦名应;曹凯;;仡佬语方言鼻音声母的发音特征[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哈斯其木格;刘佳;;蒙古语复辅音初探[A];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吴洁;;从“殳”字说起——浅谈形声字孳乳现象与形声字声符表音“传代”的关系[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芳;;辨“古音韵至谐说”——兼谈古音学研究的立论基础[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时秀娟;肖媛;;天津话响音的鼻化度考察[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7 江荻;;藏语声调形成的过程与社会历史系统状态[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8 陈士林;;彝文vyxtu(vuxtu)与楚语“於菟”——彝经考释之一[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C];1993年

9 孙伯君;;《西番译语》藏文前加字的对音[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辑)[C];1994年

10 林穗芳;;关于编纂历时性汉语新词典的设想——基于中外一些语文词典的比较借鉴[A];中国编辑研究(2005)[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张尚芳;“汉”字的上古音读法[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2 柳霞;中国古代的“普通话”[N];光明日报;2006年

3 叶宝奎;汉语语音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N];人民日报;2001年

4 张桂权;阻挡另一种“失语”[N];广西日报;2004年

5 仁乐水;搜罗全备的古汉语通假字工具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李宇明;李宇明:到田野去 做田野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天津中医药大学 罗根海;琐谈通假字[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张微 郑巧 整理;近年来新发现语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记者 王巷扉 通讯员 范正民;全国重点非遗专著《庆元方言研究》面市[N];丽水日报;2010年

10 韦名应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清浊音变圈:自然演化与接触影响的碰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杰;先秦楚系简帛语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韦名应;桂东(林岩)壮语方言岛语音研究:范式综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国一姝;基于通假字的上古声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林海鹰;斯塔罗斯金与郑张尚芳上古音系统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魏宇文;《释名》名源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王琼;并州片晋语语言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7 覃小航;壮侗语族“史籍、口语词”语源探索[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田阡子;东亚语言复合元音的类型及渊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9 崔霞;独龙语系属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陈宏;贵州松桃大兴镇苗语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丽萍;《广雅》同源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张亚蓉;《说文解字》谐声字的音韵关系及上古声母的讨论[D];苏州大学;2005年

3 韩丽亚;楚简文书音韵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孙顺;汉藏同源词音义对应问题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5 陈秀然;颜师古《汉书注》声训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王晓楠;《谐声谱》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7 霍冬梅;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音韵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孙健;中古拟音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廖敏;中国古代农具命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孙永建;《庄子音义》异文初探[D];安徽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74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74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5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