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认知视角下《论语》中隐喻意义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7-09-18 17:23

  本文关键词:认知视角下《论语》中隐喻意义的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隐喻 《论语》 概念整合


【摘要】:《论语》中隐喻语料丰富,隐喻的使用使得孔子的思想更为生动形象,为我们对客观世界的了解提供了许多新的认知。作为认知语言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整合理论将隐喻的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通过该理论所谈及的概念整合网络中的简单型、镜像型、单边型和双边型这四种拓扑结构网络模式,我们可以对《论语》中非拓展性隐喻、拓展性隐喻及创造相似性隐喻等不同类型的隐喻进行解析,从而更清楚地了解该著作中隐喻意义的构建与推理机制。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隐喻 《论语》 概念整合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概念整合理论与隐喻翻译”(12522326) 齐齐哈尔大学青年教师人文社科科研启动支持计划项目(2010W-M16)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H15
【正文快照】: 1.引言没有隐喻,我们的语言会显得平淡乏味。早在两千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隐喻的研究,最早的论述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修辞学》。从那以后,学者们就一直致力于隐喻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进展。隐喻的研究经历了从语言视角到认知视角的转变。亚里士多德的对比论,昆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勤玲;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对比研究[J];外语学刊;2005年01期

2 陈欣;;《论语》中隐喻的认知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盈慧;;概念整合理论分析网络语言的意义构建[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2 李昕;;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马荣;;探讨概念隐喻理论的基本原理[J];大家;2010年23期

4 邹春玲;梁英吉;;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的相容性探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邱世超;;中国相声中幽默的概念整合视角研究[J];大舞台;2011年05期

6 李莉;;《古诗十九首》中的隐喻解读[J];甘肃高师学报;2012年03期

7 刘弦;岳好平;;概念整合网络下新奇隐喻意义构建的认知解读[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8 马荣;;概念整合理论的基本原理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9 沈茜;;概念整合理论在语言理解中的应用——对幽默笑话与漫画的阐释[J];衡水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蒋红艳;;论英语矛盾修饰法的意义建构过程[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2 陈静;语用认知视角下的指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周静;基于危机传播语料的概念隐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卜玉坤;认知视阈下科技英语喻义汉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文斌;隐喻构建与解读的主体自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6 李莉;国俗语义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7 徐慈华;选择与适应[D];浙江大学;2007年

8 寇福明;汉英谚语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刘扬锦;汉语词汇隐喻的认知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吴恩锋;基于经济报道标题语料库的概念隐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贺;汉语歌词中隐喻应用的认知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陈雪;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科技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苏健;李白诗歌意象的概念整合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炎祁;英汉“死亡”隐喻认知对比[D];南昌大学;2011年

5 张文方;汉语网络语言的认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魏云;政治语言中的隐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田瑞君;从认知视角分析隐喻[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怡;经济语篇中新奇隐喻的认知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李雪丽;现代汉语“-A-B”格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杰;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动物部位隐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丽;陈亚杰;;对歇后语的概念整合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岳好平;汪虹;;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诗性隐喻意义建构的认知阐释[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武仲波;;概念整合理论对熟语隐喻意义理解的阐释力[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李瑾瑜;;言语幽默中的概念整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09期

5 王晓丽;;语篇转化中的心理空间网络构建[J];外语学刊;2008年04期

6 李茜;;概念整合理论的基本原理及优化原则[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7 陈\缋,

本文编号:876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76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e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