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泗州戏与皖北民俗方言

发布时间:2017-09-19 01:06

  本文关键词:泗州戏与皖北民俗方言


  更多相关文章: 泗州戏 皖北民俗 方言俗语 民歌小调


【摘要】:地方小戏的发生和发展都与民俗密切相关。从皖北民俗、方言的研究视域下审视泗州戏能够更清晰地展现泗州戏的地方特色。泗州戏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皖北地区的方言俗语,具有质朴生动,粗犷豪迈的特点。皖北的民俗、民歌小调都是泗州戏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回归民间、融合民俗、体现民俗,将是泗州戏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作者单位】: 南京审计学院;
【关键词】泗州戏 皖北民俗 方言俗语 民歌小调
【分类号】:H17;I207.3
【正文快照】: “语言本身是一种民俗现象,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都有关系;它又是一种符号,一个载体,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1]P274戏曲以语言为载体,地方戏的独特之处便是以诞生和发展的地区的方言为媒介。泗州戏是安徽省四大剧种之一,原名“拉魂腔”,流行于广大皖北地区,是深受当地人民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论皖江佛教传播中心与文化特质的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张珍珍;朱镜人;;教育交流对安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吴媛媛;;明清徽州水旱灾害研究[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4 梁诸英;杨虎;;明清以来皖南圩田发展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0期

5 吴轶寒;;论九华山佛教文化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王永敬;;笔墨风骨中的黄山——论渐江艺术的写生纪游品格[J];书画世界;2011年01期

7 胡利华;;安徽亳州方言的语法特点[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吴立;王心源;阮铮铮;吴学泽;;汉代以后巢湖流域文化衰落的环境考古学观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9 孙赓;;浅谈东北方言年俗的社会文化内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10 何孔蛟;;试论建国初期会道门渐趋消亡的原因——以安徽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白晋湘;;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2 王媛媛;;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发展[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宏岩;在乡土与高雅碰撞中再生[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贡贵训;安徽淮河流域方言语音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吴叶;杨宗稷及其《琴学丛书》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5 侯立兵;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媛媛;明清时期徽州的灾害及其社会应对[D];复旦大学;2007年

7 张晓芳;蚌埠城市历史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张绍春;“五·七”干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孙正国;媒介形态与故事建构[D];上海大学;2008年

10 黄蓉;中国报纸产业化进程中的制度选择[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秋;双城皮影艺术的审美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立;巢湖流域新石器至汉代古聚落变更与环境变迁[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金航;黑土地的歌声[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姜婷;山国的批判与想象[D];西南大学;2011年

5 严家菊;六安城区方言语气词“在”、“了”、“U;”[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叶利伟;元散曲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邵卉芳;中国传统吉祥图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海莲;近代吴桥杂技音乐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侯晓飞;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10 谭岗凤;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亓宏昌;《论语》方言辨证[J];齐鲁学刊;1988年06期

2 田英宣;;《红旗谱》方言俗语的乡土叙事[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焦冬梅;;试论元曲语汇的口语性[J];理论界;2006年06期

4 王瑛;从元曲中几个“方言俗语”看元曲家所用语言[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翟建波;;《水浒传》民俗类俗语析释[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陈建伟;;《醒世姻缘传》方言词语试诂[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贺菊玲;;贾平凹作品中的方言俗语与乡土叙事[J];小说评论;2011年04期

8 隋文昭;方言俗语考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6期

9 张晓波;;《乡言解颐》浅析[J];文化学刊;2007年02期

10 李申;《金瓶梅方言俗语汇释》补[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莉秋;走在回家的路上[N];甘肃日报;2003年

2 西江日报记者 周永龙 叶树浓;典雅细腻质朴自然[N];西江日报;2011年

3 赵海荣;“酒社会问题”的“终极价值”、“人类性”及其它[N];文艺报;2009年

4 刘秀娟;诗人、学者提出——地域性不能成为诗歌的“产地标签”[N];文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英波;明代中后期南、北方散曲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江榕清;论铁凝作品的语言艺术[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郑萌;《金元戏曲方言考》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3 黄丹;乔吉散曲修辞艺术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78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78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5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