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网络流行体的语体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9 01:18

  本文关键词:网络流行体的语体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语体 网络流行体 引用体 仿拟体 戏拟体


【摘要】:网络流行体是一种语体,它是为适应网络语境而产生的言语功能变体,它具有集体性、规约性和层次性。网络流行体的上位语体是网络语体,下位语体包括引用体、仿拟体和戏拟体。网络流行体具有互文性、顺应性、借助网络媒体通过语言模因进行传播等特征。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
【关键词】语体 网络流行体 引用体 仿拟体 戏拟体
【基金】:“新媒体语境下的语言传播研究”部分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科研培育项目的资助,项目编号:GDPY201110
【分类号】:H15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元芳,你怎么看?”在登上《人民日报》之后,[1]又出现在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的试题中。[2]这句话出自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后被网友竞相仿写,由此产生的仿写文本被称为“元芳体”。现在“,元芳体”成为了公众表达诉求和质疑的经典模式。我们将“元芳体”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程锡麟;互文性理论概述[J];外国文学;1996年01期

2 黄念然;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J];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路,高远;“黄花”=“yellow flowers”?——从一例中诗英译看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必要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赵诚;通天塔里的镣铐舞者——也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贺鸿莉;;译者主体性的互文性诠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年晓萍;委婉语的美学意蕴[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梁淑梅;龚艳萍;;互文性理论观照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彭亚情;;广告语篇的互文性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7 王秀芬;;小说对话部分的汉英语体翻译策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8 祁小莉;;从语义学角度谈“反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9 姜颖;成语在广告语中翻新的修辞现象[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10 李艳霞;;“不”字独用小议[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陆红艳;;非范畴化视角下的多义性分析[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谢婷玉;;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型词典释义中的应用——以《牛津高阶英语学习词典》(第八版)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高军;;隐喻与英语学习词典中一词多义词汇的释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于海岩;;解析英汉翻译中源语、目的语的意义联想——从互文性角度看翻译的应对策略[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胡兆云;;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的互文还原原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万丽媛;;从引用看语篇的互文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董建民;;英汉经贸词语语义域对比[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一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富涛;面向信息处理的蒙古语简单谓动句句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姜兴鲁;竺法护译经感觉动词语义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谭晓丽;和而不同—安乐哲儒学典籍合作英译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崔智英;电视访谈的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金智妍;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意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杨霞;初期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高少萍;话语伦理学观照下的委婉语传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阳;基于框架语义学的语篇连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孙艳;汉语“A+过+O”结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石霖;俄汉委婉语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喻红华;广告翻译中的互文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芳;《越策越开心》语言艺术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滕芳梅;语境化的中学英语词汇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鹿文芝;互文性视角下的高中生作文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谢瑞芹;英汉广告文本互文性的顺应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卢艳艳;动词“打+N”的语义语法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阿宝;女性主义与文学[J];外国文学;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聪;网络流行体的语言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2 王宁;基于FG~+模型的“网络流行体”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马凌云;网络流行体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78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78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5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