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用学视域下的词义范畴
本文关键词:认知语用学视域下的词义范畴
【摘要】:词义的界定问题,是语言学界最关心的问题,也被认为是哲学家、语言学家、逻辑学家面对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国内外学者从认知角度进行的探讨主要有四个维度,即:指称论、意念论、行为主义和使用论。本文继承并发展了"意念论"的观点,尝试着通过词语的"指称"功能角度来界定词语的意义,指出,词义是指称对象条件的总和,即实现指称功能的条件集合,并进一步明确词语的特征。
【作者单位】: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词义 意念论 指称功能
【基金】:国家民委科研项目(12NMZ009)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一、词义的性质对于词汇意义的界定,迄今为止从认知角度看有四个维度,即:指称论、意念论、行为主义和使用论。第一,“指称论”认为意义是所指的客观对象,把对词义的解释引向一个外在的对象世界。“指称论”一方面简化了问题,把意义推到了对象世界;另一方面也消解了问题,把语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么孝颖;;称谓语=称呼语吗?——对称谓语和称呼语的概念阐释[J];外语教学;2008年04期
2 刘斌;;古代汉语谓词性成分指称化方式和原因探究[J];语文学刊;2006年24期
3 莫珍珍;田志飞;;“人家”指称功能转变原因分析[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杨春冉;杨青云;;指代词“人家”的指称功能及修辞效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1期
5 江南;新潮作家语言形式探索的三个向度[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周建设;;先秦指称理论研究[J];中国语文;2002年06期
7 王红旗;;非指称成分产生的原因和基础[J];汉语学习;2006年01期
8 傅远碧;;试析“我们”的指称功能[J];语文学刊;2009年10期
9 莫珍珍;;“人家”指称功能转变原因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12期
10 罗敏;;“人称代词+的+亲属称谓”与“人称代词+亲属称谓”的语用功能比较[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韶丹;;现代汉语社会性群体称谓的特点及功能分析[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周国炎;;布依语人称代词中几种特殊的称代方式[A];布依学研究——贵州省布依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3 王健平;;关于语词的理解与对象的命名[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4 陈一;;关于现代汉语“广狭同词”现象的若干考察[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5 余华;刘楚群;;群体确称语问题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霄军;;主观性语义特征及其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贤华;于淼;吕雅娟;;题录信息的机器翻译方法[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肖娅曼;;汉语“词类”的非独立实存性与词类功能(摘要)——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9 黄伟红;;类典型论,范畴化和词义扩展[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红红;从功能的视角考察外来词的生存规律[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洪芹;动态词义识解论[D];河南大学;2007年
3 赵红梅;汉语方言词汇语义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杜建国;语言、意向与存在[D];山西大学;2007年
5 许宁云;汉语篇章零回指的解析与生成:一项基于语料的向心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黄洁;基于参照点理论的汉语隐喻和转喻名名复合词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贾晴;基于数据库的汉韩对话语篇指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翁依琴;汉语零形回指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陈伟英;汉语主语省略的认知语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杨彬;话题链语篇构建机制的多角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炯;汉语相对性指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梁浩蕾;基于语料库的名词“东西”指称功能的深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莹;名词非范畴化的制约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水野江文;“X+的+VP”结构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5 周玲丽;社会文化框架下的名字和命名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6 仓晓敏;汉语名词性成分的无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宁宁;指称论的历史发展与解读[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 吴若愚;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篇章衔接方式偏误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渊;现代汉语“长”、“短”所指面貌及其历史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10 刘婷;“怎么着”相关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00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00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