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鼻奈耶》助动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08:04

  本文关键词:《鼻奈耶》助动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鼻奈耶》 助动词 可能性 盖然性 必然性


【摘要】:《鼻奈耶》产生于东晋时期,是该时期的佛经翻译名家竺佛念所译。《鼻奈耶》属于戒律部,主要记述了佛法戒律以及戒律制定形成的过程,内容类似于对法律条款做的文字图解,语言生动形象,口语性较强,通俗易懂,因此具有较高的语料价值。但是,目前对于《鼻奈耶》的语言研究还很少,尤其是其中的助动词,至今未见相关论文进行研究。本文将《鼻奈耶》中的助动词做为研究对象,力求将文中的助动词做详尽的阐述。 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共五章。 第一部分为引言。这部分包括以下内容:(1)我们首先对《鼻奈耶》及其作者竺佛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鼻奈耶》语言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2)然后我们对现代汉语助动词的范围及分类方法进行了梳理,接着讨论了本文的研究范围:通过形式与意义两个判定标准,最终确定《鼻奈耶》中共有“能、应、当、必、可、得、足、宜、须、要、堪、欲、愿、乐、肯、敢、中”17个助动词。(3)最后,为了便于阅读,我们对本文依据的版本和符号意义进行了说明。 第二部分为正文。在此部分,我们将《鼻奈耶》中的17个助动词分为三大类:(一)表可能性:“可、能、得、足、堪、中”6个;除此之外,“欲、愿、乐、肯、敢”5个助动词,它们具有可能性的含义,但又有不同于前6个助动词的特点,即都可用作动力情态主语指向类表意愿的情态动词,又因为他们的情态意义较相近,所以将其与前6个助动词分开进行讨论。(二)表盖然性:“应、当、宜”3个;(三)表必然性:“必、须、要”3个。本文将分三章对这17个助动词进行阐述。在阐述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各类助动词进行总括性描写,,其后在各个小节中进行分类阐述,通过论述与举例相结合的方式,将助动词的产生年代、使用频率、情态意义分类、用法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本文所列助动词中,因为分类方法的不同,学界对于“中、乐”两个词是否是助动词并没有定论,本文在进行描述时,还阐述了将其视为助动词的依据。在正文的最后部分,我们还将《鼻奈耶》与其它典籍中助动词使用情况进行了比较。我们利用学术界对《诗经》、《尚书》(今文)、《国语》、《左传》、《论语》、《孟子》、《墨子》、《晏子春秋》、《韩非子》、《管子》、《战国策》、《史记》、《论衡》、《六度集经》、《三国志》、《搜神记》、《摩诃僧yG律》、《五分律》、《世说新语》、《百喻经》、《敦煌变文》、《六祖坛经》、《入唐求法巡礼记》、《朱子语类》24部汉语典籍中的助动词所进行的研究数据,比较并总结《鼻奈耶》与这些文献中助动词在总体数量、使用频率、具体用法等方面的差别,同时对助动词的组合连用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因为各典籍在篇幅字数上存在差别,所以我们在进行比较时,重点将《鼻奈耶》和与其字数相当的语料进行比较,而其余语料,则作为不同类别助动词历时发展梳理过程中的研究依据。 第三部分是结语。在这部分,我们将前文的阐述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鼻奈耶》中助动词的特点,接着将《鼻奈耶》中的助动词与其他时期典籍中的助动词比较分析结果进行了总结性陈述。
【关键词】:《鼻奈耶》 助动词 可能性 盖然性 必然性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1
【目录】:
  • 论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1章 引言12-19
  • 1.1 关于竺佛念及《鼻奈耶》12-13
  • 1.1.1 关于竺佛念12
  • 1.1.2 关于《鼻奈耶》12-13
  • 1.2 《鼻奈耶》词汇研究现状13-15
  • 1.3 现代汉语助动词的范围及分类15-16
  • 1.4 本文的研究范围16-18
  • 1.5 本文依据的版本以及符号说明18-19
  • 第2章 《鼻奈耶》中表可能性的助动词19-37
  • 2.1 能、可、得、足、堪、中19-32
  • 2.1.1 能19-23
  • 2.1.2 得23-27
  • 2.1.3 可27-29
  • 2.1.4 足29-30
  • 2.1.5 堪、中30-32
  • 2.2 欲、愿、乐、肯、敢32-37
  • 2.2.1 欲32-34
  • 2.2.2 愿34-35
  • 2.2.3 肯35
  • 2.2.4 敢35-36
  • 2.2.5 乐36-37
  • 第3章 表盖然性的助动词37-40
  • 3.1 应37-38
  • 3.1.1 情态类别37-38
  • 3.1.2 用法38
  • 3.2 当38-39
  • 3.2.1 情态意义38-39
  • 3.2.2 用法39
  • 3.3 宜39-40
  • 第4章 《鼻奈耶》中表必然性的助动词40-43
  • 4.1 必40-41
  • 4.1.1 情态类别40
  • 4.1.2 用法40-41
  • 4.2 须41-42
  • 4.2.1 情态类别41
  • 4.2.2 用法41-42
  • 4.3 要42-43
  • 第5章 《鼻奈耶》与其它典籍中助动词比较43-57
  • 5.1 可能性助动词的比较43-48
  • 5.1.1 “能、可、得、足、堪、中”的比较43-46
  • 5.1.2 “欲、愿、乐、肯、敢”的比较46-48
  • 5.2 盖然性助动词的比较48-51
  • 5.3 必然性助动词的比较51-53
  • 5.4 助动词连用形式的比较53-57
  • 结语57-59
  • 参考文献59-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朱庆之;汉译佛典中的“所V”式被动句及其来源[J];古汉语研究;1995年01期

2 周有斌;;助动词研究概述[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本文编号:9041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041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2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