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中国明清时期西方文化汉译特征探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10:13

  本文关键词:中国明清时期西方文化汉译特征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明清 西方文化 汉译 特征


【摘要】:本文在整体上研究了中国明清时期的西方文化汉译情况,论证了当时西学汉译的几个特点,肯定了当时我国近代学者在此次西方文化汉译的高潮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且对以前认为中国学者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的那种结论提出质疑。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关键词】明清 西方文化 汉译 特征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在我国明清时期,以耶稣教会为主要的来中国的传教士,与信仰天主教以及那些不信教可是和来华传教士交往甚密的中国学者紧密合作,编撰和翻译西方文化作品,再次出现了中国古代翻译史上的高潮。尽管从这次高潮的持续时间、翻译队伍的规模以及翻译作品的数量上来审视,这次西学翻译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敏珍;论明末反天主教运动[J];安徽史学;2000年02期

2 郑军;明清鼎革与中国古代科学近代化进程的中断[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3 李建中;雷冠群;;明末清初科技翻译与清末民初西学翻译的对比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4 康志杰;一部由欧洲传教士编纂的索引──评阳玛诺的《圣经直解杂事之目录》[J];辞书研究;2000年04期

5 田毅鹏;近代中日“开国”的历史比较[J];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06期

6 苏新红;晚明士大夫党派分野与其对耶稣会士交往态度无关论[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1期

7 田毅鹏;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东北亚论坛;2003年04期

8 孙邦华;;“入乡随俗”:明清耶稣会士的文化适应政策及其现代意义[J];东南学术;2006年06期

9 李天纲;简论明清“西学”中的神学和哲学[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章清;;晚清西学“汇编”与本土回应[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认识价值[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2 肖朗;;近代西方教育导入中国之探源——艾儒略与明末西方教育的导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3 徐海松;;从“会通中西”到“西学中源”——清初科学家的思想轨迹及其影响[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4 胡孝德;高小平;;同曲异工——16—18世纪西学东渐在中、日两国的不同命运[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5 W·J·裴德生;朱鸿林;;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成为天主教徒试释[A];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C];1991年

6 庞乃明;;从对欧称谓看明人欧洲观[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7 邹小站;;略论明清间中国人对西学的迎拒[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8 沈也地;;浅谈艾儒略(Julios Aleni)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爱荣;论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文学的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虎;康雍乾三朝宫廷绘画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5 姚兴富;耶儒对话与融合[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修彩波;近代学人与中西交通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章小谦;传承与嫁接:中国教育基本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赵晖;西学东渐与清代前期数学[D];浙江大学;2005年

9 李晓丹;17-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流[D];天津大学;2004年

10 管恩森;十字架遭遇龙图腾[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晓曼;传教士与中国传统学术[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狄霞晨;从英文报刊看新教传教士对中国近代语言文学的认识[D];复旦大学;2011年

3 张新志;明末清初西方科技文献在中国的传播[D];郑州大学;2011年

4 杨守刚;利玛窦与中国近代科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泽颖;论朱宗元之天儒观[D];宁波大学;2011年

6 李春燕;儒学与“天学”张力中的徐光启[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赖玉芹;论康熙帝的科技管理思想及举措[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英男;“自我”与“他者”之鉴——儒家基督徒张赓思想论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朱海龙;张之洞与癸卯学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郝志洁;明末清初文人士大夫对基督教的认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宏丽;;明清时期亲属谦称中的谦语素[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2 魏红;;从《聊斋俚曲》看明清山东方言里的介词“着”[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赵卫国;英译汉技巧实例(续完)[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4 卞浩宇;;明清时期来华传教士汉语学习方法浅探[J];学术交流;2009年12期

5 王文峰;;微观视野下的中西科技文化交流——以明清时期西方科技著作汉译化为例[J];科技信息;2010年24期

6 李明敏;;论明清时期副词“白”的进一步虚化[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宗福常;《林肯总统葛底斯堡演说词》汉译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7年03期

8 李亚舒;达意·人才·途径——关于提高科技翻译质量之管窥[J];上海科技翻译;1989年02期

9 柏建明;中外商标语言的互译问题[J];语文学刊;2005年05期

10 翟燕;;明清山东方言中的比拟助词“也似”及其来源问题[J];语文研究;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锋;;试论汉译苗的直译与意译问题[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左戈番;;早期佛教汉译——论安世高的翻译(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3 Paul Harrison;;重嵌钻石——关于鸠摩罗什汉译《金光般若波罗蜜多经》的几点思考(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4 许颖颖;;明清时期闽吴两地真文、庚青、侵寻三韵合部的比较[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5 吴启金;;国外汽车文化汉译随笔[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6 张友琴;;On Differences between“East”and“West”[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顾月琴;;明清时期民间识字教材——杂字[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陈士林;;彝文vyxtu(vuxtu)与楚语“於菟”——彝经考释之一[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C];1993年

9 李辉;;《宿曜经》汉译版本之汉化痕迹考证[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于伟昌;;汉译外来语言学术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村发展所 王利文;关于“Ecological Footprint”的汉译[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谢颖;引路与反哺[N];人民政协报;2011年

3 胡为雄;关于汉译中的“意识形态”一词[N];学习时报;2008年

4 王天兵;西文自有宗师妙、汉译难观对属能[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吴利琴;母语文化“失语”现象反思[N];光明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程宗萍 张琴;用彝语文传递党的声音[N];凉山日报(汉);2007年

7 蓝武芳;广西方言的文化生态[N];广西日报;2005年

8 王岳川;在母语与英语的文化天平上[N];文学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谢迪南;汉语危机?[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10 潘朝霖;纸上化石——水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开玉;明清山东方言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张俊阁;明清山东方言代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魏红;明清山东方言特殊语法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黄思贤;纳西东巴文献用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奚念;翻译在外国文学经典建构中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刘宏丽;明清敬谦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邢梅;《圣经》官话和合本句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张幼军;佛教汉语训释方法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夏凤梅;《老乞大》四种版本词汇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何洪峰;汉语方式状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莲生;论归化策略在政经文体汉译中的运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刘洋;文化的碰撞与适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都仁;关于蒙元时期蒙古语动词祈使式的蒙式汉译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莉;签名的跨文化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5 王之杰;从历史有效性看两位译者汉译Uncle Tom's Cabin[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叶少斌;从社会学视角看五四前后外国戏剧的汉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晗;操纵理论下的圣经汉译[D];西北大学;2011年

8 龙杰;关于蒙元时期蒙语副动词形式的蒙古式汉译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9 尕藏东智;论《仓央嘉措情歌》汉译版[D];西藏大学;2011年

10 刘杰;《圣经》汉译思想之变迁[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046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046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0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