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方言重叠形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11:17
本文关键词:杭州方言重叠形式研究
【摘要】:重叠是现代汉语重要的构词和构形手段之一。杭州方言的重叠式形式丰富,本文以词类为纲对杭州方言内的动词、形容词、名词、副词、量词的重叠形式分别从构词和构形形式、语音形式、表义功能、语法功能四方面分别作讨论。全面、系统的描写杭州方言的重叠系统。 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杭州历史、方言概貌及声韵调系统,以及目前汉语重叠式、杭州方言相关研究成果、本文的研究意义,并对凡例、语料来源作出解释。第二章是动词重叠,分别讨论‘'AA、AABB、ABAB、AA看、ABB、AA儿、A记A记、A法A法、AXAY”共九种重叠形式。其中“AA看、ABB、A记A记、A法A法、AA儿”是典型的吴语动词重叠,‘'AA、AABB、 ABAB、AXAY"见于普通话。第三章形容词重叠,讨论了‘'ABB、BBA、AA叫、ABAB、AABB、AXAY、A里AB”共七种形式,BBA和“AA叫”是吴语中常见的形容词重叠形式,其他重叠形式见于普通话。第四章,主要讨论了名词、副词、量词重叠。名词重叠包含“AA、AAB、ABB、AA儿”四种形式;副词重叠包含“AA、ABB两种形式;量词重叠包含“AA厢、一AA”两种形式。名词重叠中的AA、AAB、ABB和副词AA式重叠都与普通话相似,但在语音形式和语义上与普通话略有差别。量词“AA厢”式重叠具有明显的吴语特征。最后一部分为结语,对前文中杭州方言重叠形式与周边吴语、普通话的比较进行总结,并对文章的不足,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提出些看法。
【关键词】:杭州方言 重叠式 形式 表义功能 语法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绪论8-16
- 第一节 杭州概说8-9
- 第二节 杭州方言音系9-10
- 第三节 汉语重叠式研究现状10-12
- 第四节 杭州方言研究现状12-13
- 第五节 研究意义13-14
- 第六节 凡例14-15
- 第七节 语料来源15-16
- 第二章 动词重叠16-29
- 第一节 AA16-19
- 第二节 AA看19-20
- 第三节 AA儿20-22
- 第四节 ABB22-23
- 第五节 A记A记/A法A法23-25
- 第六节 ABAB/AABB/AXAY25-27
- 第七节 小结27-29
- 第三章 形容词重叠29-40
- 第一节 ABB29-32
- 第二节 BBA32-33
- 第三节 AA叫33-34
- 第四节 AXAY34-35
- 第五节 ABAB/AABB/A里AB35-38
- 第六节 小结38-40
- 第四章 名词、副词、量词重叠40-50
- 第一节 名词重叠40-44
- 第二节 副词重叠44-46
- 第三节 量词重叠46-49
- 第四节 小结49-50
- 第五章 结语50-55
- 第一节 杭州方言与普通话及周边吴语的比较50-52
- 第二节 杭州方言重叠形式的特点52-53
- 第三节 余论53-55
- 参考文献55-57
- 附录57-79
- 附录1:词表57-62
- 附录2:歌谣(语料)62-78
- 附录3: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8-79
- 致谢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国通;蔡勇飞;鲍士杰;方松熹;傅佐之;郑张尚芳;;吴语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1期
2 王红梅;;动词重叠研究的方言视角[J];方言;2009年02期
3 刘丹青;;原生重叠和次生重叠:重叠式历时来源的多样性[J];方言;2012年01期
4 李小凡;苏州方言的体貌系统[J];方言;1998年03期
5 潘国英;湖州方言中的AAB式形容词[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李宇明;;论词语重叠的意义[J];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01期
7 毛修敬;;动词重叠的语法性质 语法意义和造句功能[J];语文研究;1985年02期
8 朱景松;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J];语文研究;2003年03期
9 徐连祥;;动词重叠式VV与V一V的语用差别[J];中国语文;2002年02期
10 杨平;动词重叠式的基本意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5期
,本文编号:904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04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