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鹤壁方言语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5 19:22

  本文关键词:鹤壁方言语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鹤壁 晋语区 语音系统 入声


【摘要】:本文以鹤壁鹤山区(曾为政治文化中心)为调查对象,以田野调查的方法,调查整理并详细记录了鹤壁方言的语音系统,填补了至今无人描写鹤壁方言语音面貌的空白。本文不仅如实记录了鹤壁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将其与中古音进行对比分析,而且对其独有的特征从纵向延伸开来,深入分析其演变发展的过程及原因。如文中分析了鹤壁方言入声舒化和舒声促化的问题,阳声韵的消变、中古知庄章的读音以及假摄字的读音特点。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鹤壁的地理位置、方言研究概况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鹤壁市是河南省省辖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居于太行山东边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在方言分区上,属于晋语邯新片中的获济小片。目前研究其语音系统的资料相对较少,因此本文的撰写就显得非常必要,同也对晋语研究提供了参考价值。第二章描写鹤壁方言语音系统的基本面貌。鹤壁方言有22个声母,41个韵母,5个声调。声母方面,不分尖团,没有舌尖后ts、ts、s,有唇齿浊擦音[v]母和舌面鼻音n(你)。韵母方面,没有前鼻音,有鼻化韵、后鼻音和入声韵,并存在一个声化韵](耳)。声调方面,有入声,收喉塞韵尾[?],声调短促。第三章对鹤壁方言与中古音进行比较,总结概括鹤壁方言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变化与规律。第四章分析鹤壁方言的语音特征。在入声韵问题上,鹤壁方言仍然保留着入声,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入声字已经舒化,且存在舒声促化的现象。阳声韵不存在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对立,“咸深山臻”四摄主元音一部分演化为鼻化韵a,一部分并入“宕江曾梗通”。中古知庄章在鹤壁方言中全部读为ts类,由开封型方言演变而来。中古假摄字在鹤壁方言中读为后低元音α和后半低元音(?)。第五章为同音字表。 鹤壁方言,以往还没有专门的全面的描写记录,本文试图客观、真实地反映鹤壁方言语音系统的面貌,为学术界研究晋语提供一个点上的语料。
【关键词】:鹤壁 晋语区 语音系统 入声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7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一、鹤壁市的地理概况和历史沿革10-12
  • (一) 鹤壁市的地理概况10-11
  • (二) 鹤壁市的历史沿革11-12
  • 二、鹤壁方言及其研究概况12-16
  • (一) 鹤壁方言概况12
  • (二) 鹤壁方言研究概况12-13
  • (三) 鹤壁方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3-16
  • 第二章 鹤壁方言的语音系统16-22
  • 一、声韵调系统16-19
  • (一) 声母系统16
  • (二) 韵母系统16-17
  • (三) 声调系统17-19
  • 二、声韵配合关系19-22
  • 第三章 鹤壁方言与中古音的比较22-46
  • 一、鹤壁方言声母与中古声母的比较22-29
  • 二、鹤壁方言韵母与中古韵母的比较29-44
  • 三、鹤壁方言声调与中古声调的比较44-46
  • 第四章 鹤壁方言语音特征分析46-60
  • 一、入声问题46-51
  • (一) 鹤壁方言入声字现状46
  • (二) 入声舒化字的统计与分析46-49
  • (三) 舒声促化49-51
  • 二、阳声韵的消变51-53
  • (一) 阳声韵在鹤壁方言中的演变情况51-52
  • (二) 鹤壁方言鼻化韵的特点52-53
  • 三、中古知庄章的读音53-54
  • 四、假摄字的读音特点54-60
  • (一) 假摄字在鹤壁方言中的读音55
  • (二) 假摄二等字在鹤壁方言中的演变55-60
  • 第五章 同音字表60-72
  • 结语72-74
  • 参考文献74-78
  • 致谢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5年01期

2 贺巍;;晋语舒声促化的类别[J];方言;1996年01期

3 陈立中;论湘语、吴语及周边方言蟹假果遇摄字主要元音的连锁变化现象[J];方言;2005年01期

4 覃远雄;;桂南平话古果假两摄字的今读音[J];方言;2011年01期

5 李学军;;河南内黄方言音系[J];方言;2012年01期

6 彭建国;;湘语假摄字的历史层次[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7 邵慧君;;论粤方言i、u介音韵母——由粤西方言说起[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朱晓农;元音大转移和元音高化链移[J];民族语文;2005年01期

9 贺琼;;衡阳话假摄字主要元音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高永安;;驻马店方言音系[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9191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191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7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