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评点修辞:修辞学史研究的新突破——论宗廷虎李金苓的评点修辞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01:00

  本文关键词:评点修辞:修辞学史研究的新突破——论宗廷虎李金苓的评点修辞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宗廷虎 李金苓 修辞学史 评点修辞


【摘要】:我国自古至今的评点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修辞学内容,宗廷虎先生和李金苓先生最早从修辞学史角度深入开掘这一宝贵的学术资源。当前已有多篇研究宗廷虎先生和李金苓先生的学术思想与成就的佳作问世,但对他们在评点修辞研究方面的贡献还少有专论。宗廷虎先生和李金苓先生为中国修辞学史研究开辟了评点修辞研究领域,评点修辞如今已成为修辞学史研究的新领域之一。
【作者单位】: 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宗廷虎 李金苓 修辞学史 评点修辞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ZW06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751081)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1FWX012)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13-CXTD-02)
【分类号】:H05
【正文快照】: 我国自古至今存在的评点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修辞学内容,宗廷虎先生和李金苓先生最早从修辞学史角度深入开掘这一宝贵的学术资源,为我国修辞学史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为我国修辞学研究作出了显著贡献。宗廷虎先生和李金苓先生长期致力于修辞学研究,勤谨治学,发表了200余篇富有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廷虎;;陈望道创新思维的启示[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宗廷虎;;陈望道修辞学思想引领中国修辞学新开拓[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宗廷虎;;试论新中国成立后陈望道修辞学研究的重大发展——纪念望道先生诞辰120周年[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胡习之;张竹坡评点《金瓶梅》修辞探微[J];古汉语研究;2004年02期

5 周虹;“极微”观和“那碾”法——金圣叹评点小说戏曲的修辞方法论[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6 周虹;金圣叹的修辞鉴赏理论初探[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宗延虎;;《宋元评点修辞研究》序[J];殷都学刊;2006年02期

8 宗廷虎;我国古代戏曲修辞论的奇葩——金圣叹的评点修辞[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年03期

9 祝敏青;肖莉;;继承 拓展 创新——宗廷虎修辞学理论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张乐勤,文镜;评点修辞举隅[J];中州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利民;夸张“可接受性”的心理及语用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吴建华;;《红楼梦》的预叙和David Hawkes的翻译处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杨增宏;;断代修辞学史的新开拓——读宗廷虎主编的《20世纪中国修辞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4 张荣;;网络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5 孙书杰;析古诗词曲中的列锦[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6 徐秀芝;词语的情味义初探[J];北方论丛;2000年03期

7 李洲良;阐释的权利:《公》、《z@》释例举隅——春秋笔法与今文经学(上)[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8 高万云;钱钟书修辞学思想之演绎[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年01期

9 王晓娜;王易修辞学的科学性诉求[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年02期

10 孟建安;宗廷虎对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的贡献[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家珍;;谈文学语言信息的传送[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2 郭焰坤;;中华元典修辞学思想文质观探微[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3 章华;;辞章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4 王希杰;;修辞研究,修辞学史,修辞学评论[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5 李瑛;;儒家文质兼备论浅谈[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肖书文;中日当代修辞学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谢元春;女性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赵永平;陆游散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家勤;英语演讲修辞性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李娜;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9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崴嵬;《围城》中人物描写的辞格运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詹娇;网络语言形成发展动因分析及其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苏健;李白诗歌意象的概念整合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玲;婚联隐喻的语篇功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褚金勇;现代性视域下的“五四”文学革命[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彭莉;从跨文化角度看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隐喻翻译[D];南昌大学;2011年

7 李一灯;金圣叹小说批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玲;余华《活着》中的死亡叙事及修辞处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冯锦锦;《蝴蝶》的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晓燕;“偷窥”事件:余华《兄弟》的修辞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曹德和;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宗廷虎、李金苓教授治学育人双丰收探因[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宗廷虎;;在修辞学建设中吸取心理学、美学营养——学习陈望道修辞学思想札记[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6期

3 宗廷虎,陈光磊;历史赋予的责任——谈《中国修辞学通史》的撰写[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宗廷虎;;陈望道修辞学思想引领中国修辞学新开拓[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宗廷虎;论百年来与时俱进的汉语修辞学研究方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周书文;金圣叹评点《西厢记》的戏剧艺术观[J];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7 罗渊;方法与史料的科学运筹──读宗廷虎、李金苓《中国修辞学通史·近现代卷》[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禺雨;熔千家之法 辟一已之径──论宗廷虎教授的修辞学研究方法[J];云梦学刊;1994年01期

9 宗廷虎;我国古代戏曲修辞论的奇葩——金圣叹的评点修辞[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疏志强;宗廷虎先生修辞学研究述评[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宗廷虎,陈光磊;历史赋予的责任——谈《中国修辞学通史》的撰写[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禺雨;熔千家之法 辟一已之径──论宗廷虎教授的修辞学研究方法[J];云梦学刊;1994年01期

4 周延云;论汉语修辞学史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5 李胜梅;;读宗廷虎先生《20世纪中国修辞学》——兼论修辞学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问题[J];焦作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6 高辛勇,王文松 ,刘英凯 ,叶林海;汉语修辞学研究近况[J];修辞学习;1997年01期

7 邹立志;修辞学理论的现代化进程——从宗廷虎、李金苓先生的学术贡献看修辞学的发展[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王占馥;研究修辞学史的一座丰碑——读《中国修辞学通史》[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宗廷虎;陈望道修辞学术思想和中国修辞学史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姚亚平;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的学术倾向与前沿课题[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庄关通;;江苏修辞学会学术研究氛围对我的影响[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2 王希杰;;修辞研究,修辞学史,修辞学评论[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3 苏雪冰;余辞新;;关于第三届汉语和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4 王希杰;;评说所谓“修辞学革命”论[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5 钟玖英;;谈修辞学“困境论”之争[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谭学纯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修辞学:“交叉学科”抑或“跨学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晓白;汉语也有风格[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统霞;论书面交际中多元化读者模式的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顾继南;汉俄公文对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柳莹;《说苑》修辞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32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32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a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