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河北赞皇话语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11:17

  本文关键词:河北赞皇话语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赞皇话 语音系统 入声 儿化 连读变调


【摘要】:本文以赞皇话语音系统、入声问题、儿化和连读变调作为研究课题,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平面描写、历时比较的方法进行研究。争取做好一个方言点全方位的语音系统研究,为河北省内晋语的研究提供可以借鉴的材料,也弥补前人对赞皇话研究的不足。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详细描写出赞皇话语音系统,制作声韵拼合表,并在此基础上与中古音进行对比。拟定同音字表,总结出赞皇话存在的特殊字音。第二,探讨赞皇话的入声问题。第三,对赞皇话的儿化音变现象进行分类讨论,对连读变调的两种类型分别进行分析,重点探讨赞皇话的平声在轻声前变调的问题。 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 第一、赞皇话共有23个声母,存在明显的分尖团音的现象;共有39个韵母,受官话的影响赞皇话无喉塞尾,入声韵消失,归入阴声韵;共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平声不分阴阳。 第二、赞皇话中古入声字中有一部分仍自成一个入声调类,调值为23;另一部分入声字的调类发生转移,分派到平、上、去三声中。由于人们语言习惯的影响,这种分派又出现了两种情况,一部分是已经完成派人,另一部分则正在进行。 第三、赞皇话古入声字的演化情况明显受到声母条件的制约。其中清声母入声字是保留入声的主流,全浊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则是入声分派的主流。古入声字今分派三声的调类归派情况也与中古声母的清浊有密切关系。清声母入声字分派到三声的比例相差不太大,其中去声略显优势,全浊声母入声字主要归派到平声,次浊声母入声字主要归派到去声。 第四、赞皇话的儿化现象很有特点,受儿缀舌尖后浊边音[l]卷舌作用的影响,不仅儿化前字的韵母发生变化,在某些条件下也使得声母发生了变化。 第五、阳平做轻声前字时的调值[53],可能为阳平在早期某个阶段的原始面貌,赞皇话的阴平和阳平在早期某个阶段可能是分开的。只不过由于两者的调型均为降调,且[54]和[53]只相差一个度,极为接近,才导致后来两者渐渐趋于合并,只在轻声前有所区别。而且此调值[53]与赞皇县周边的部分县市(石家庄市,正定,赵县)的阳平调值,赞皇县以南邢台的多数地区(柏乡,新河,宁晋,隆尧,邢台县,巨鹿,任县,平乡)的阳平调值,邯郸的邱县的阳平调值相吻合。
【关键词】:赞皇话 语音系统 入声 儿化 连读变调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7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第一节 赞皇县地理位置、历史沿革10
  • 一 赞皇县的地理位置10
  • 二 赞皇县的历史沿革10
  • 第二节 本课题的选题缘起10-12
  • 第三节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12-14
  • 第四节 本课题的调查情况说明14-16
  • 第二章 赞皇话的语音系统16-58
  • 第一节 赞皇话的语音系统16-18
  • 一 声母系统16-17
  • 二 韵母系统17-18
  • 三 声调系统18
  • 第二节 声韵拼合关系18-19
  • 第三节 赞皇话与中古音比较19-44
  • 一 中古声母与赞皇话声母比较19-25
  • 二 中古韵母与赞皇话韵母比较25-44
  • 第四节 赞皇话同音字汇44-54
  • 第五节 文白异读54-58
  • 第三章 赞皇话入声问题研究58-68
  • 第一节 赞皇话入声字读音现状分析58-64
  • 一 赞皇话入声字的保留情况58-60
  • 二 赞皇话入声字的分派情况60-64
  • 第二节 赞皇话入声字演变条件分析64-68
  • 一 保留入声调类条件分析64-65
  • 二 古入声字分派三声条件分析65-68
  • 第四章 赞皇话的儿化音变与连读变调68-81
  • 第一节 赞皇话的儿化音变68-73
  • 一 [ts]组声母和[1]声母(开、合)的儿化变韵68-70
  • 二 非[ts]组声母和[1]声母(齐、撮)的儿化变韵70-73
  • 第二节 赞皇话的连读变调73-81
  • 一 赞皇话连读变调分析73-76
  • 二 连读变调的两种类型76-78
  • 三 平声在轻声前变调情况78-81
  • 结论81-83
  • 参考文献83-86
  • 后记86-87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8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熊正辉;怎样求出两字组的连读变调规律[J];方言;1984年02期

2 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5年01期

3 侯精一;;晋语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4期

4 李荣;;汉语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9年04期

5 ;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J];方言;2003年01期

6 沈明;;晋语的分区(稿)[J];方言;2006年04期

7 盖林海,朱懋韫,张吉格;石家庄方言晋语区语音综述[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乔全生;晋方言研究综述[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闫雪清;于洪志;;晋语入声实验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本文编号:935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35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e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