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经济学修辞学的理论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9 06:28

  本文关键词:经济学修辞学的理论特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经济学修辞学 理论特征 科学哲学 后现代科学实在论


【摘要】:经济学的方法论研究,是科学哲学在具体科学中应用的重要研究领域。修辞学作为科学哲学后现代主义方法论的一个新兴代表,正重新影响着科学家们研究科学的视角和方法,使科学家们重新认识所使用的科学方法。经济学修辞学的产生是后现代主义方法论在经济学领域中应用的一个典型代表,而经济学修辞学的理论特征则体现出了经济学修辞学方法的研究特点。通过对经济学修辞学这一方法的理论特征的研究和分析,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代经济学家是怎样看待经济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体现出了科学哲学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下对经济学领域的影响。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经济学修辞学产生的思想渊源,分别从修辞学的发展历程和后现代主义方法论的兴起加以论述,得出经济学修辞学的理论特征是源于受到了修辞学和后现代主义方法论的影响。第二部分,深入讨论了经济学修辞学这一方法的理论特征,从经济学修辞学的基本概念展开分析,进一步阐述了经济学修辞学理论的三大特征,包括了经济学修辞学的文学特征、经济学修辞学的劝说特征、经济学修辞学的隐喻修辞特征,以此展现了经济学修辞学方法的特点,突出了经济学修辞学对于经济学理论研究具有的优势。在对经济学修辞学的理论特征进行详细论述的过程中,展示出了经济学修辞学这一方法是对现代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批判和质疑,是对经济学中现代主义方法论的挑战,同时也弥补了经济学方法论中现代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缺陷,拓宽了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第三部分,阐明了经济学修辞学的理论特征分析在科学哲学巾的重要意义,并发现了经济学修辞学的理论特征在科学哲学中的后现代科学实在论中有所体现。发现经济学修辞学的文学特征、劝说特征及隐喻修辞特征分别在后现代科学实在论中的解释学层面、修辞学层面和隐喻分析层而上有重要体现,从而说明了科学哲学在后现代主义影响下,不仅对科学哲学本身的方法论研究产生了影响,也对具体科学的方法论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本论文最后,对经济学修辞学这一方法的理论特征进行了总体评价,指出其对经济学方法论的贡献,总结出科学哲学发展地多元化对经济学方法论产生了具体影响。
【关键词】:经济学修辞学 理论特征 科学哲学 后现代科学实在论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0-05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引言11-15
  • 第一章 经济学修辞学产生的思想渊源15-22
  • 1.1 修辞学的发展概况15-18
  • 1.1.1 传统修辞学的发展概况15-16
  • 1.1.2 新修辞学的发展概况16-17
  • 1.1.3 修辞学对经济学修辞学的理论特征的影响17-18
  • 1.2 后现代主义方法论的兴起18-22
  • 1.2.1 后现代主义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19-20
  • 1.2.2 后现代主义的后现代性20-21
  • 1.2.3 后现代主义方法论对经济学修辞学的理论特征的影响21-22
  • 第二章 经济学修辞学的理论特征22-35
  • 2.1 经济学修辞学的概念22-24
  • 2.2 经济学修辞学的理论特征24-35
  • 2.2.1 经济学修辞学的文学特征25-27
  • 2.2.2 经济学修辞学的劝说特征27-30
  • 2.2.3 经济学修辞学的隐喻修辞特征30-35
  • 第三章 经济学修辞学的理论特征分析在科学哲学中的意义35-41
  • 3.1 经济学修辞学的理论特征分析在科学哲学中的意义体现及相互联系35
  • 3.2 经济学修辞学的理论特征在科学哲学之后现代科学实在论中的体现35-41
  • 3.2.1 文学特征在后现代科学实在论中解释学层面上的体现36-37
  • 3.2.2 劝说特征在后现代科学实在论中修辞学层面上的体现37-39
  • 3.2.3 隐喻修辞特征在后现代科学实在论中隐喻分析层面上的体现39-41
  • 结束语41-43
  • 参考文献43-46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6-47
  • 致谢47-48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48-49
  • 承诺书49-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鞠玉梅;;修辞的本质与功能——兼论修辞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本文编号:940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405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c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