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胜似Y”的来源、“胜似”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
本文关键词:“X胜似Y”的来源、“胜似”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X胜似Y” 句式糅合 递进 词汇化 语法化 类化
【摘要】:"X胜似Y"最早见于宋代,是由差比句式"X胜Y"与平比句式"X似Y"糅合而成的,用以表达递进。在韵律制约、语义范畴变化、用频较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糅合句式"X胜似Y"中的"胜似"最迟在南宋末期已词汇化了。从元代汉语直至现代汉语,"胜似"基本上表示差比,极少表示平比,差比义逐渐规约化了。伴随着"胜似"的词汇化,平比动词"似"语法化为引出差比对象的介词。由于类化机制的作用,糅合句式"X胜如Y"中的"胜如"也发生了词汇化,"如"也发生了语法化。句式糅合不仅会致使某个结构发生词汇化,而且会引起此结构中某个词语发生语法化,使之产生新的义项。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X胜似Y” 句式糅合 递进 词汇化 语法化 类化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号:11YJA74011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号:12BYY086)的资助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1引言凡收“胜似”的辞书一般将其解释为“胜过、超过”,如《古今汉语词典》(1285页)、《汉语大词典(缩印本)》(3947页。以下简称《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1168页。以下简称《现汉》)等。〔1〕《现汉》甚至标注了“胜似”的词性:“动胜过;超过:不是亲人,~亲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麦耘;;粤方言的音韵特征——兼谈方言区分的一些问题[J];方言;2011年04期
2 沈家煊;;“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兼说汉语“糅合”造句[J];中国语文;2006年04期
3 江蓝生;;概念叠加与构式整合——肯定否定不对称的解释[J];中国语文;2008年06期
4 叶建军;;疑问副词“莫非”的来源及其演化——兼论“莫”等疑问副词的来源[J];语言科学;2007年03期
5 叶建军;;《祖堂集》中四种糅合句式[J];语言研究;2008年01期
6 冯胜利;论汉语的“韵律词”[J];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建军;;疑问副词“还”溯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王洁;;合肥话派生式“子”缀词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袁卫华;;《五灯会元》中带语气副词的测度问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熊仲儒;;领属性致使句的句法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王礼正;;两种复杂被字句的生成:句式糅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叶建军;;《祖堂集》中糅合式疑问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7 孙娟娟;;表突显结果的“V出O来”构式考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8 雷冬平;胡丽珍;;再论近代汉语双音虚词的概念叠加与词形整合[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王卫兵;;中文分词连写可行性考察[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刘红妮;;“枕边风”的语汇化[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凤杰;汉英对比韵律系学中的若干问题[D];南开大学;2010年
4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6 罗天华;施格语言的形态—句法关联[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俊阳;现代汉语双事件结构衍生关系的被动式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8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胡晓慧;动词后“上”与“下”、“来”与“去”的语义演变及其不对称性[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姚雅宁;汉语“玉”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云付静;同义副词A式与AA式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陆晓燕;修辞学视阈下英汉声韵和押韵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郝敏;现代汉语广义领主属宾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海花;新兴社会称谓语“美女”“帅哥”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海霞;“继而”的词汇化[D];河南大学;2011年
8 赵丽哲;“S比NP还NP”构式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张刚;现代汉语“V个VP”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康锦涛;“V上/下”中“上/下”的分析与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杰;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杨焕典 ,梁振仕 ,李谱英 ,刘村汉;广西的汉语方言(稿)[J];方言;1985年03期
3 刘村汉;;广西蒙山语言图说[J];方言;1985年04期
4 谢留文;重读《临川音系》[J];方言;1999年03期
5 覃远雄;桂南平话的主元音及韵母格局[J];方言;2001年02期
6 丁邦新;;从历史层次论吴闽关系[J];方言;2006年01期
7 罗杰瑞;陈秀琪;;从音韵看汉语方言[J];方言;2006年01期
8 伍巍;;粤语[J];方言;2007年02期
9 陈晖;;古全浊声母在湘方言中的今读音情况[J];方言;2008年02期
10 潘悟云;;吴语形成的历史背景——兼论汉语南部方言的形成模式[J];方言;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孝斌;;语法化和词汇化的共同作用——谈VV的句法性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4期
2 王福萍;;“舍得”的成词过程浅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6期
3 王军;;“有(一)点儿”的词汇化与语法化[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1期
4 胡斌彬;俞理明;;“再说”的词汇化和语法化[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徐时仪;;“一味”的词汇化与语法化考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6期
6 罗荣华;;“万一”的语法化[J];宜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张岩;;“进而”的词汇语法化[J];语文学刊;2010年18期
8 郭璇;;“恨不得”的词汇化动因与机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9 苏婷;;浅谈词汇化和语法化两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的体现[J];青年文学家;2010年03期
10 刘红妮;;“一概”的词汇化、语法化以及认知阐释[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国辉;;实用虚化 虚用实化——语法化与词汇化的辩证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3 汪如东;;浅析“不差钱”[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4 王世凯;;动宾式时量动词“为期”的生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5 刘芳;;“上去”的虚化进程及其成因[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6 周国辉;隋虹;;语言语境语法化作用的英汉语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建设;;从明清闽南方言戏文看“著”的语法化过程[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邹仁;;“了”、“却”的语法化以及“了”、“却”的替换[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9 赵学德;;论语法化术语译名的标准化[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高蕊;;从认知角度谈“来”字的语法化——从上古到现代的历时考察[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福祥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语言学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谢晓明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回眸2010汉语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李娟;一部引人思考的理论语言学著作[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董秀芳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法化研究:争议与发展并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引甫;颇具特色的语文工具书[N];光明日报;2007年
7 东北师范大学 彭爽;现代汉语旁指代词功能透视[N];社会科学报;2008年
8 ;篆隶研究的标志性成果[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宗守云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教授;语言研究创新要关注:前沿、文献、理论与写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肖晓晖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由合至离:语言的类推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增霞;现代汉语连动式的语法化视角[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李秋杨;汉英思考类动词语义的多角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王品;人称系统中词汇与语法的互补[D];复旦大学;2011年
4 曾丹;反义复合词形成演变的认知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韩春兰;英汉运动事件语义编码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陈宝勤;汉语词汇的生成与演化[D];四川大学;2004年
7 陈丽;汉语转折范畴的历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全静;汉语并列式双音时间副词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彭育波;“V1着V2”结构多角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新军;语法化中的重新分析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魏丽;偏义复词的功能与认知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蕾;现代汉语否定式“把”字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孙琦;《颜氏家训》连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5 马慧;唐以前“得”字及相关“得”字句的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韦皓;“据说”的词汇化问题和相关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文星;使、叫、让在现代汉语兼语句中的语法化[D];河南大学;2004年
8 骆美婵;主谓插入语的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朱艳霞;现代汉语因果连词“X而”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向华;汉语中“个”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406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40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