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不得”“恨不得”使用的异同和不对称
发布时间:2017-10-02 12:09
本文关键词:“巴不得”“恨不得”使用的异同和不对称
更多相关文章: 巴不得 恨不得 现实希望 虚拟希望 可能补语
【摘要】:关于“巴不得”和“恨不得”的异同,目前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还有争议。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句法结构、语义语用和不对称两方面讨论“巴不得”和“恨不得”,并对相关现象做出解释。 句法结构上,“巴不得”和“恨不得”中的“得”都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助动词“能”,表示能够;但是“巴不得”与“恨不得”的内部结构层次不同。当“巴不得”后接宾语时,“巴”与宾语是两个直接组成成分,处于同一结构层次;而“不得”是作为可能补语插在“巴”与宾语之间。当“恨不得”后接宾语时,“不得’与宾语是两个直接组成成分,处于同一结构层次;而“不得”与宾语整个结构-起充当“恨”的宾语。因此,“巴不得”可独立使用或充当句子成分,“恨不得”不可独立使用;“巴不得”后的宾语可是动词短语也可是从句,“恨不得”后的宾语一般是动词短语。“巴不得”和“恨不得”结构层次的不同,与“得”的历史演变过程有关。 语义语用上,“巴不得”和“恨不得”都表示迫切希望做某事,然而表示的希望有所不同。“巴不得”表示的希望可以是现实希望,即说话人字面意义上是希望做某事,实际表达的也是说话人内心真正希望去做的;也可以表示虚拟希望,即说话人字面意义是希望做某事,但是内心并不是真正希望做某事,而是通过字面的希望来烘托另外某一方面,比如情感、程度等。“恨不得”表示的希望一般是虚拟希望,因此,“恨不得”更常与“立刻”、“马上”、“一下子”、“全”“都”、“所有”等极量副词连用,更常与“把”字句共现。当“巴不得”表示的希望是虚拟希望时,可与“恨不得”互换。并且,“巴不得”是一个方言词而“恨不得”不是。 “巴不得”和“恨不得”使用的不对称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巴不得”和“恨不得”都少接否定式宾语;二是两者之间的不对称,“恨不得”比“巴不得”接否定式的频率更低。这可以根据句法结构和标记理论做出解释。由于结构不同,“巴不得+肯定/否定”中“巴”的宾语相应地表示肯定或否定;“恨不得+肯定/否定”中“恨”的宾语相应地表示否定或双重否定。根据标记理论,肯定的使用频率高于否定,而否定的使用频率高于双重否定,因此“巴不得”和“恨不得”多接肯定式,少用否定式,并且“恨不得”比“巴不得”用于否定的频率更低。三是“巴不得”和“恨不得”在构词方式上都属于述补式,但是没有对应的“巴得”和“恨得”形式。这与现代汉语可能补语多用否定式是一致的,本文从标记论角度,用可能补语与状态补语对比的方法分析了可能补语多否定式的原因。 全文共4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巴不得”和“恨不得”的异同;第三章,“巴不得”和虬恨不得”使用的不对称;第四章,结语。
【关键词】:巴不得 恨不得 现实希望 虚拟希望 可能补语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1. 绪论9-18
- 1.1 研究内容及意义9-10
- 1.2 已有研究述评10-15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5-16
- 1.4 论文结构16-17
- 1.5 语料来源17-18
- 2. “巴不得”和“恨不得”的异同18-36
- 2.1 “巴不得”和“恨不得”的句法结构异同18-22
- 2.1.1 句法结构不同处18-21
- 2.1.2 句法结构相同处21-22
- 2.2 “巴不得”和“恨不得”的语义语用异同22-35
- 2.2.1 语义语用相同处22
- 2.2.2 语义语用不同处22-35
- 2.2.2.1 现实希望和虚拟希望22-30
- 2.2.2.2 与副词连用的情况30-32
- 2.2.2.3 与“把”字句连用的情况32-33
- 2.2.2.4 “巴不得”是方言词33-35
- 2.3 小结35-36
- 3. “巴不得”和“恨不得”使用的不对称36-47
- 3.1 “巴不得”和“恨不得”带肯定式和否定式宾语的不对称36-38
- 3.2 现代汉语可能补语的肯定式和否定式的不对称38-46
- 3.2.1 现代汉语可能补语肯定式和否定式使用情况38-42
- 3.2.2 现代汉语可能补语多否定式的新解释42-46
- 3.2.2.1 可能补语与状态补语的分布范围42-43
- 3.2.2.2 历时上的可能补语与状态补语43-44
- 3.2.2.3 可能补语与状态补语的使用频率44-45
- 3.2.2.4 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的组合情况45-46
- 3.3 小结46-47
- 4. 结语47-49
- 参考文献49-51
- 后记5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燕;普通话上声变调与轻声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周晓维;;《好逑传》总括副词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3 袁健惠;;先秦汉语受事前置句类型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王媛媛;;中古汉语中的介词“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葛婷;;协同副词“一起”与“一齐”可替换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储小e,
本文编号:959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59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