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修辞语境的结构和意义

发布时间:2017-10-08 03:17

  本文关键词:修辞语境的结构和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修辞语境 修辞哲学 结构 语言


【摘要】:修辞语境理论是后现代文化两种新思潮修辞哲学和语境论的结合体。以语言为核心的修辞语境结构是一个分层次的、错综复杂的系统,不同的修辞语境确定了语言形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选择。跨语境使用语言和逻辑,必然导致语言和逻辑的误用。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修辞语境 修辞哲学 结构 语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BFX003) 山西省高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1105717)
【分类号】:H15
【正文快照】: 修辞哲学和语境论是西方后现代文化的两种新思潮,两者结合体“修辞语境论”成为其中的核心论题。21世纪初,郭贵春教授率先提出并系统创建了具有中国学派特色的完整的语境论哲学体系,该体系由三大部分组成:语言学语境、解释学语境、修辞学语境。这三者的关系是,语言学的形式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贵春;;语境论的魅力及其历史意义[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01期

2 郭贵春;;“语境”研究纲领与科学哲学的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3 殷杰;;语境主义世界观的特征[J];哲学研究;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敏,潘明霞;莎剧中双关语的修辞效果[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2 刘旺余;;莎士比亚第116首十四行诗的文体特征[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赵振洲;;论双关的界定及其与语境的关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甘翠华;;汉英成语修辞特点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周翔;;汉语合音词探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乐金声;汉语仿词与英语类比构词之异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陈芙蓉;试论语境中的语义理解[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袁娅娅;李紫微;;公司章程的英语词汇修辞特征及其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张静;张萍;;大学英语整体语言教学下交际语境的应用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陈文华;;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与英语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凤林;;古希腊城邦自治型社会治理模式与美德伦理[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汉语否定词的“实质”与演变[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3 谭学纯;;辞格生成与理解:语义·语篇·结构[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胡世雄;;三一理论与国外修辞学——试谈三一理论的创新意义[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5 邹琼;;移就的语言结构形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晓辉;;语义双关修辞解读中的隐喻思维与认知[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晓辉;;双关辞格结构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娜;王玲娟;;从巴蜀菜名的独特视角品析中国文化底蕴[A];2010年重庆市语言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刘海龙;;传播游戏理论再思考[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2 王永昌;中美军民关系比较研究:近30年视距的考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董震;寻找属人的希望[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许人;新塘乡土家族仪典文化与教育法实施的关系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6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肖建喜;隐喻对针灸学经典理论建构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化晓方;西汉散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玉凤(Nareerat Watthanawelu);明清华南竹枝词民俗文化词语与熟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敬;试论茅盾《子夜》的语言艺术[D];河北大学;2007年

2 万正辉;委婉语的三维视角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崴嵬;《围城》中人物描写的辞格运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文姣;“以水取譬”—从认知角度考察汉语中“水”的概念隐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邓岚;《苏菲的世界》:多面体折射下的人生呈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张琳;基于隐喻的产品形态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吴琴;从象似性角度谈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邵磊;大连时尚店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石霖;俄汉委婉语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殷杰;;当代西方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现状、趋势和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2 郭贵春;欧洲大陆和英美哲学传统之间的区别、关联与融合——记与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冈·诺义萨教授的谈话[J];哲学动态;2005年01期

3 成素梅;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宣言——与哈里·柯林斯的访谈录[J];哲学动态;2005年10期

4 郭贵春;科学修辞学的本质特征[J];哲学研究;2000年07期

5 殷杰;;语境主义世界观的特征[J];哲学研究;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宇明;“一V…数量”结构及其主观大量问题[J];云梦学刊;1999年03期

2 周毅;《史记·本纪》中比喻的结构和功能[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3 陶振民;“概数+‘名+们’”结构形式的发展与变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道尔吉;从汉字的形体结构看汉字的文化功能[J];汉字文化;2002年02期

5 余开亮;索绪尔语言学模式的哲学意蕴及美学流变[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臧克和;字符与分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梁艳;简论单复句的划分标准[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8 林一顺;《随园食单》的写作特色[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孙莉;试谈演讲稿的写作[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0年01期

10 杨光荣;《说文段注》的校用语例[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剑芬;;汉语韵律切分的语音学和语言学线索[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陈东有;;江西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总结讲话(代跋)[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语言理论的新发展——2004·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语言学会专场综述[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谭学纯;;辞格生成与理解:语义·语篇·结构[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曾玉萍;毛世桢;;PSC朗读语调能力结构的统计研究[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郭祖仪;;荀子《正名》篇的心理语言思想初探[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7 朱峰;;显性和潜性——语言学中的新概念——读《修辞学通论》[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8 朱峰;;显性和潜性——语言学中的新概念——读《修辞学通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9 周洪波;;他深深地迷恋着语言学——读王希杰《这就是汉语》[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10 李晗蕾;;重读《汉语修辞学》[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一个世纪后,,地球上的语言将会减少一半[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2 刘茜;《汉语方言地图集》填补语言学空白[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本文为周有光孙女周和庆整理、提供;语言学:我业余的爱好[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江涛;北京召开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N];文学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陈洁;特等奖“照例”空缺[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浙大;东汉魏晋疑伪佛经的语言学鉴别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8年

7 张骅;继往开来,推动我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宗守云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教授;语言研究创新要关注:前沿、文献、理论与写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庞兆麟;迎来文字改革的春天[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10 李开 南京大学中文系;说“言”道“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明;生命度与汉语句法的若干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马晓红;陈望道对中国语法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D];复旦大学;2005年

3 卡丽娜;乌汉语词汇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亓文香;汉语典故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姜莉芳;阿美语偏正短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董育宁;新闻评论语篇的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刘文正;《太平经》动词及相关基本句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雒自清;语义块类型、构成及变换的分析与处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声学研究所);2004年

9 高海洋;北京话常用词社会分层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10 张莹;译学观念的演进和冲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爱梅;网络聊天室里语码转换现象的结构和功能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2 郭艳红;翻译研究的新课题[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3 王珏白;顺应论框架下的增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刘正江;现代维吾尔语成语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5 马欣欣;扩展型前序列的结构与作用—分析访谈节目Larry King Live[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苏改联;中文时尚杂志中语码转换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7 陈曦;句群中的转折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周敏;汉语网聊词汇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过玉兰;现代汉语差比句的结构类型研究及其类型学意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钱英娇;当代合同语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91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91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9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