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英《红楼梦》中模糊限制语表达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8 15:05

  本文关键词:汉英《红楼梦》中模糊限制语表达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红楼梦》 模糊限制语 结构形式 话语含义 合作原则 语用功能 对比分析


【摘要】:本文从探讨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和分类出发,运用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汉英《红楼梦》中模糊限制语的结构形式、语义特点以及语用功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尝试从文学经典作品的视角进一步分析汉英语选用模糊语言进行表达的异同点。我们在尊重前人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定量的分析研究,一方面验证前人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弥补前人研究的不足。本篇文章的研究成果对语言对比分析,尤其是对有关汉英《红楼梦》的翻译和语言教学,跨文化语言交流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通过对比分析能够加深我们对文学经典作品的欣赏水平。 文章一共包括五章内容,第一章概述了模糊限制语的研究渊源,综述了国内外模糊限制语研究现状,阐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确定了语料选择和研究方法。第二章进一步厘清了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和分类,指出在当前还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和分类的情况下,通过对汉英《红楼梦》文本中模糊限制语使用案例的统计分析,,确定了本文研究选定的分类方法,即基于普林斯及其合作者(Prince etal,1982)对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类和札德作的语法分类为依据。第三章运用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汉英文本中模糊限制语的结构形式和特点作了具体的对比分析。第四章在前一章的基础上,结合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理论(Grice,1975)和合作原则(Grice,1975)及对比语言学(许余龙,2011)中关于语用对比的方法,对汉英文本中的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对比。最后一章则是本文研究的初步结论和对研究不足的思考和反思。
【关键词】:《红楼梦》 模糊限制语 结构形式 话语含义 合作原则 语用功能 对比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03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8
  • 1.1 课题来源和研究目的9-11
  • 1.2 国内外模糊限制语研究概况11-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1.2.3 我国研究生群体模糊限制语研究概况15-16
  • 1.3 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16-17
  • 1.3.1 语料来源16
  • 1.3.2 研究方法16-17
  • 1.4 本章小结17-18
  • 2 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和分类18-25
  • 2.1 模糊限制语的界定18-19
  • 2.2 模糊限制语的分类19-24
  • 2.2.1 普林斯及其合作者的分类及对本文分类适用性考证19-22
  • 2.2.2 札德关于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及对本文分类的参考22
  • 2.2.3 吴铁平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及对本文分类的参考22-23
  • 2.2.4 黎千驹关于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对本文研究的参考23-24
  • 2.3 本章小结24-25
  • 3 汉英《红楼梦》中模糊限制语结构形式和特点对比分析25-36
  • 3.1 原著模糊限制语的结构形式和特点25-31
  • 3.1.1 程度型变动语大量使用25-29
  • 3.1.2 范围变动语使用少29-30
  • 3.1.3 直接缓和型限制语和间接缓和限制语都有体现30-31
  • 3.2 英译本《红楼梦》中模糊限制语的结构形式和特点31-34
  • 3.2.1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大量使用31-33
  • 3.2.2 直接缓和限制语的使用情况33
  • 3.2.3 模糊句法结构的使用情况33-34
  • 3.3 汉英《红楼梦》中模糊限制语结构形式和特点对比分析34
  • 3.4 本章小结34-36
  • 4 汉英《红楼梦》中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对比分析36-44
  • 4.1 文学作品中模糊限制语的运用与功能36-39
  • 4.2 合作原则与模糊限制语39-43
  • 4.3 本章小结43-44
  • 5 结论44-46
  • 5.1 汉英《红楼梦》中模糊限制语共性和个性的总结44-45
  • 5.2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45-46
  • 致谢46-47
  • 参考文献47-49
  •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自然;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交际[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5年05期

2 陈林华,李福印;交际中的模糊限制语[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4年05期

3 徐章宏;;国内模糊限制语研究误区探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本文编号:9946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946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9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