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亨县大寨村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本文关键词:册亨县大寨村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出处:《贵州民族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开始成为人们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之一。在旅游需求居高不下的情形下,乡村旅游以其丰富的村落文化和优越的自然田野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成为旅游的重要类型之一。然而乡村旅游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村落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目前正在进行旅游开发且处于开发初期的村落如何选择适合本村落的旅游发展模式和走何种旅游发展道路,如何开展村落的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工作,如何传承村落特色、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如何实现乡村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我们亟须面对的问题。大寨村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在这种形势下,对大寨村乡村旅游开发进行研究,有助于加快册亨县大寨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保护大寨村的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意义。目前大寨村乡村旅游处在开发初级阶段,还欠缺乡村旅游品牌和科学的、系统的规划。论文以册亨县大寨村为研究对象,以“乡村旅游”为切入点,从民族学的角度出发,在充分的田野调查基础上,首先根据田野资料,归纳了大寨村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阐述了大寨村乡村旅游的开发现状并作了简略评价,在此基础上,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对旅游场域中大寨村乡村旅游开发的利益主体的博弈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以旅游开发理论、旅游资源整合理论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尝试对大寨村乡村旅游开发提出运营实施建议,全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阐述了论文的选题缘起、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综述、乡村旅游开发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及调查过程。第二章“册亨县大寨村概况”,主要对大寨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进行了概述。具体包括其自然环境、人口分布、族源、布依族传统文化等。第三章“大寨村乡村旅游开发基础条件分析”,归纳了大寨村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优势条件为民族民俗文化丰厚、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组合度好;制约因素为可进入性欠佳、远离客源市场和资源屏蔽效应。第四章“大寨村乡村旅游开发现状”,介绍了大寨村乡村旅游开发的历程和开发成果,并对其开发成果进行评价。大寨村乡村旅游开发分为三个阶段,开发成果为农家乐和农家旅馆的兴起,合作社、电商平台、便民驿站的成立和村貌发生变化,对大寨村乡村旅游初期开发成果的评价即是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单一、村民旅游服务意识薄弱和旅游品牌意识淡薄与宣传力度弱。第五章“旅游场域中大寨村乡村旅游开发的利益主体的博弈及其成因分析”,基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阐述了旅游场域中大寨村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博弈,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第六章“大寨村乡村旅游开发运营实施建议”从大寨村乡村旅游开发的发展思路、运营模式、市场推广、保障支撑、乡村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协同发展这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结语”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回顾和总结,并对大寨村所反映出来的全国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路劲及其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iving standard of the people , the tourism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carriers of people ' s life style and social economic activity .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cess and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of th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village of Dahai Village , and evaluates its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tourism in the village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village is the imperfect infrastructure , the tourism product is single , the villagers ' tourism service consciousness is weak and the tourism brand awareness is weak .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review and summary of the whole article , 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mode , road stiffnes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 s rural tourism .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592.7;F3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天翼;;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场域利益主体关系及其博弈探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7期
2 石群;;反思旅游场域的文化再生产[J];旅游论坛;2014年05期
3 黄忠伟;;乡村旅游开发中土地流转风险的产生机制与防范策略——基于博弈论视角[J];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04期
4 张河清;陈韵;;人类学视野下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原真性研究——对湖南通道“皇都侗寨”的考察[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5 卢睿;;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2年14期
6 韩笑;;国内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对比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年09期
7 李宗发;;贵州喀斯特地貌分区[J];贵州地质;2011年03期
8 蔡飞;;浅析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农业考古;2010年03期
9 郭丽;章家恩;;关于乡村旅游概念及其内涵的再思考[J];科技和产业;2010年05期
10 窦银娣;章尚正;;乡村旅游规划刍议[J];宿州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冷静;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的人类学思考[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2 朱琳;哈尔滨市阿城区乡村旅游规划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3 巴丹;元阳县箐口村旅游开发利益博弈的人类学分析[D];云南大学;2013年
4 李朦;乡村旅游开发对农村女性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2年
5 沈炜;旅游场域中民族文化资本及其再生产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6 牛然;不同资源类型的乡村旅游规划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文萍;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王虹云;旅游开发中社区利益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02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402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