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4年北京地区冬、夏季热环境时空分异研究
本文关键词:2000-2014年北京地区冬、夏季热环境时空分异研究 出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热环境 景观空间质心 景观格局分析 时空分异 热岛
【摘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加剧、能源消耗、气候变暖、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以城市热岛效应为代表的热环境变化,作为影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日益成为居民关注的焦点。热环境的时空分异研究是热环境研究的基础,对热环境时空分异规律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居住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京六环以内区域为例,利用MODIS数据和Landsat数据从区域、景观、斑块三个尺度研究北京市热环境的季节变化规律和时空分异规律。运用热岛强度指数研究区域尺度热环境的季节变化规律;采用温度归一化法和景观空间质心分析探讨景观尺度2000—2014年冬、夏季热环境时空分异规律;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斑块尺度热环境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基于数学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从形态特征角度提取夏季高温斑块和低温斑块,分析长期高温斑块和低温斑块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土地利用状况,从景观异质性角度探究长期高温斑块和低温斑块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北京六环以内区域夏季呈现热岛效应,冬季呈现冷岛效应。研究区温度升高,夏季热岛效应增强,冬季冷岛效应减弱。(2)夏季,北京市四环以内区域的温度比四环以外区域的温度高;中温区的面积不断扩大,高温区、次高温区和低温区的面积不断缩小;热岛斑块的聚集度下降,斑块分布较零散,特别是极强热岛斑块。冬季,北京市三环以内区域的温度比三环以外区域的温度低;次中温区和中温区的面积不断增加,低温区的面积也缓慢增加;高温斑块分布逐渐集中,低温区分布逐渐零散。(3)夏季长期高温斑块主要分布在大兴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朝阳区、昌平区和顺义区的西南部;夏季长期低温斑块主要分布在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和海淀区的交界处、昌平区的东南部。影响高温斑块时空分布的因素是:地表覆被状况、人口密度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影响低温斑块时空分布的因素是:水体、植被和景观结构。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seasonal variation law of thermal environment in Beijing is studied by means of temperature normalization method and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 ( 3 ) The long - term high - temperature patches in summer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 - west of Daxxing District , Fengtai area , Shijingshan District , Chaoyang District , Changping District and Shunyi District ; the long - term low - temperature patches in summer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junction of Shijingshan District , Mentougou District and Haidian District .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igh - temperature patches are : surface covering condition , population density and economic activity of human society ;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empor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low - temperature patches are : water body , vegetation and landscape structure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瑞华;白世强;;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9年03期
2 许玉玲;柳坤;张蕾;郑美丽;;北京市展览业时空分异特征[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3 张小虎;张合兵;赵素霞;牛海鹏;;基于三角模型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趋势及时空分异[J];土壤通报;2013年02期
4 尹海伟,徐建刚,曾尊固,龙国英;中国对非贸易时空分异研究[J];经济地理;2005年01期
5 孙才志;王妍;;辽宁省产业用水变化驱动效应分解与时空分异[J];地理研究;2010年02期
6 潘竟虎;;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乡收入差距时空分异格局[J];经济地理;2014年06期
7 徐勇;马国霞;郭腾云;;区域经济增长时空分异模拟方法——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J];地理科学;2007年06期
8 颜谢霞;陈利华;王君;;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时空分异特征[J];经济论坛;2006年01期
9 秦丽杰;沈淑平;段佩利;;长春市农作物虚拟水量时空分异特征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李国胜;郭兆成;;自然地理格局对区域发展时空分异影响的评价方法[J];地理研究;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楠;;我国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涂小松;濮励杰;朱明;;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分异及其生态环境响应——以苏锡常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金高松;苏化敏;葛红卫;张马兵;杨应红;;安庆市热岛效应年际变化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韦寿赛;梁玉春;;北流市热岛效应分析[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5 武辉芹;;石家庄热岛效应与夏季高温的关系及发展趋势[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但尚铭;吴吉;但玻;仇文侠;许辉熙;;四川盆地中小城市的热岛效应演变趋势初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陈命男;马蔚纯;周立国;郑茂辉;;上海多时段热岛效应的遥感研究[A];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20周年庆典会议研究短文集[C];2009年
8 赖震刚;;基于遥感技术的热岛效应与城市绿地、水体分布关系的探讨[A];地理信息与物联网论坛暨江苏省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周红妹;丁金才;徐一鸣;黄家鑫;;上海中心城区热岛效应与绿化分布关系初步研究[A];城市气象服务科学讨论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10 周红妹;丁金才;徐一鸣;黄家鑫;杨文悦;方岩;;城市绿化缓解热岛效应动态监测和分析技术[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城市气象与科技奥运”分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军;绿化,让北京这个热岛凉下来[N];北京日报;2001年
2 方芳;城区五个“热岛”正在变凉[N];北京日报;2005年
3 袁文芝 实习生 张芳芳;五大热岛“烧烤”北京[N];科技日报;2004年
4 唐砚玉 高富华 江峰 本报记者 陈四四 郭燕;热岛效应之四川地图[N];四川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台桂花;怎样给北京热岛降温?[N];中国环境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盖东海;超大城市急需破解热岛效应[N];消费日报;2010年
7 龙会琴;热岛效应呼唤“绿岛”[N];西藏日报(汉);2011年
8 方芳;三年内重点绿化十大热岛[N];北京日报;2005年
9 王丽娟;城市高温拷问热岛效应[N];中国改革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薛冬 本报通讯员 吴保平;热岛效应为京城增温几何[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花芳;湖北省旅游业的时空分异及空间治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高磊;南京城区浅层土体热岛效应观测与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3 康汉青;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热岛效应及其对臭氧影响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4 张显龙;生命起源前有机小分子的水热进化[D];吉林大学;2016年
5 宋聪;冬季人体睡眠差异化热需求及热环境设计参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6 吴耀兴;长沙市城区热岛成因及绿地系统缓解热岛效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沁萍;近20年来中国建成区扩张、建成区植被和热岛效应变化及其人文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8 田勇;冷却透平流热环境快速模拟与管控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4年
9 秦俊;绿地缓解城市居住区热环境效应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吕石磊;极端热环境下人体热耐受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婷;湖北省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时空分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2 王舒默;基于MODIS数据的北京近地面气温反演及热岛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王录芳;兰州城市景观格局的变化及其热岛效应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4 王th伟;基于GIS和遥感的淮安市用地与热岛效应关系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贾珍珍;近25年兰州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D];兰州大学;2016年
6 徐瑶璐;基于热岛效应的福州市主城区通风格局规划策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7 潘s,
本文编号:1423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423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