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特色综合评价系统建构初探
本文关键词: 城市空间特色 构成要素 综合评价 多维 出处:《东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在我们享受到城市的现代化给我们带来的各种便利与惊喜的同时,人们也日渐发觉我们所处的那些原本姿态万千、各具特色的城市,正在变得越来越相似。各个城市的特色缺失已经形成了一种危机,城市别具一格的传统风貌、城市山水正在被现代化建设侵占。城市特色问题越来越成为城市的发展转型中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城市特色规划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基于对国内外城市特色理论的深入研究,对国内外城市特色规划的阅读总结,首先,对于城市特色的定义、内涵、特征进行了重新的梳理,提出了城市空间特色的全新定义,并将研究对象聚焦至城市空间特色。其次,根据城市空间特色的理论、城市、实践三个方面的研究,总结出城市空间特色的主要构成,并提出了空间与价值两个城市特色评价的基本属性。最终,借鉴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并基于GIs平台,笔者提出了一套城市空间特色评价体系,可以对城市空间特色的分布与显现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该评价体系将城市生态、历史文化、现代发展、城市活力与风貌各个方面结合,从特色评价的相对性视角与量化手段出发,克服了城市特色研究中定性研究为主、只重视有无不重视发展的问题,形成了多维度、多层次的城市空间特色综合评价体系。本文采用了文献、访谈、问卷、实地调研等多种研究方法,并借鉴与采取了层次分析法、特尔菲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统计与评价方法,运用了GIS系统平台进行空间分析,建立了完整的城市空间特色综合评价体系,借助南京市新街口地区作为案例地区进行评价模拟。并以整体与分维度综合评价分析图作为分析表达方式,直观简练地表达了最终评价成果。最后,以镇江市核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为基础,对评价体系进行实践验证,为镇江市的城市空间特色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科学可行的评价依据。并根据评价结果,做出了初步的城市设计与规划建议。
[Abstract]: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the 1980s ,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our country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 At the same time , i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imilar to the urban features of city . It provides a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basi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space features of Zhenjiang city .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 , a preliminary proposal for urban design and planning is made .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4.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皓晟;;武汉城市空间特色的探寻及规划引导[J];中华建设;2008年12期
2 程瑞忠;马曙晓;;以邯郸城市空间特色为例谈城市空间特色塑造[J];山西建筑;2010年07期
3 谢慧;周婕;;武汉城市空间特色公众意向调查研究[J];华中建筑;2010年08期
4 李葛伟;;城市空间特色的培育与塑造——《南通城市空间特色规划》解析[J];江苏城市规划;2013年09期
5 黄锡斌;小城镇的空间特色(下)[J];城乡建设;1995年04期
6 段进;城市空间特色的符号构成与认知──以南京市市民调查为实证[J];规划师;2002年01期
7 朱菁;艾继国;;试论城市空间特色保护及其再塑[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8 龙彬;陈渊;;永兴古镇传统空间特色解析及保护规划[J];南方建筑;2009年04期
9 王媛媛;;城市空间特色构建的方法初探[J];四川建筑;2011年04期
10 ;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进一步推进全省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编制工作[J];城市规划通讯;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万蓉;;小桥、流水、人家——规划建设有空间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周婕;赵捷;张雨蝉;;规划的力量——武汉市城市空间特色演变[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沈俊超;;浅谈南京城市空间特色塑造[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峥维;张珂;;基于塑造城市空间特色的规划对策研究探析——以武汉昙华林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设计)[C];2012年
5 胡昕宇;史宜;杨俊宴;陆小波;;南通城市空间特色资源评价方法与途径探索[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风景旅游规划)[C];2013年
6 马文阁;陈永泽;韩景;;城市空间特色的宏观控制——大连双D港城市空间特色研究操作的体会[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黄明华;邵健容;曹慧泉;;人的城市,人化的自然——从一次实践谈对小城市空间特色塑造的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博敏;唐大舟;;基于城市品质提升的城市空间特色构建——镇江案例的探索[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 城市总体规划)[C];2014年
9 周岚;童本勤;;探索快速城市化形势下城市特色保持的途径——关于南京“特定意图区”规划的思考[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恩田重直;;地产与建筑:厦门近代市政改造初探(1927-1932)[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通讯员 张乐君;《连云港市城市空间特色规划》完成初步成果[N];连云港日报;2011年
2 早报记者 张婧艳;石库门空间特色在于强烈的邻里感和社区感[N];东方早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祖宇聪;北京市主题商业街空间特色塑造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相洁;符号学在城市空间特色塑造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张青;宣城市城市空间特色塑造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4 唐大舟;多维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特色综合评价系统建构初探[D];东南大学;2015年
5 江畔;中小城市的地域性城市空间特色塑造研究与震后城市重建[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李春艳;太湖新城华庄镇中心城旧住区的空间特色及再生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7 杨楠;长春莲花山游憩商业区空间特色塑造与活力营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王珊珊;济南古城空间特色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9 周红卫;生活化的空间——乌镇人居环境空间特色分析[D];苏州大学;2003年
10 周颜;边缘空间特色化设计在开放性公园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975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497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