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微生境下的群落类型及其对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2-10 10:14

  本文关键词: 群落类型 近自然 微生境 分枝特性 光照时空分布 种植设计 出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现代园林绿化中,由于人为因素的干扰,所构建的群落无论是结构特征,还是数量、种类等特征,与自然群落有很大的差异,如层次感不明显、群落结构不稳定等现象。所以构建近自然植物群落、构建稳定的群落结构,维持生态平衡,是目前园林绿化发展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对白云山、黑石顶和南昆山自然次生林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群落结构及微生境对群落结构的影响,为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给予一定的启示。模拟自然,构建典型的稳定的人工景观植物群落,为城市景观植物配置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通过对白云山人工干扰下的次生林及黑石顶和南昆山天然次生林进行研究,以不同微地形为主要调查线索,选取不同海拔、坡度、坡位为调查点,以所选区域内植物群落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资料收集、样方调查、数据处理及分析的方法,总结出光照、微地形和分枝特性是群落构建的重要影响因子,将其应用到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探讨得出近自然植物群落构建的种类选择及结构,同时考虑光照时空分布、树种分枝特性、苗龄、株行距等影响因素,提炼出几种典型的植物群落模式,绘制种植设计平面图。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白云山、黑石顶和南昆山调查样地内植物特征。调查区域内,共计维管束植物180种及种下单位,隶属于97科132属,其中蕨类植物6科8属12种及种下单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89科122属166种及种下单位。2白云山、黑石顶和南昆山典型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其中样地植被类型主要包括阔叶林、针阔林、灌丛林和草丛,从典型代表群落分析得出其群落结构主要是由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构成,体现很强的层次感,同时群落的稳定性比较强,各层植物重要值相差比较大,显示群落有明显的建群种和优势种。3微生境下植物群落调查对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启示是将微地形、光照和分枝特性作为近自然群落构建的重要影响因子,模拟自然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如下:(1)华润楠+小叶榄仁+楝叶吴茱萸群落以马占相思+华润楠+降香+樟树+小叶榄仁为乔木第一层,以黄槐决明+鸭脚木+海南蒲桃+楝叶吴萸+大花紫薇为亚乔木层,以九里香+黄蝉+狗牙花+杜鹃+绒毛润楠为灌木层,以草豆蔻+海金沙+肾蕨+黑沙草为草本层,以杜仲藤+菝葜+炮仗花为藤本层间植物。(2)猫尾木+白兰+山油柑群落以gg果+白兰+猫尾木+山乌桕+木棉+盆架子为乔木上层,以铁刀木+火焰木+鸡蛋花+山油柑+假苹婆+鸡冠刺桐为亚乔木层,以黄金榕+海桐+灰莉+脚骨脆+野牡丹+黄花夹竹桃为灌木层,以益智+文殊兰+广东蛇葡萄+山菅兰为草本层,以假鹰爪+网脉酸藤子+了哥王为藤本层间植物。(3)人面子+南洋楹+鼎湖钓樟群落以人面子+马占相思+阿丁枫+秋枫+茸荚红豆为乔木上层,以柳叶榕+南洋楹+破布叶+鼎湖钓樟+亮叶猴耳环为乔木第二亚层,以美蕊+红花夹竹桃+九节+双荚决明+香楠为灌木层,以虎舌红+铁线蕨+淡竹叶为草本层,以红叶藤+藤金合欢+锡叶藤为藤本层间植物。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 1 . The species selection and structure of natural plant communities in Baiyun Mountain , Heishithead and Nankun Mountain are studied . The shrub layer is composed of arbor layer , shrub layer , herbaceous layer and interlayer .

【学位授予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高娃;马秀枝;李长生;张秋良;;校园内不同树种行道树及不同类型绿地遮光效应的比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2 衣官平;卓丽环;汪成忠;张依;;园林植物群落结构及生态功能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马旭东;张苏峻;苏志尧;区余端;刘刚;;车八岭山地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与微地形条件的关系[J];生态学报;2010年19期

4 魏开云,罗雁玲,张继兰;园林绿地中微地形处理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王晶;朱清科;秦伟;张宏芝;云雷;谢静;邝高明;;陕北黄土区封禁流域坡面微地形植被特征分异[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03期

6 陈其兵,任艳军,高素萍;成都野生世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营建理念与模式研究[J];中国园林;2002年05期

7 王小德,卢山,方金凤,孔强;城市园林绿化特色性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永川;中国中亚热带东部低山丘陵地形梯度上植被的分异及其形成和维持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文力;长白山过伐林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2 刘晖宇;宁远河流域植被特征及三亚市人工植物群落构建[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00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500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0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