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中西传统民居室内空间分隔方式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6 06:19

  本文关键词: 中西 民居 室内空间 分隔方式 出处:《吉林建筑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传统民居是最为常见的建筑并且文化博大精深,是人类经过历史的演绎与发展逐渐形成的,是各民族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传统民居室内空间的分隔方式而言,其独特的设计理念、丰富多彩的类型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通过研究中西传统民居室内空间分隔方式对比艺术,了解中西分隔方式的特点及差异,掌握其运用规律,目的是为了创造出富有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性的分隔方式,从而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本文的研究重点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从中西传统民居室内分隔方式的发展历程简单的分析了中西传统民居室内空间分隔方式的发展历史;第二部分对中西传统民居室内空间分隔方式的特征及差异作了深层次的探讨,从分隔方式的分隔类型,材料,装饰思想、题材、手法、色彩及营造的空间审美(模糊与清晰、朴素与华丽、多变与单一、含蓄与直接)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得出中西传统民居室内空间分隔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其规律。最后一部分中西传统民居室内空间分隔方式对现代住宅设计的影响,我们既要传承中国传统民居室内空间分隔方式的设计精髓如“阴阳五行”、“抒情写意”、“人文意境”、“灵活多变”等,也要借鉴西方传统民居室内空间分隔方式的“人文主义”、“具象写实”、“理性思维”、“结构清晰”的优秀文化。进而结合当代审美观念、原则和方法,有效的把握空间意境,从而对分隔方式进行创新,继而营造出舒适、和谐的住宅室内环境。通过中西相互对比、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用批判的眼光来评判中西传统民居室内空间分隔方式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国住宅室内空间分隔方式的设计与研究,探寻中国住宅室内空间分隔方式艺术发展的新方向,为今后住宅室内空间分隔方式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上的依据,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residence is the most common building and the culture is extensive and profound, is the human through the historical deduction and development gradually formed,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various nationalities. Its unique design concept, rich and colorful types have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By studying the art of indoor space sepa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raditional houses, we can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separation methods, and master its application rule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reate a way of separation rich in national, region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people. The first part is a simpl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indoor space sepa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raditional houses from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residential indoor separation; In the second part, the author makes a deep discuss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of indoor space sepa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raditional houses, from the separation type, material, decoration thought, subject matter, technique, color and space aesthetic (fuzzy and clear) of the separation mode.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simplicity and splendor, changeful and unitary, implicit and direct), the author compares, seeking difference in the same place, seeking the difference in the different, and find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indoor space separation mod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folk houses, and obtain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interior space separation mod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folk houses. The last part is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ior space sepa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houses on the design of modern residential buildings. We should inherit the essence of the interior space sepa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ouses, such as "Yin Yang five elements", "lyric freehand brushwork", "Human mood", "flexible and changeable", etc. We should also draw lessons from the outstanding culture of "humanism", "concrete realism", "rational thinking" and "clear structure" in the separation of indoor space in traditional western houses. Furthermore, we should combine contemporary aesthetic concepts, principles and methods to effectively grasp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space. In order to create a comfortable and harmonious indoor environment for the housing, 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we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absorb each other. To judg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indoor space separation with critical vision, to further improve the design and research of Chinese residential interior space separation, and to explore the new direction of the ar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esidential interior space separation.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door space separation, as a modest contribution.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芳;传统民居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理论月刊;2002年10期

2 许亮;巴渝古镇民居文化的传承[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4年08期

3 鹤坪;老西安民居[J];北京规划建设;2005年06期

4 李宁;;浅析西北民居及民居文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传统民居与旅游开发——通海论坛[J];新建筑;2006年04期

6 李伟;;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民居文化研究[J];美术大观;2008年09期

7 赵庆海;刘艳丽;;传统民居的价值与保护原则[J];中华民居;2010年10期

8 黄佩华;;彝风异俗·择山而居·连载五 和谐民居[J];南方国土资源;2011年07期

9 潘冬梅;孟祥彬;徐景贤;;传统民居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保护与应用[J];北方园艺;2011年13期

10 陶瑞峰;姚野;;传统民居文化对现代民居设计的影响[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良文;;试论传统民居的经济层次及其价值差异——对传统民居继承问题的探讨之三[A];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第七辑)——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2 蒋维锬;;凸现莆仙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曲薇;曹慧玲;陈伯超;;浅谈河北民居的院落[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黄家瑾;黄诗迪;黄菲菲;;试论传统民居的价值与传承[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李天骄;王亮;;从东北地区汉族民居与满族民居的共性看建筑文化的生命特征[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赵万民;;论三峡民居的文化品质[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皮喜荣;郝少波;;民居建筑文化研究中的主体感知和主体价值——以鄂西北传统民居风貌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李经明;;民族民居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A];201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9 李彩标;;浅谈诸葛村民居的保护与利用[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佟裕哲;;民居文化与创新[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娉 见习记者 汪蕾;进一步加强古民居保护工作[N];咸宁日报;2005年

2 骆展胜;我区民居文化保护试点项目获得成功[N];广西日报;2007年

3 周兵 李向东 周红;传承特色民居文化 创建西部魅力村镇[N];中国民族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邵长春 通讯员 胡杰卫;如何让传统民居变成旅游财富?[N];海南日报;2014年

5 记者 陈斌;让传统民居文化绽放异彩[N];重庆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李艳;“围城”中的古民居[N];中国文物报;2006年

7 记者 吕宝林 李天伦;胡氏民居对外开放[N];甘肃日报;2006年

8 韦月红;广西民居文化保护试点获成功[N];中国建设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蔡传斌 通讯员 张尚锋;转瞬即逝的老民居亟待保护[N];玉溪日报;2013年

10 赵颐柳;台湾的传统民居[N];中国民族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斌;传统民居生态经验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刘治龙;东北民居空间演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董黎;鄂南传统民居的建筑空间解析与居住文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顾蓓蓓;清代苏州地区传统民居“门”与“窗”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赵西平;西部传统夯土民居建筑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赵群;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经验及其模式语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7 江净帆;空间中的社会教化[D];西南大学;2010年

8 宾慧中;中国白族传统合院民居营建技艺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谭良斌;西部乡村生土民居再生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10 周伟;建筑空间解析及传统民居的再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静芳;江西徽式民居雕饰艺术特点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2 段傅瀚;衡南古民居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3 崔曼丽;从住居学角度研究无锡传统民居[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4 孙乐;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传统民居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2年

5 闫冬佳;晋中传统民居在现代生活模式下的更新探索[D];山西大学;2013年

6 苏月;潜在建构机制与控制法则[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刘丽;大理白族民居彩绘的审美文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8 赵兰若;安多藏区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9 陆磊磊;传统夯土民居建造技术调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10 刘伶俐;昭通传统民居空间形态与建造技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14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514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d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