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剔犀的新边—剔犀技艺与木版年画的结合

发布时间:2018-03-06 15:49

  本文选题:剔犀 切入点:木版年画 出处:《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剔犀又名犀毗、犀皮,是中华传统雕漆手工艺,自唐代产生以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曾创造出元明时代的辉煌,但在当代面临着萎缩甚至失传的风险。剔犀作为一个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务必传承和发扬。但如何更好地将其发扬光大,必须要有创新思维。因此,传统手工艺的新变是必然的。剔犀工艺可以向当代艺术的方向寻找一个融合点,更适应当下的社会大环境。如果我们以传统的剔犀工艺为主体,吸收攒犀工艺的长处,再与木版年画这一中国民间艺术元素相结合,衍生出适合当下市场的艺术品,想必是一项有价值的尝试。因此我们的设想是:用剔犀工艺为主体——主要是仍用朱黑二色,吸收攒犀工艺雕刻人物景致的长处,结合木版年画的丰富题材内容,演绎出一种适应当下市场的艺术品,我们称之为“剔犀年画”。“剔犀年画”具有丰富的图案寓意和多样化的风格,是精美形式与吉祥内容的完美结合。“剔犀年画”具有装饰价值、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与传统的剔犀相比,“剔犀年画”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主要表现为应用空间和受众面都大大拓展了。“剔犀年画”是剔犀的跨界新变,“剔犀年画”的创新实践和理论研究可以为剔犀这一逐渐萎缩的传统手工艺延续新的生命。
[Abstract]:Also known as the rhinoceros tick rhinoceros, rhinoceros skin, i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lacquer crafts, since the Tang Dynasty has been one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has created a glorious era in Yuan Dynasty, but in the face of contemporary atrophy or even lost risk. As the traditional craft of ancient rhinoceros tick a China, is also a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inherit and develop. But how to better carry forward it, there must be innovative thinking. Therefore, the new change of traditional crafts is inevitable. Tick rhinoceros process can contemporary art direction to find a fusion point, more adapt to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t the moment. If we take the tick rhinoceros traditional process as the main body save the rhino absorption technology strengths, combined with the China woodcut New Year paintings folk art elements, derived from the current market for art, it is a valuable attempt. So our hypothesis is: tick rhinoceros industry Art as the main body -- which is still used ink black two color, save the rhino carving characters scenery absorption strengths, combined with rich contents of woodcut New Year paintings, deduce a moment to adapt to the market of art, we call the "tick rhinoceros." New Year paintings "New Year paintings tick rhinoceros" has rich meaning and diversified pattern is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exquisite style, form and content. The "auspicious tick rhinoceros New Year paintings" has the ornamental value, ornamental value, the collection value and investment valu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ick tick rhinoceros, rhinoceros New Year paintings" and has broad market prospects, mainly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pace and the audience have greatly expanded the "tick rhinoceros." is the new New Year paintings cross tick rhinoceros,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study can tick rhinoceros New Year paintings" continuation of the life of the tick rhinoceros gradually shrinking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314.6;J2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晓娜;;浅议宋元剔犀漆器云纹的装饰手法与美学特征[J];艺术教育;2016年01期

2 史爱;何俊明;;山西新绛剔犀漆器的艺术特征[J];美术大观;2015年03期

3 史爱;何俊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绛州剔犀的制作工艺研究[J];文物世界;2015年01期

4 谢凯;;剔犀:红与黑的绝世风华[J];中华手工;2014年10期

5 汪瑾;;中国古漆工艺“剔犀”与“犀皮”之流变[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6 李婷花;;雕填剔犀之美——《髹饰录》[J];兰台世界;2012年03期

7 孟祥勇;;设计在“心”不在形[J];美术观察;2011年05期

8 张康宁;张亚洁;;浅谈绛州剔犀工艺的现状及发展[J];大众文艺;2010年20期

9 孟祥勇;;设计关怀与民生消费[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0年02期

10 史爱;杨静;;漆器艺术中的瑰宝——剔犀[J];文物世界;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杨玉洁;反叛与重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2 范勃;成器之道:艺术创作中的模仿、融合与创造[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3 潘天波;汉代漆艺美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小路;成都漆器艺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5 许晓燕;以史为镜 知古鉴今[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宋本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手工技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7 苏梅;宋代文人意趣与工艺美术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金普军;汉代髹漆工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王琥;漆艺术的传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刁硕;后工业时代背景下的传统手工艺[D];山东大学;2016年

2 许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3 梁晨;漆艺创作感悟[D];山西大学;2015年

4 周玮;当代漆立体的意象传达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5 孙溧;山西绛州剔犀艺术特征及传承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6 雷迪;剔犀漆艺的传承与发展[D];山西大学;2013年

7 郭栋;山西漆艺与社会需求关系探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8 韩菲菲;清代漆艺家具的装饰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9 简锦斯;中国漆器定制机制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10 李媛;再现辉煌——浅析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漆艺[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575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575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7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