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标识系统的设计与创作思考
本文选题:院校标识系统 + 导向标识 ; 参考:《扬州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学科建设不断地完善与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设计类院校拥有了独立的教学空间建筑,与此同时对院校标识系统建设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升温。院校标识系统是院校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院校信息的物质载体,是院校历史文脉的传承者,更是院校对外形象最直接的宣传者。本文主要以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的标识系统设计为研究对象,依照从外到内,从大到小的顺序,将院校标识系统概括成四个层级,并按照这四个层级的次序分别对本校及同类院校的现有标识系统展开调研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出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标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级导向标识严重缺失、二级导向标识缺乏整体性、三级导向标识内容较单一、四级导向标识残缺不全。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具体表现为增加一级导向标识的设置,统一二级导向标识的色调和材质,凸显三级导向标识的图形化,加强四级导向标识的设置和创新性。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为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设计出一套符合学院教学环境特色的标识系统方案,通过设计创作,将当地文化纳入到院校标识系统设计之中,主要体现在扬州园林漏窗和扬州剪纸透空的特性在院校标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进而起到提升院校的人文和师生的生活品质,创造院校独特形象的作用。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more and more art and design colleges have their own teaching space architecture, meanwhile, the deman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rking system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lso heating up. College identification system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ollege environment. It is the material carrier of college information, the inheritor of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most direct propagandist of the external imag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mainly takes the design of the logo system of the School of Fine Arts and Design of Yangzhou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order from outside to inside, from big to small, the identification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be summarized into four level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the four level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marking system of our school and the similar colleges, and summari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marking system of the School of Fine Arts and Design of Yangzhou University: the serious lack of the first-level guiding marking. The second-level guidance sign lacks integrity, the third-level guidance sign content is relatively single, the four-level guidance mark is incomplete. An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which are as follows: increasing the setting of the first level guide mark, unifying the tone and material of the second level guide mark, highlighting the graphic character of the third level guide mark, Strengthen the four-level guiding logo setting and innov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ign a set of marking system scheme for the School of Fine Arts and Design of Yangzhou University. Through the design and creation, the local culture can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design of the school logo system.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Yangzhou garden window and Yangzhou paper-cu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lication in the design of the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then play a role in improving the humanitie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create a unique image of the university.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52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邦跃;;标识系统的特性分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0年04期
2 詹秦川;孟圆圆;;标识系统的媒介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19期
3 洪缨;校园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分析[J];艺术·生活;2005年01期
4 宋煜;;系列Ⅳ.《现实中的导向标识问题》——大型园区[J];广告大观(标识版);2008年11期
5 汤强;;浅析展示空间中的标识系统运用[J];装备制造;2010年01期
6 余红;;浅谈公园导向标识系统设计——以长春市动植物公园为例[J];参花(下);2013年12期
7 王娅;胡希军;;浅析地域文化在标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园艺;2012年12期
8 高源;;医院导向标识系统设计中的人性化体现[J];艺术探索;2012年03期
9 高红玉;;色彩在医院导向标识系统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2年20期
10 王沛;;论环境系统设计中的标识系统设计[J];文化月刊;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瑜;朱伟;方曼;肖丽妮;;大型公园信息导向标识系统的公共安全功能分析[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曾利辉;;图文标识系统在骨科物资管理中的作用[A];第20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果 通讯员 卢绍琨 周毅;广州即将启用新型行人指示标识系统[N];广东建设报;2006年
2 通讯员 曾金雄 记者 彭韶;广钢集团发行《广钢集团标识系统执行手册》[N];中国冶金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马海伊生;木里:完善城市交通标识系统[N];凉山日报(汉);2010年
4 深海;传统节日也应有自己的标识系统[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3年
5 杨井鑫;欧盟大使:欧盟拟对我纺织品建立“来源标识系统”[N];中国贸易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赵永宏;完善旅游标识系统[N];大同日报;2012年
7 记者 拓玲邋实习生 张斯;规范道路标识 迎接各国宾客[N];西安日报;2008年
8 赵利;敦化市打造无障碍旅游标识系统[N];中国旅游报;2008年
9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康慧 王聪生 内蒙电力设计院 冯德刚;推广编码 设计为先[N];计算机世界;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张丽娜;名校品牌分羹企业地盘[N];消费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姗姗;符号学视角下的空间标识系统[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相玉州;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标识系统的设计与创作思考[D];扬州大学;2015年
3 周怡;武汉市导向标识系统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4 徐一舟;公共空间领域中关于导向标识系统创作的探索[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5 胡靓;新华安文化产业园标识系统的产品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6 罗洁;城市轨道交通标识系统的形态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王默;关于建立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吴兵娥;会展视觉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9 范s,
本文编号:1776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776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