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北京地区佛教寺院植物景观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2 08:17

  本文选题:北京 + 寺院园林 ; 参考:《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寺庙发展历程、寺庙园林植物造景资料以及对北京地区13座寺庙园林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标准对北京市寺庙进行了分类划分,进而对寺庙园林植物造景理念和造景手法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对北京地区四座寺庙园林目前园林植物的布局、造景、植物配置和意境进行探讨,期望对我国寺庙园林的植物造景有所借鉴,最后对现代寺庙园林造景提出了一些建议,这对于整个寺庙园林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现代园林植物景观建设都具有双重的意义。本论文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成果:(1)对北京地区寺庙园林的发展历程、分类、植物景观营造的特点的调查分析中可以总结出:北京市寺庙园林的主要常用植物共有155种,其中在寺庙主要灌木植物中丁香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在乔木的应用中国槐的使用频率最高,使用频率为100%,其次是松柏等常绿乔木。在对花色分析中总结出各寺庙内均有开花植物,按照花期来分:其中春夏季寺庙开花植物种类较多,秋季开花寺庙植物较少,冬季寺庙开花植物种类为0种。并且根据对北京地区寺庙园林植物叶色的差异调查统计,可将叶色分为深绿、浅绿和灰绿,秋色叶主要是黄色类和红色类两种,其中深绿色类植物主要有圆柏、油松、侧柏,浅绿色植物在各个寺庙中主要体现在春夏两季,主要树种有玉兰、丁香,秋色叶树种多为国槐和七叶树、五角枫以及地被植物五叶地锦。(2)在对寺庭园林植物景观现状进行群落性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寺庙植物景观意境的营造是通过植物与“情境”的结合来表现的;对植物景观横向空间的营造的分析,总结出北京地区主要的空间营造手法包括植物与建筑、水体、园路等方面的结合;对北京地区寺庙植物主要配置形式进行分析,其主要的配置形式表现为孤植、对植、绿篱及群植或片植等方式。(3)选取北京市雍和宫、大觉寺、法源寺、潭柘寺四座佛教寺庙造景进行案例深入分析:雍和宫植物配植单调,共有16种常用植物,乔木和灌木草本种类的比例为3:1,常绿乔木有油松、雪松,白皮松三种,观花植物仅石榴、玉簪两种;大觉寺植物种类丰富,古树名木,乔灌木种类共35种,又包括槲栎、蒙桑等山林树种,丛寺庭乔木数量分析中发现树木生长态势良好;法源寺寺庭植物种类丰富,乔灌木共有22种,观花植物种类为12种,常在寺院转角处种栽植盆栽小景,充分体现出庭院寺庙的注重人居的植物造景特色;潭柘寺作为山林寺庙,在植物的数量和种类上为四个寺庙之首,乔灌木种类共43种,寺庭优势树种为油松。(4)发现了寺庙园林植物配置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人为损坏、人工化痕迹严重,缺乏层次感等。提出了北京地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以及现代园林可以借鉴的方法,诸如抓住植物景观时间性和季相性;营造赋予变化的植物空间实体;选用特定的具有丰富寓意的植物种类;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利用植物组成各种园林空间满足不同的需求。期望这些研究结果对现代园林植物造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re are 155 species of garden plants in Beijing , which are divided into deep green , light green and gray green . ( 2 ) Based on the community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landscape status of the temple garden plants , it is found that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the temple plants is represent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plants and " situations " . ( 4 ) Som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status quo of temple garden plants were found , including man - made damage , severe artificial trace and lack of hierarchy .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6.2;S68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山;植物景观的艺术语言[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0年12期

2 赵宇;;植物景观的营造[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6年05期

3 李晓拴;焦有太;;植物景观应向多层次拓展[J];湖南林业;2006年12期

4 张瑞利;;植物景观的节水设计[J];山西建筑;2007年12期

5 曹磊;国嘉;;自然与科学的对话——现代植物景观的设计手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张建伟;;眉山诗书公园植物景观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0期

7 周君丽;廖飞勇;肖莉;王林云;;长沙市立交桥植物景观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9年02期

8 李欣;周蕴薇;;广州公园植物景观构成初探[J];北京园林;2009年01期

9 ;首届彩色植物景观论坛暨江苏省首届“枫彩·缤纷”杯彩色植物景观[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年11期

10 徐丹;杨仁斌;;长沙环保职院植物景观及其改进策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莉;;圆明园盛期植物景观及配置方式研究[A];2010北京园林绿化新起点[C];2010年

2 史琰;金荷仙;唐宇力;;杭州西湖山林植物景观分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邵锋;林璐;宁惠娟;包志毅;;浙江钱王陵园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2009[C];2009年

4 余莉;;圆明园绿化普查及植物景观改造初探[A];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C];2010年

5 李珍;芦建国;张华;;莫愁湖公园植物景观调查分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6 李冠衡;;论植物景观的模式表现及特殊性[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7 任斌斌;李树华;;延安地区农户庭院植物多样性与配置模式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海桑;陈鑫辉;池敏杰;;引种园阴生植物区的植物配置[A];中国植物园(第十三期)[C];2010年

9 杨潇怡;于晓英;;植物景观色彩设计的研究进展[A];园艺学文集5[C];2010年

10 施奠东;;西湖钩沉——西湖植物景观的历史特征及历史延续性[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解靖超;仿真植物景观应用要慎重[N];中国花卉报;2003年

2 记者 吕禹;打造水城植物景观 建设亲民慢行绿道[N];绍兴日报;2012年

3 ;北京应改变小区植物景观单调现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4 邓小彬;鞍山绿地总面积已达5200万平方米[N];鞍山日报 ;2008年

5 记者 张陆龙 实习生 裘玮;“六湖”植物景观工程启动建设[N];绍兴日报;2012年

6 邱仁炯 广州东和丽景园林工程公司园林设计师 苏浩 成都市蕾希园艺有限公司园艺师 刘勇 成都蜀汉园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赵长彬 江阴市马鑫园艺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设计施工大家谈[N];中国花卉报;2009年

7 朱竞若;让植物景观成为城市宝贵财富[N];人民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郭泽莉;融合自然美景 凸显人文城市[N];中国花卉报;2009年

9 虞德源;科学规划植物景观[N];中国花卉报;2005年

10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苏雪痕;优秀的植物景观要具备“四性”[N];中国花卉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俊玲;太阳岛风景区植物景观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2 李军;城市植物景观恢复技术与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丹萍;杭州西湖植物景观历史变迁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2 万禹;城市综合性公园主游路植物景观审美评价[D];西南大学;2015年

3 钟欢;成都市中心城区高架道路行道植物景观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刘怡雨萤;杨凌树木园植物景观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张英;陕北地区滨河绿地植物景观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6 曹s,

本文编号:1968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968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1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