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基于单极脑电技术的游客森林景观审美疲劳分析

发布时间:2018-08-17 08:40
【摘要】:森林既是一种重要生态环境资源,又是一种具有极高利用价值森林游憩资源,随着人类对森林认识的不断深入,森林旅游、森林公园得到了飞速发展,森林景观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景观资源,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建设森林公园、开展森林旅游、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在森林游憩开发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随着旅游产品类型、特色的不断完善,景观质量、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游客出游时间和次数的增多,同质化的森林旅游产品越来越多,重游的次数也不断提升,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审美疲劳现象。因此,了解游客森林景观审美疲劳现状、规律,探索游客对于森林景观审美疲劳产生的原因,对森林游憩开发中尽可能的缓减游客审美疲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实验法、问卷法,借助Neurosky公司单极脑电采集设备Mindwave,以实验对象连续3轮次游览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金鞭溪、黄石寨、袁家界3个景区的方式,对游客森林景观审美疲劳进行研究,获取的相关数据应用Excel2010、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室内试验时,随着相同森林景观图片播放轮次的增多,实验对象脑电波注意力值和给相应森林景观图片评分都逐渐降低,且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连续3轮次游览同一景区实验对象审美疲劳现象明显;(2)室外实验时,随着游览次数的增多实验对象脑电波注意力值逐渐降低,且第二轮降低程度比第三轮降低幅度大,审美疲劳加重程度第二轮比第三轮明显;(3)实验对象游览复合型森林景观景点时,各轮次审美疲劳加重程度差异较小;游览单一型森林景观景点时,第二轮审美疲劳加重程度高于第三轮;游览参与体验型景观景点时审美疲劳程度小;(4)随着游览轮次的增多实验对象给相应轮次景点的评分均值也逐渐降低,且第三轮降低幅度高于第二轮降低幅度,脑电波注意力均值与相应景点评分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5)实验对象脑电波注意力值与给景观评分的新奇性、林相丰富度、色彩美感度、整体协调性具有良好的线性回归关系,且影响权重新奇性整体协调性色彩美感度林相丰富度。
[Abstract]:Fores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ource, but also a forest recreation resource with high utilization value. With the deepening of human understanding of forest, forest tourism, forest park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As an important natural landscape resource, forest landscape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t is the main material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orest parks,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 touris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 ecotourism. It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forest recreation development. However,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ourism product types, characteristics, landscape quality and service level, and the increase of tourist travel time and times, the number of homogeneous forest tourism products is increasing, and the number of re-tourism is also increasing. The phenomenon of aesthetic fatigue is inevitable.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gularity of the aesthetic fatigue of tourist forest landscape,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the aesthetic fatigue of tourists for forest landscape, and to reduce the aesthetic fatigue of tourists as much as possib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 recreation.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experiment, questionnaire, and Mindwave, a monopole EEG acquisition equipment of Neurosky Company, are used to visit three scenic spots in Zhangjiajie National Forest Park, Jinbian River, Huangshizhai and Yuan Jiajie in three consecutive rounds. The aesthetic fatigue of tourist forest landscape was studied, and the relevant dat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Excel 2010 SPSS 17.0 software.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in the indoor experimen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the same forest landscape pictures, the attention value of brain wave and the score of the corresponding forest landscape images are gradually decreased, 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The aesthetic fatigue phenomenon of the experimental objects in the same scenic spot was obvious in 3 consecutive rounds. (2)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sightseeing, the attention value of the brain wave of the experimental subjects gradually decreased, and the reduction of the second round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third. The second round of aesthetic fatigue aggravation is more obvious than the third; (3) when the subjects visit the compound forest landscape scenic spots, the difference of each round aesthetic fatigue aggravation degree is relatively small; when visiting the single forest landscape scenic spots, The second round of aesthetic fatigue is higher than the third; the degree of aesthetic fatigue is small when participating in the experience scenic spots; (4)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tour rounds, 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experimental objects to the corresponding rounds of scenic spots is also gradually decreased. The third round of reduction was higher than the second, and the mean of EEG attention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cenic spot score. (5) the novelty of EEG attention value and landscape score, forest richness, The color aesthetic sensitivity and overall coordination have a good linear regression relationship and influence the weight novelty overall coordination color aesthetic sensitivity forest richness.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6.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文婷;赵衡宇;熊丽荣;任彝;田密蜜;;城市森林景观数字化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2 谢春华;王秀珍;;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森林景观生态分类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6年04期

3 兆赖之;杭州市郊区县森林景观价值的探讨[J];浙江林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4 吴田田;;以通州区平原造林为例谈营造北京平原地区大尺度森林景观[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4年06期

5 温银娥,汤庚国;城市森林景观营建初探——以上海市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5年Z1期

6 廖石水;江小元;汪圣礼;;千岛湖森林景观建设规划布局与构想[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金云新;;温岭市东辉公园森林景观建设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06期

8 李若凝;;旅游视野下嵩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结构及其优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9期

9 孙克南;赵小宇;宋平;;浅谈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的设计与经营[J];河北林业科技;2011年02期

10 马生德;王建风;;森林景观价值评估的实证分析——以青海西宁湟水森林公园森林景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学军;姜志林;;区域森林景观的生态经济模型及其应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张会儒;蔡小虎;雷渊才;王启和;;四川省崇州林场干沟流域森林景观动态分析评价和模拟[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3 肖随丽;;景观林业内涵概述[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4 尹承勇;王之颖;;探索毓秀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保护与提升[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中国西部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与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韩涛;李忠虎;何建平;张瑛春;吕小琴;吕凤琴;;小陇山林区森林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A];首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世梁;傅伯杰;马克明;刘国华;;异质化暖温带阔叶森林景观中生物多样性对土壤性质影响及保护[A];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方向京;张志;李笑吟;孙大庆;;用于森林景观干扰、管理和演替模拟的LANDIS模型[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8 欧阳勋志;廖为明;;县域森林景观资源功能区划初探——以江西婺源县为例[A];2007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世梁;马克明;傅伯杰;康永祥;张洁瑜;;异质化暖温带森林景观生物多样性和土壤性质[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朱铨;楼炉焕;史琰;;缙云仙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森林植被景观优化策略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08——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建平 实习生 邓舫;市城区森林景观建设实施意见即将出台[N];郴州日报;2009年

2 记者 罗志勇 通讯员 谭政平;我市部署城区森林景观建设督查工作[N];郴州日报;2009年

3 记者 周巍;市城区森林景观建设 年度任务基本完成[N];郴州日报;2009年

4 记者 周巍;市城区森林景观建设任务完成7400余亩[N];郴州日报;2010年

5 记者 田学科;经济活动不断蚕食“原始森林景观”[N];科技日报;2014年

6 蔡茂红 张振东 特约记者 张功和;瑞昌着力打造城市森林景观[N];九江日报;2008年

7 记者 何一航;木子岭今年将封山育林2651.4亩[N];郴州日报;2009年

8 记者 周巍 通讯员 谭政平;高标准完成东坡岭森林景观建设[N];郴州日报;2009年

9 记者 刘娟丽;齐心合力建设好南塔岭森林景观[N];郴州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杨芝娟;东塔岭森林景观建设即将展开[N];郴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海;大规模森林景观可视化模拟技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2 张晓红;森林景观恢复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3 李明阳;浙江临安市森林景观生态环境评价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0年

4 谢春华;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森林景观生态健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5 常禹;长白山森林景观边界的定量判定及其动态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1年

6 舒清态;东北过伐林区森林景观生态采伐规划理论与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7 喻庆国;基于自然度的森林景观时空分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李萌;基于体感交互的沉浸式森林景观展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9 徐济德;西藏林芝景观生态评价与规划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10 欧阳勋志;婺源县森林景观美学评价及其对生态旅游影响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江婧;基于视觉美的中国森林景观设计途径[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雍鹏;森林景观资源区划与调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3 廖力勤;广西里骆林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与经营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4 吴志萍;城镇森林景观规划布局与改造设计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5 黄健颖;厦门典型城市森林景观质量评价及游憩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6 薛馨;基于单极脑电技术的游客森林景观审美疲劳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7 林小青;福建省森林景观资源区划与开发利用[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8 张晓红;森林景观恢复理论与初步应用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9 徐同冰;千峡湖区森林景观改造规划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10 邵卫才;村级森林收获调整与森林景观恢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87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187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8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