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M影像和i-Tree模型的郑州市景观格局与城市森林生态效益分析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ir pollution, water resource problem, noise pollution and contradiction between man and land have appeared inevitably in Zhengzhou City, which need to be solved from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aking Zhengzhou urban area as the obje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study area from three levels of landscape pattern, urban forest and urban road tree, and calculates the ecological service by using Eco module and Streets module of i-Tree model.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from 2004 to 2013, the landscape pattern was driven by human factors. The 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 and evenness index increased from 1.3459 to 1.5870 and then decreased to 1.3874. The number of landscape patches increased and the urban landscape became more diversified. The degree of water fragmentation is increasing, and the urban forest development is not balanced obviously. (2) after the investigation of urban forest, combined with i-Tree Eco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about 15 151,857 trees in Zhengzhou, with an average of 149 trees per hectare, and 42 species of main trees. The diameter distribution is below 23 cm, the carbon storage is 356,685 t, the carbon density is 10.25 t / hm ~ 2, the annual absorbable carbon is 42,617.54 t, the rate of carbon sink is 1.224 t / yr 路hm ~ (2), and the annual removal of CO 0.202 t no _ 2 0.864 t O _ 3 4.931 TO _ 3, PM10 1 306.013 t PM 2.5 2.462 t so _ 2 is 1.701 t; (3) there are 23,352 trees in Zhengzhou. Among the 22 species belonging to 14 families, 20 genera and 22 species, the DBH distribution was between 1030 cm and 90%. The results of Street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health level of the tree species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i-Tree. The total amount of trapping Rain Water is about 25 219m3in Zhengzhou, which can reduce CO2 net by 1 760.307 t per year, total carbon storage 6 399.081 t, energy saving 3 840.2 GJ, and absorb NO2,PM10,VOC,SO2 2 316 kg,336.9 kg,320.8 kg,2 193.4 kg, per year, the total benefit can reach 2 987,183 yuan. (4) Zhengzhou has a net reduction of 1 760.307 tons per year, and a total carbon storage capacity of 6 399.081 t. The total benefit of absorbing NO2,PM10,VOC,SO2 is 2 316 kg,336.9 kg,320.8 kg,2 193.4 kg, per year, respectively. The future planning of the city should properly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man and land, Multiple urban centers can be developed. In the aspect of urban forest construction, we should make more efforts to maintain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forest, appropriately increase green corridor, and form continuous coverage of green patches and road trees in the city.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71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国;城市森林的经营管理[J];中国城市林业;2003年02期
2 蔡登谷;俄罗斯城市森林采风[J];中国城市林业;2003年03期
3 李海梅,何兴元,陈玮,徐文铎;中国城市森林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生态学杂志;2004年02期
4 何兴元,刘常富,陈玮,关正君,赵桂玲;城市森林分类探讨[J];生态学杂志;2004年05期
5 谢友超,王欢;绿色江苏新亮点——发展江苏城市森林的思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田国行,田耀武,郑根宝;城市森林水土流失率的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04年05期
7 沈勇强,左宗贵;关于当前城市森林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华东森林经理;2005年02期
8 戴兴安,胡曰利;城市森林的品格[J];林业经济问题;2005年04期
9 黎玉才;城市森林 科学构建城市之“肺”[J];湖南林业;2005年07期
10 于汝元;城市森林“孕育”到何时?[J];国土绿化;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菲冰;彭先涛;王海洋;;城市森林量化指标研究概况[A];城市生态建设与植被恢复、重建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倪军;徐琼;石登荣;;城市森林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A];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茂钦;左显东;;建设城市森林 改善城市环境[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4 沈芝琴;陈秋华;陈贵松;;城市森林游憩功能优化初探[A];低碳经济时代的林业技术与管理创新[C];2010年
5 ;第12章 城市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A];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森林问题卷[C];2002年
6 王晓冬;;关于城市森林概念与范围的法律思考[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4年
7 周倩;高文杰;王丽枝;高冉;;石家庄市城市森林体系规划建设[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陆耀东;田雪琴;殷爱华;张学平;谭家得;胡羡聪;;佛山市城市森林抗寒树种调查筛选及应用经营对策[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9 陆耀东;田雪琴;殷爱华;张学平;谭家得;胡羡聪;;佛山市城市森林抗寒树种调查筛选及应用经营对策[A];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进;;城市森林保健功能研究进展——抑菌功能和负离子效应[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3 城市森林建设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王纲 陈惠娟 通讯员戚仁海;中外专家带你走入“城市森林”[N];浙江日报;2002年
2 中国林科院科技信息研究所 李智勇;正确认识城市森林价值[N];经济日报;2006年
3 本报实习生 徐阳;城市森林是构建城市绿色空间的主体[N];江苏科技报;2006年
4 冯小军;城市森林———纽约的“绿肺”[N];人民日报;2006年
5 魏鹏;今春营造城市森林公益活动拉开帷幕[N];邯郸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玉梅;发展城市森林 提升环境品质[N];学习时报;2009年
7 本报评论员;城市森林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8 吴雨 李景录;理念 评价 反思[N];中国花卉报;2004年
9 特约记者 铁铮;我城市森林环境效益超千亿[N];中国花卉报;2010年
10 记者 铁铮;城市森林环境效益评价空白填补[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晓阳;成都市城市森林的近自然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2 肖英;基于“两型”城市构建的长沙城市森林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蔡春菊;扬州城市森林发展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4年
4 韩轶;城市森林建设理论及城市森林综合评价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5 朱俊;中国城市森林学理论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聂法良;我国城市森林多主体协同治理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7 张明霞;延安市城市森林质量评价及树种结构优化配置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李伟;北京市城市森林布局优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9 郭清和;广州市城市森林服务功能及价值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10 陈乃玲;南京城市森林生态价值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海生;城市森林功能效应及构建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李小马;基于网络分析的沈阳城市森林可达性[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3 吴琼;武汉市城市森林结构规划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4 李华;武汉市城市森林景观格局与动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5 葛廷婵;北京城市森林风险影响因素的比较与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李佳;西安地区城市森林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7 杜新伟;周口市城市森林价值评价与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8 秦耀民;西安城市森林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9 肖娟;乌鲁木齐市城市森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10 温银娥;城市森林营建技术研究——以上海市为例[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27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227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