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关于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思考——暨上海市中心城袖珍广场高校设计竞赛评介

发布时间:2018-11-15 14:17
【摘要】:正一、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路径1、上海城市公共空间现状与问题上海是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领跑城市,已初步具备了建设国际大都市的物质基础,正处于推进转型提升、加速向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然而,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上海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建设水平滞后于经济增长水平,在城市公共空间布局、历史文化内涵、环境艺术品质等方面与伦敦、巴黎、纽约等国际大都市相比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1)公共空间数量和面积不足,服务半径过大,未形成网络体系。城市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总量规模偏低,数量较少,分布不均衡,服务半径过大,特别是与上海持续增长的人口规
[Abstract]: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Urban Public Space in Shanghai is the leading city in China's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it already has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a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It is in the key period of promoting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accelerating toward the goal of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level of urban public space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n Shanghai lags behi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growth, and in the urban public space layou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environmental and artistic qual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London, Paris, Compared with other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New York has obvious gap. (1) the number and area of public space is insufficient, the service radius is too large, and the network system is not formed. The total amount of public space such as urban green space, square and so on is on the low side, the quantity is small, the distribution is not balanced, the service radius is too large, especially with the population regulation of the continuous growth of Shanghai
【作者单位】: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二所;
【分类号】:TU984.1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保军;;城市公共空间的失落与新生[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6期

2 陈竹;叶珉;;什么是真正的公共空间?——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理论与空间公共性的判定[J];国际城市规划;2009年03期

3 王佐;国外公共空间环境整治理论与方法研究[J];新建筑;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勇;中心结合边缘——城市新区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2 陈浩强;;大学食堂规划设计要素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3 唐佳;刘远;林吾国;;市民眼中的春熙路——从使用者的角度考察(POE)春熙路商业地段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4 向岚麟;朱克勤;;外部空间中边缘空间的形态构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5 张静;周雪峰;;探索校园建筑的环境适应性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6 李香敏;陈茜夷;;住宅建筑空间与景观环境整合途径[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7 银周妮;王宁;向振华;;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层面的引导和控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8 张巍;王一平;;街道的意义——城市住区模式的演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9 廖一联;方舟;屈晓勤;;对传统街区场所精神营造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10 付飞;李异;张健;;高龄老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莹;医疗园林的起源与发展[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李冠衡;从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角度探讨植物造景艺术[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4 冯斐菲;让旧城的魅力再现[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6 宋秀华;城市公园绿地社会服务功能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7 周健;制度与角色的互动: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研究的一个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姚朋;现代风景园林场所物质的表征及构建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王红兵;农民动迁安置住区绿化环境重构[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吴娅丹;空间形塑与日常生活实践:汉口内城社会生态及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静帆;滇西德宏地区傣族传统村寨景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冬丽;城市公园中的空间立体系统营造[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黄远鸣;武汉市居住小区边界空间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党荣;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与统一[D];河北大学;2009年

5 许海南;观光果园体验设计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6 王西武;山地别墅环境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宋娜;植物景观空间营造中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8 王梦洁;基于养生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9 张杰;城市公园周边建设用地景观及环境控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10 曾誉;长沙市垂直绿化植物选择与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孙施文;;城市中心与城市公共空间——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建设的规划评论[J];城市规划;2006年08期

2 金宇;借鉴与反思——赴德国考察城市规划建设的体会[J];北京规划建设;1998年05期

3 赵波平;英国城市中心区改造与复兴的居示[J];国外城市规划;1997年04期

4 胡纹,段永辉;美国旧城改造策略[J];华中建筑;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腾腾;;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科学发展探讨[J];应用科技;2010年08期

2 海穆特·鲍特;王韬;陈芳;;新媒体与城市公共空间[J];住区;2011年04期

3 罗嘉;蔡道馨;;建设高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兼谈长沙城市改造[J];南方建筑;2002年01期

4 沈琪;;塑造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J];安徽建筑;2007年04期

5 梁幼侨,巫纪光;传统欧洲与亚洲城市公共空间布局比较研究[J];华中建筑;1998年03期

6 张志云;城市公共空间的呼声——创造建筑学、规划学、园林学三位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J];四川建筑;2004年06期

7 ;“商业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活力”高层论坛[J];城市环境设计;2009年10期

8 何晓川;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创造[J];华中建筑;2000年02期

9 严龙华;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的创造——福州榕城广场[J];建筑学报;2004年03期

10 陈军;北京城市公共空间:解析与重构[J];北京规划建设;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帆;邱冰;;失落的城市公共空间——常州旧城公共空间现状调查[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2 董玮玮;;基于可意象性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优化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徐宁;徐小东;;香港城市公共空间解读[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有军;黄耀志;刘强;花茜;;论后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的转向[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保奇;;建构地区联系性的城市公共空间——以三里屯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娜;白洁;;谈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边缘效应[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朱小地;;中国特色的城市动态规划理论及实践[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范风华;;基于心理安全感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研究——以植物景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周锐;;论城市公共空间户外广告的管理[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10 宋云;汪志雄;;基于发展转型视角的新型城市公共空间体系[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公共艺术系主任 副教授 沈应平;开创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新起点[N];美术报;2010年

2 深圳商报记者 夏和顺;本土艺术家责无旁贷[N];深圳商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李兆汝;城市“客厅”怎样更宜人[N];中国建设报;2005年

4 刘凯敏;被遗忘的感觉[N];建筑时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陈雪根;城市公共空间并非私家庭院 [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6 记者 杜托;社区主任自垫5万补偿居民[N];昆明日报;2008年

7 ;文化的广场之路[N];中国文化报;2008年

8 南洋理工大学大庆市城建规划管理培训班全体学员;学“狮城”打造强势城市核心竞争力[N];大庆日报;2010年

9 黎宏河;国际创意精英瞄准城市公共空间[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郑园园;重构城市公共空间[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祥;广州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及其演进研究(1759-1949)[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中德;西南山地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适应性理论与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李昊;物象与意义—社会转型期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建构(1978-2008)[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何崴;照明公共艺术化趋势影响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5 吕小辉;“生活景观”视域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赵宁;基于GI理念的非赢利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分析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张郢娴;从空间到场所[D];天津大学;2012年

8 汤朝晖;相容建筑[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9 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D];四川大学;2005年

10 李辉;城市公共空间的绿色建筑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立新;连接键——城市公共空间整合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2 万钧;城市公共空间“绿色基因”的解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3 谢宏杰;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白晶;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持续性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5 余超;城市公共空间人工水体景观设计与生态策略探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海;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地铁出入口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7 强虹;适宜老年人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8 陈,

本文编号:2333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333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d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