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杭州超山梅园植物造景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21 06:58
  梅花为中国传统名花,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传统名花的研究与应用重视,各地兴起了建设和改造梅园热情。超山梅园历史底蕴丰厚,植物景观效果深得游人和学者青睐与关注。本文选取了超山梅园12个具有代表性的梅花植物景观区块,通过文献检索法、实地调研法、定量分析法,从梅花植物景观配置角度对超山梅园的造景历史、季相景观、空间构成与配置模式等方面对植物景观进行研究。超山植梅可追溯到五代后晋时期,主要有野生自然生长、寺观园林僧侣栽植、文人逸士栽植、农业经济栽植等种植方式,超山梅园梅花景观相继经历了“五代后晋起源、唐宋兴起、清中期发展、民国昌盛、抗战萎靡、现今转型”的发展历程。超山梅园以大规模的梅林景观和“唐梅”、“宋梅”为景观特色,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如今超山梅园由农业风景园演变为现代著名赏梅胜地。超山梅园以观赏梅花的群体美为主的梅林景观,D/H大于3.0,产生深远感,空间形状系数S也可适当减小,选择松、柏科常绿植物或乡土成片种植作为背景植物即可。以营造特定意境空间为主庭院景观与入口景观,使2<D/H<3,可产生围合感与距离感,应适当增加植物景观空间层次的变化,注重梅花品种的选择、种植方式与配景植物... 

【文章来源】: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杭州超山梅园植物造景分析


南京梅花山梅花谷景观Figure1-1thelandscapeofmeihuavalleyin

梅花山,南京,梅花


图 1-1 南京梅花山梅花谷景观Figure 1-1 the landscape of meihua valley inmeihua mountain, nanjing图 1-2 南京梅花山梅茶间作Figure 1-2 Nanjing Meihuashan Plum TeaIntercropping在新梅园和梅花谷的景观建设中,注重植物景观和园林建筑的搭配,人文涵的利用和体现,同时更加注重植物的丰富性,从日本引进了一些观赏性状优的品种,如‘乙女’Prunus mume ‘Yi Nu’、‘见惊’Prunus mume ‘Jian Jing’、‘

景观图,西溪,湿地,杭州


同时,梅花谷的建设则更好地利用了原有的场地和历史文化,地势顺应整个钟山山脉走势,采用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将“有山有水,依山傍水”作为造园目标。林荫栈道、水韵花溪、孝陵果园、梅花妆韵、台想昭明、告天石刻碑亭六大景点功能区把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与人工精雕细琢的美丽有机融合为一体,打造了一个“山水相映、草地穿越、植物相依、疏密有致”的赏梅佳地[20,54]。(2)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杭州西溪湿地公园,距离杭州西湖 5 km,总面积约 60 km2,位于杭州天目山路延伸段,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具有“杭州之肾”和“副西湖”美誉。公园约 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水道如巷、河汊如网、鱼塘栉比如鳞、诸岛棋布,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析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J]. 许可.  低碳世界. 2018(10)
[2]西安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质量评价[J]. 黄欣,弓弼.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8(05)
[3]依据ASLA获奖项目的城市雨水景观规划思路分析[J]. 于东飞,乔木.  中国园林. 2018(09)
[4]学区化外部性对城市空间的影响[J]. 杨振山,粟子林,丁悦,程哲.  人文地理. 2018(04)
[5]基于园林要素的城市综合性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探析[J]. 刘喆.  湖北农业科学. 2018(14)
[6]现代城市公园的景观植物配置与设计研究——以武汉市公园为例[J]. 李泽民,孟哲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7]南京晚清宅第园林空间构形及量化研究——以甘熙故居为例[J]. 陈宇,涂钧.  中国园林. 2018(07)
[8]苏州明清园林空间生态智慧探析[J]. 王珲,王云才.  中国园林. 2018(07)
[9]中国古典园林的当代国际价值[J]. 陈望衡.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2)
[10]园林植物季相变化对园林空间景观营造的影响[J]. 沙新美.  分子植物育种. 2018(09)

博士论文
[1]中国传统园林种植设计理法研究[D]. 邵丹锦.北京林业大学 2012
[2]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与结构解析研究[D]. 李雄.北京林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情感化设计在现代城市公园植物造景中的应用研究[D]. 田雨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2]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一期景区植物景观调查与研究[D]. 李方方.浙江农林大学 2017
[3]基于“三境论”的花港观鱼牡丹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 李娜.浙江理工大学 2017
[4]中国“梅”的生态美学研究[D]. 陈梦之.南京林业大学 2016
[5]杭州柳浪闻莺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D]. 徐孝进.浙江大学 2015
[6]无锡梅园植物景观研究[D]. 郑浙东.浙江农林大学 2012
[7]杭州灵峰探梅梅花植物造景研究[D]. 刘猛.浙江农林大学 2012
[8]杭州花港观鱼公园植物景观分析研究[D]. 屠伟伟.浙江大学 2012
[9]城市公园植物景观季相设计探讨[D]. 朱玲.西南大学 2010
[10]城市湿地公园梅花植物造景研究[D]. 周巍.浙江林学院 2009



本文编号:29294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9294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4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