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京族海洋小镇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1 11:03
  特色小镇是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对产业转型升级、缓解大城市压力和促进创业就业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特色小镇的快速发展,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缺乏特色、忽视景观建设、破坏生态环境、倾向房地产等。要促进特色小镇良性发展,需要从更多的角度探讨特色小镇的建设机制。研究以广西东兴市江平镇京族海洋小镇为实践,以景观规划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进行综合研究,探索特色小镇发展路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首先,通过文献和案例分析特色小镇的研究动态,探讨不同发展阶段特色小镇景观建设的特点。目前特色小镇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色小镇个体的规划设计、地域文化的表达、景观评价和建设体系的构建以及不同研究视角下景观建设的探讨。其次,探究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适合特色小镇景观建设的系统。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初步提取出京族海洋小镇复杂适应系统景观建设的基本维度,即基础设施、文化、生态和产业4个维度,结合京族海洋小镇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建立京族海洋小镇复杂适应系统景观建设的目标体系,即交通、护岸、服务设施、广场、建筑、服饰、捕鱼、民俗、园林植物、动物(迁徙鸟类)、旅游业、海洋产品加工业12个具体目...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京族海洋小镇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特色小镇中央政策脉络Fig.1-1TheCentralPolicyofcharacteristictowns

特色,省份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京族海洋小镇景观规划设计研究41.1.3特色小镇发展现状特色小镇发展迅速,从中央政策委到地方政府扶持,从加工制造企业到互联网金融公司,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从中介机构到投资者,都有涉足的影子,特色小镇已经成为当下国内经济的新热点。目前住建部公布了两批中国特色小镇,共403个,其中第一批127个(2016年),第二批276个(2017年),具体如图1-3。图1-3第一批、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省份分布Fig.1-3ProvincesdistributionofthefirstandsecondbatchofChinesecharacteristictowns

特色,建制镇,人口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京族海洋小镇景观规划设计研究5从行政上看,第一批和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均属于建制镇,说明当前特色小镇建设还是主要以建制镇为单位发展。以建制镇为单位有利于充分协调小镇内的发展要素,统筹规划自然和人文资源,实现全域均衡发展。但专业镇、特色乡镇和特色小城镇等都是以建制镇为单位,管理机构和资源不可避免地重合,主要负责机构不明确,不利于特色小镇的管理发展,因此建议非建制镇的特色小镇也纳入评选对象。从各区域的特色小镇数量看,华东地区的数量是最多的,有117个,其中浙江数量最多,为23个,江苏和山东都为22个。说明在把握城乡发展相关的新趋势上,东部发达省份一直很敏锐。浙江作为国内特色小镇的起点,在法律、金融和服务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完善,发展成熟,具有代表性。各地区分布如图1-4。从人口规模看,第一、二批特色小镇人口超100万的有32个,聚集效应明显,吸纳了大量的城乡人口就业,在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特色小镇也接收了一部分的功能转移,缓解了大城市人口压力。目前特色小镇大多以建制镇为单位开展建设,多分布于乡村、城镇和城市以及三者之间的过渡地带,特色小镇建设为这些区域带来技术、资金和企业,相关基础建设和配套服务动工跟进,就业岗位增加,人口也开始向这些图1-4第一批、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地区分布Fig.1-4RegionaldistributionofthefirstandsecondbatchofChinesecharacteristictowns西北地区49个华北地区48个华东地区117个西南地区68个东北地区33个中南地区88个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外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 马秋晨.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8(09)
[2]城市滨海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初探——以平潭海坛湾沿线护岸工程(阳光海岸景观工程)为例[J]. 裴季芬.  中国建设信息. 2015(11)
[3]滨海路基护岸模型试验研究——以马普托Avenida Da Marginal公路为例[J]. 张从军,隆然.  中外公路. 2015(02)
[4]东兴市近45年气候变化统计特征[J]. 冯厚文.  广西气象. 2006(S1)



本文编号:2929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929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8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