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背景下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和角色转变
发布时间:2020-12-30 12:12
在"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发起20余载后,中国景观设计行业的相关实践进展依然较为缓慢,建成的儿童活动空间与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愿景仍存在一定差距。本文指出,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包括:1)儿童作为这些项目的核心使用者,未能充分参与设计过程,致使其真实需求并未反映在设计方案中;2)目前的城市儿童景观设计主要围绕独立项目进行设计定位和概念提炼,缺乏从文化和社会层面对整个城市儿童活动空间系统及其对儿童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考量。对此,本文提出,景观设计师可从生态系统理论和公众参与理论中获得启发,积极拓展自身在未来儿童友好型城市营造中的职责。最后,本文通过介绍美国"成长在博尔德"计划、英国伦敦的"游乐和非正式娱乐"策略,以及美国绿色校园三个国际案例,阐明景观设计师在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设中不仅仅是设计策略的制定者,亦可充当利益相关方的协调者和参与式设计项目的发起者;景观设计师的工作也不应限于传统的儿童游乐空间设计,而应更加关注社区和整个城市的空间格局,以推动整个社会对儿童权利的重视,最终完成城市空间的串联、整合与整体提升。
【文章来源】:景观设计学. 2020年02期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1.1 儿童权利和城市发展
1.2 中国城市儿童景观设计现状
2 生态系统理论及公众参与理论的启示
2.1 生态系统理论
2.2 公众参与理论
3 案例研究
3.1“成长在博尔德”计划
3.2 伦敦游乐和非正式娱乐策略
3.3 美国绿色校园
3.4 景观设计师的职责转变
4 结语
1 Introduction
1.1 Child Rights and Urban Development
1.2 The Status of Landscape Design for Children in Chinese Cities
2 Inspirations from the 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Theory
2.1 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
2.2 Public Participation Theory
3 Case Studies
3.1 Growing Up Boulder Initiative
3.2 Play and Informal Recreation Strategy of London
3.3 Green Schoolyard America
3.4 Responsibilities and Roles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4 Summary
本文编号:2947621
【文章来源】:景观设计学. 2020年02期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1.1 儿童权利和城市发展
1.2 中国城市儿童景观设计现状
2 生态系统理论及公众参与理论的启示
2.1 生态系统理论
2.2 公众参与理论
3 案例研究
3.1“成长在博尔德”计划
3.2 伦敦游乐和非正式娱乐策略
3.3 美国绿色校园
3.4 景观设计师的职责转变
4 结语
1 Introduction
1.1 Child Rights and Urban Development
1.2 The Status of Landscape Design for Children in Chinese Cities
2 Inspirations from the 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Theory
2.1 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
2.2 Public Participation Theory
3 Case Studies
3.1 Growing Up Boulder Initiative
3.2 Play and Informal Recreation Strategy of London
3.3 Green Schoolyard America
3.4 Responsibilities and Roles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4 Summary
本文编号:2947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947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