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媒介与人的数字化生存方式重构
发布时间:2021-01-04 00:02
微媒介是当下最具影响力和颠覆性的媒介形式,它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化、智能化,同时也使人们更依赖媒介,它全方位重构着人们的生活,并将人类的生存方式带入到数字化生存的新阶段。今天身处微媒介迅猛发展的时代,同时切身感受着微媒介强大影响力的我们,不能不以理性的姿态,去探究微媒介对我们的生存方式到底带来了哪些影响和改变?我们只有直面所身处时代的媒介变革及其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才能更好的透视社会、反观自身,同时看清微媒介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方式,并带给我们哪些利与弊。本论文围绕微媒介对人的数字化生存方式重构展开探讨,试图从微媒介对人的主体重构、微媒介对生产方式、消费方式、话语权方式、感知方式、审美方式等角度深入分析微媒介的变革力量和颠覆性的影响。第一章从媒介的演变历程和微媒介的崛起入手,主要介绍了媒介的变革历史及其对人类生存方式的不同影响。继而对微媒介的界定、形态、产生的逻辑背景以及本文探讨的微媒介对人的生存方式重构的几个维度进行界定和概述。第二章主要围绕微媒介对人的主体重构进行分析,探讨了微媒介如何重塑电子媒介人,分别从哲学主体性构建、传播学的主体延伸、文化学的文化身份等层面的主体“自我”实现进行...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19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以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介即时通讯工具以其内容短小精悍、联系便捷、及时沟
第一章媒介演变的历程与微媒介的崛起--33--传播元素,还希望保持或保存前技术时代的延伸,这是技术最初的目标,也是一个持续性的目标。因此保罗·莱文森指出在重现现实世界某一方面时,媒介如果没能保有其延伸能力,那么它将失去自己的“生态位”。在面对媒介时,“我们可以精化技术、指引技术,甚至按照适合我们感知和需要的道路发挥作用”。①就新媒体技术来说,一方面得益于网络技术的保障,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化,截止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8年底的98.6%上升至99.1%(如图1-2、图1-3),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微媒介的广泛使用提供前提和基矗图1-2图1-3①[美]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何道宽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87页。
第四章消费方式重构:微媒介与电子消费方式构建--109--图4-1当下火爆的电子消费方式得益于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费方式的转换和每个时代的特定社会背景、技术发展息息相关,不同的时代会出现不同的消费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购物模式与消费方式也发生着变迁。(一)购物模式的变迁回顾我国购物模式的转变,大致经历了从供销社“凭票购物”到市场散户商铺购买,到超市、商尝购物中心选购,再到足不出户网络“淘宝”的消费经历,现如今,又进入了网络直播购物的新时代。几十年间,人们购物方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凭票购物的供销社模式上世纪60、70年代,中国还在计划经济阶段,这个阶段物资稀缺,需要采取分配的形式才得以维系,人们购买商品在唯一途径是通过供销社凭票购买,即使是有钱,没有票也无法购买商品。这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购物方式,原因在于在建国初期,国家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供应的商品有限,并没有足够的货物让人们挑选,只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2.散户的商铺模式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个体经济快速发展,商铺购物模式进入发展轨道,这时候的人们已经可以使用钱自由购物,这时候才初步有了购物这个概念,但是此时的商品品类仍然比较匮乏,除了能满足日常所用,依然没有太多的商品品类供消费者自由挑眩3.购物中心模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子商务研究概述[J]. 罗云开. 商业经济研究. 2019(21)
[2]“泛娱乐化”现象下的青年文化教育[J]. 刘博雅. 人民论坛. 2019(25)
[3]微媒介与新消费主义:一种身体的想象[J]. 潘天波.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9(07)
[4]软件不存在——基特勒论软件的物质性[J]. 车致新. 中国图书评论. 2019(05)
[5]数字人文:媒介驱动的学术生产方式变革[J]. 孟建,胡学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9(04)
[6]从功用工具走向生态互动:论技术、媒介与人的关系认知变迁[J]. 高淑敏.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7]媒介性主体性——后人类主体话语反思及其新释[J]. 单小曦. 文艺理论研究. 2018(05)
[8]从文化工业理论批判网红文化“娱乐至死”倾向——以网红Papi酱为例[J]. 沈依逸. 中国报业. 2018(16)
[9]网络环境下虚拟人格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J]. 刘颖,赵宏. 开放学习研究. 2018(04)
[10]微媒介环境中的感知转向及对个人自我建构的影响[J]. 于隽.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07)
博士论文
[1]大数据时代与我国媒介化社会的嬗变[D]. 李璐.陕西师范大学 2018
[2]人肉搜索:流动态社会权力的运作及其规范化路径[D]. 付琳.华东政法大学 2017
[3]电子媒介人的崛起[D]. 夏德元.复旦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55744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19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以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介即时通讯工具以其内容短小精悍、联系便捷、及时沟
第一章媒介演变的历程与微媒介的崛起--33--传播元素,还希望保持或保存前技术时代的延伸,这是技术最初的目标,也是一个持续性的目标。因此保罗·莱文森指出在重现现实世界某一方面时,媒介如果没能保有其延伸能力,那么它将失去自己的“生态位”。在面对媒介时,“我们可以精化技术、指引技术,甚至按照适合我们感知和需要的道路发挥作用”。①就新媒体技术来说,一方面得益于网络技术的保障,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化,截止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8年底的98.6%上升至99.1%(如图1-2、图1-3),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微媒介的广泛使用提供前提和基矗图1-2图1-3①[美]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何道宽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87页。
第四章消费方式重构:微媒介与电子消费方式构建--109--图4-1当下火爆的电子消费方式得益于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费方式的转换和每个时代的特定社会背景、技术发展息息相关,不同的时代会出现不同的消费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购物模式与消费方式也发生着变迁。(一)购物模式的变迁回顾我国购物模式的转变,大致经历了从供销社“凭票购物”到市场散户商铺购买,到超市、商尝购物中心选购,再到足不出户网络“淘宝”的消费经历,现如今,又进入了网络直播购物的新时代。几十年间,人们购物方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凭票购物的供销社模式上世纪60、70年代,中国还在计划经济阶段,这个阶段物资稀缺,需要采取分配的形式才得以维系,人们购买商品在唯一途径是通过供销社凭票购买,即使是有钱,没有票也无法购买商品。这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购物方式,原因在于在建国初期,国家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供应的商品有限,并没有足够的货物让人们挑选,只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2.散户的商铺模式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个体经济快速发展,商铺购物模式进入发展轨道,这时候的人们已经可以使用钱自由购物,这时候才初步有了购物这个概念,但是此时的商品品类仍然比较匮乏,除了能满足日常所用,依然没有太多的商品品类供消费者自由挑眩3.购物中心模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子商务研究概述[J]. 罗云开. 商业经济研究. 2019(21)
[2]“泛娱乐化”现象下的青年文化教育[J]. 刘博雅. 人民论坛. 2019(25)
[3]微媒介与新消费主义:一种身体的想象[J]. 潘天波.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9(07)
[4]软件不存在——基特勒论软件的物质性[J]. 车致新. 中国图书评论. 2019(05)
[5]数字人文:媒介驱动的学术生产方式变革[J]. 孟建,胡学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9(04)
[6]从功用工具走向生态互动:论技术、媒介与人的关系认知变迁[J]. 高淑敏.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7]媒介性主体性——后人类主体话语反思及其新释[J]. 单小曦. 文艺理论研究. 2018(05)
[8]从文化工业理论批判网红文化“娱乐至死”倾向——以网红Papi酱为例[J]. 沈依逸. 中国报业. 2018(16)
[9]网络环境下虚拟人格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J]. 刘颖,赵宏. 开放学习研究. 2018(04)
[10]微媒介环境中的感知转向及对个人自我建构的影响[J]. 于隽.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07)
博士论文
[1]大数据时代与我国媒介化社会的嬗变[D]. 李璐.陕西师范大学 2018
[2]人肉搜索:流动态社会权力的运作及其规范化路径[D]. 付琳.华东政法大学 2017
[3]电子媒介人的崛起[D]. 夏德元.复旦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55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955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