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适应性思维的山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
发布时间:2021-02-07 15:21
引入适应性理论的从动、协动与能动适应层级与耦合、协同、系统适应思维,结合对山地城市景观环境特征与生态作用机制的系统分析,分别从城市绿地结构组织、绿地空间布置以及绿地要素统筹三方面,结合典型规划设计实例,提出了适应山地宏观地貌、微观地形以及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以弥补现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地域针对性欠佳、山地适应性不足的问题,以为山地城市和谐人居环境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文章来源】:中国园林. 2020,36(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山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应性策略与方法
丘陵地貌非地质运动造就形成,而多受地表物理环境因素影响,常见于滇黔桂闽的岩溶地区。此类地貌用地条件较好,基面平整,间些性伴有零星山丘,相对高程不超过200m,断面柔缓,呈齿状[16]。在丘陵地貌上建设的城市,受地形高差起伏的限制较少,城市道路结构呈自由格网状,绿地系统宜保留平缓区域中的大小山丘,将其作为城市的主要公园绿地与生态斑块,同时结合人工景观轴线规划建设生态廊道,将散布于建成区中的零星绿地斑块组织、关联起来,形成星座放射式结构,增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系统性。综上,在山地环境中,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及其生态作用机制均受到山地原生地貌因素的深刻影响。宏观层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顺应不同的地貌条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结合相应的地貌形态进行针对性的结构组织,使绿地系统能够在契合地貌的最优结构下发挥最大的功能效用(图2)。
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城市绿地系统由斑块、廊道、基质三大要素组成,其在系统的整体运转过程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生态职能与角色。对上述要素的合理配置与统筹,会使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转发挥出比局部要素价值累加更为高效的整体价值[20]。在山地环境中,大小山丘、山脉、河流等自然环境要素丰富,与城市绿地系统各要素的相应功能形成对应关系,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应充分结合其空间形式与生态价值进行统筹组织。4.1 山丘坡角斑块活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矛盾共轭:历史街区内生平衡的保护思路与方法[J]. 肖竞,曹珂. 城市发展研究. 2017(03)
[2]景观生态空间网络的图式语言及其应用[J]. 王云才,瞿奇,王忙忙. 中国园林. 2015(08)
[3]“景观—文化”协同演进的历史城镇活态保护方法探析[J]. 李和平,肖竞,曹珂,邢西玲. 中国园林. 2015(06)
[4]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模式的对比研究[J]. 张浪. 中国园林. 2015(04)
[5]基于空间效能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空间系统及其评价指标[J]. 刘滨谊,吴敏. 中国园林. 2014(08)
[6]文化景观视角下传统聚落风水格局解析——以四川雅安上里古镇为例[J]. 肖竞,曹珂.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03)
[7]边缘绿地:冲沟地形下的山地城市设计策略[J]. 顾红男,邓希怡. 规划师. 2014(03)
[8]山地城市“城—山”营建关系的多维度分析[J]. 李和平,肖竞. 城市发展研究. 2013(08)
[9]契合地貌特征的西南山地城镇道路系统规划研究[J]. 肖竞,曹珂. 规划师. 2012(06)
[10]城市绿地空间与城市发展的耦合研究——以无锡市区为例[J]. 刘颂,刘滨谊. 中国园林. 2010(03)
博士论文
[1]山地城市设计的地域适应性理论与方法[D]. 曹珂.重庆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022422
【文章来源】:中国园林. 2020,36(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山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应性策略与方法
丘陵地貌非地质运动造就形成,而多受地表物理环境因素影响,常见于滇黔桂闽的岩溶地区。此类地貌用地条件较好,基面平整,间些性伴有零星山丘,相对高程不超过200m,断面柔缓,呈齿状[16]。在丘陵地貌上建设的城市,受地形高差起伏的限制较少,城市道路结构呈自由格网状,绿地系统宜保留平缓区域中的大小山丘,将其作为城市的主要公园绿地与生态斑块,同时结合人工景观轴线规划建设生态廊道,将散布于建成区中的零星绿地斑块组织、关联起来,形成星座放射式结构,增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系统性。综上,在山地环境中,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及其生态作用机制均受到山地原生地貌因素的深刻影响。宏观层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顺应不同的地貌条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结合相应的地貌形态进行针对性的结构组织,使绿地系统能够在契合地貌的最优结构下发挥最大的功能效用(图2)。
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城市绿地系统由斑块、廊道、基质三大要素组成,其在系统的整体运转过程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生态职能与角色。对上述要素的合理配置与统筹,会使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转发挥出比局部要素价值累加更为高效的整体价值[20]。在山地环境中,大小山丘、山脉、河流等自然环境要素丰富,与城市绿地系统各要素的相应功能形成对应关系,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应充分结合其空间形式与生态价值进行统筹组织。4.1 山丘坡角斑块活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矛盾共轭:历史街区内生平衡的保护思路与方法[J]. 肖竞,曹珂. 城市发展研究. 2017(03)
[2]景观生态空间网络的图式语言及其应用[J]. 王云才,瞿奇,王忙忙. 中国园林. 2015(08)
[3]“景观—文化”协同演进的历史城镇活态保护方法探析[J]. 李和平,肖竞,曹珂,邢西玲. 中国园林. 2015(06)
[4]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模式的对比研究[J]. 张浪. 中国园林. 2015(04)
[5]基于空间效能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空间系统及其评价指标[J]. 刘滨谊,吴敏. 中国园林. 2014(08)
[6]文化景观视角下传统聚落风水格局解析——以四川雅安上里古镇为例[J]. 肖竞,曹珂.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03)
[7]边缘绿地:冲沟地形下的山地城市设计策略[J]. 顾红男,邓希怡. 规划师. 2014(03)
[8]山地城市“城—山”营建关系的多维度分析[J]. 李和平,肖竞. 城市发展研究. 2013(08)
[9]契合地貌特征的西南山地城镇道路系统规划研究[J]. 肖竞,曹珂. 规划师. 2012(06)
[10]城市绿地空间与城市发展的耦合研究——以无锡市区为例[J]. 刘颂,刘滨谊. 中国园林. 2010(03)
博士论文
[1]山地城市设计的地域适应性理论与方法[D]. 曹珂.重庆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0224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022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