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缮工艺传承与创新性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2 09:05
金缮工艺是用天然大漆修补器物的传统修复技艺,作为传统工艺承载着百姓赖以生存的经济与文化诉求,在当代社会变革中,金缮工艺的原生环境虽然改变,但其本身蕴含的精神文化并没有因此衰落,它承载着传统的造物理念与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以独特的姿态呈现工匠对生命的体悟。关于金缮工艺的理论指导一直未能形成系统的研究,其保护与开发的理论依据也一直借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理论,具有针对性的金缮工艺的理论研究较少。文章从金缮工艺的本体研究开始,全方位、系统性地分析了金缮工艺的历史渊源、工艺技术、应用、特征、文化内涵、审美价值、当代实践面临问题与需求,深入剖析金缮工艺的价值与优势,从中探寻适合金缮工艺在当代的发展方向。结合传统工艺保护与利用理论与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经验,提出以传承为基础、坚持核心理念与原始功能、整体性保护、扎根现实生活、双向发展五项基本原则,并结合文旅融合、传统文化教育、文化IP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等理念,以金缮工艺在当代生活适用性为基础,对金缮工艺以及同类未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工艺针对性的提出传承为先的保护之路、教育为根的重塑之路、旅游为系的传播之路、IP为引的再生产之路四项...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金缮补缺(图片来源:笔者实拍)
第三章金缮工艺技法13粘接。在分组残片内侧涂漆,严丝合缝的拼合,并擦拭溢出漆,用纸胶带固定,防止偏离,放入荫房,等干透后再将各组拼合。如残片不多就直接粘合,此步骤需注意,如果接缝处有轻微缺损,可将漆换成漆与面粉调和成的麦漆,增加粘合物体积与粘度;大漆干透过程中时常查看,避免错位。如若残器有缺口,缺口较小,则将瓦灰与漆调和涂上,并修整成缺口形状,减少打磨。若缺口较大,可将蜡片固定于缺口处,调整蜡片弧度,以蜡片为依托分层涂漆灰,将漆灰内部夹杂麻丝或丝线,增加韧性,每层漆灰涂抹时确定上一层已干透,防止死漆。图3.1金缮补缺(图片来源:笔者实拍)3.2.4髹饰贴金补缺粘接完成后,器物虽不残损,但尚不美观,需要对其进行修饰,这一步来说各个工匠根据不同修补情况会选择不同的处理手段,但最常用也最经典的只有一种,这里对这种简要说明。首先将粘接线与缺口面打磨平滑,在其上涂黑大漆,干透再行打磨,使缺口平滑整洁,涂朱漆,朱漆半干贴金箔或扫金粉,待全干后扫去余粉,即完成。图3.2金缮扫金粉(图片来源:笔者实拍)
金缮工艺传承与创新性发展研究16艺术家Yeesookyung受金缮工艺的影响创作了一批雕塑,与金缮工艺个体拼接不同,她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残损瓷片拼接组合,经过她的艺术处理,雕塑作品有一种类似古希腊雕塑的优雅感,外观也似增生细胞,象征着生命力与活力。图4.1Yeesookyung作品(图片来源:https://www.sohu.com/a/118357040_535476)图4.2TomomiKamoshita作品(图片来源:https://rittau.exblog.jp/)艺术家TomomiKamoshita受到金缮工艺理念的影响,把从海边捡到的碎瓷片、碎玻璃,采用金缮工艺的艺术形式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艺术价值。她认为“东日本大地震之后,每个日本人都知道大海有带走一切的力量。所幸的是,我们还能够从中找到生命的平衡。”那些被遗弃的碎片被大海冲荡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形状与痕迹,将这些痕迹所代表的生命拼合,又会形成新的拥有平衡和包容的艺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捏胎工艺在金缮补缺中的应用[J]. 张国凯. 美术观察. 2018(08)
[2]残丑之大美——审《庄子》中的“丑”[J]. 季梦轩. 文教资料. 2017(Z1)
[3]“传承”概念的解构与重构[J]. 加藤秀雄,西村真志叶. 文化遗产. 2017(05)
[4]陶瓷修补之金缮的美学品析和应用研究[J]. 谭博,张蔚青,尹婕. 美与时代(上). 2017(08)
[5]锔瓷与金缮的现代重生[J]. 谢葵萍. 创意设计源. 2017(01)
[6]论“文化生态演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关系[J]. 方李莉. 美术观察. 2016(07)
[7]材料与设计思维:金缮工艺教学的新探索[J]. 李瑜琪. 装饰. 2016(07)
[8]漆色之美[J]. 沈韦. 中国生漆. 2016(01)
[9]从本真性视阈看甘肃西和乞巧节的传承与展演[J]. 韩雷,刘宪.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10]中国生漆科学技术发展30年[J]. 李萍,张飞龙. 中国生漆. 2010(02)
硕士论文
[1]基于文化资源开发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D]. 钱丹青.浙江财经学院 2013
本文编号:3114997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金缮补缺(图片来源:笔者实拍)
第三章金缮工艺技法13粘接。在分组残片内侧涂漆,严丝合缝的拼合,并擦拭溢出漆,用纸胶带固定,防止偏离,放入荫房,等干透后再将各组拼合。如残片不多就直接粘合,此步骤需注意,如果接缝处有轻微缺损,可将漆换成漆与面粉调和成的麦漆,增加粘合物体积与粘度;大漆干透过程中时常查看,避免错位。如若残器有缺口,缺口较小,则将瓦灰与漆调和涂上,并修整成缺口形状,减少打磨。若缺口较大,可将蜡片固定于缺口处,调整蜡片弧度,以蜡片为依托分层涂漆灰,将漆灰内部夹杂麻丝或丝线,增加韧性,每层漆灰涂抹时确定上一层已干透,防止死漆。图3.1金缮补缺(图片来源:笔者实拍)3.2.4髹饰贴金补缺粘接完成后,器物虽不残损,但尚不美观,需要对其进行修饰,这一步来说各个工匠根据不同修补情况会选择不同的处理手段,但最常用也最经典的只有一种,这里对这种简要说明。首先将粘接线与缺口面打磨平滑,在其上涂黑大漆,干透再行打磨,使缺口平滑整洁,涂朱漆,朱漆半干贴金箔或扫金粉,待全干后扫去余粉,即完成。图3.2金缮扫金粉(图片来源:笔者实拍)
金缮工艺传承与创新性发展研究16艺术家Yeesookyung受金缮工艺的影响创作了一批雕塑,与金缮工艺个体拼接不同,她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残损瓷片拼接组合,经过她的艺术处理,雕塑作品有一种类似古希腊雕塑的优雅感,外观也似增生细胞,象征着生命力与活力。图4.1Yeesookyung作品(图片来源:https://www.sohu.com/a/118357040_535476)图4.2TomomiKamoshita作品(图片来源:https://rittau.exblog.jp/)艺术家TomomiKamoshita受到金缮工艺理念的影响,把从海边捡到的碎瓷片、碎玻璃,采用金缮工艺的艺术形式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艺术价值。她认为“东日本大地震之后,每个日本人都知道大海有带走一切的力量。所幸的是,我们还能够从中找到生命的平衡。”那些被遗弃的碎片被大海冲荡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形状与痕迹,将这些痕迹所代表的生命拼合,又会形成新的拥有平衡和包容的艺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捏胎工艺在金缮补缺中的应用[J]. 张国凯. 美术观察. 2018(08)
[2]残丑之大美——审《庄子》中的“丑”[J]. 季梦轩. 文教资料. 2017(Z1)
[3]“传承”概念的解构与重构[J]. 加藤秀雄,西村真志叶. 文化遗产. 2017(05)
[4]陶瓷修补之金缮的美学品析和应用研究[J]. 谭博,张蔚青,尹婕. 美与时代(上). 2017(08)
[5]锔瓷与金缮的现代重生[J]. 谢葵萍. 创意设计源. 2017(01)
[6]论“文化生态演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关系[J]. 方李莉. 美术观察. 2016(07)
[7]材料与设计思维:金缮工艺教学的新探索[J]. 李瑜琪. 装饰. 2016(07)
[8]漆色之美[J]. 沈韦. 中国生漆. 2016(01)
[9]从本真性视阈看甘肃西和乞巧节的传承与展演[J]. 韩雷,刘宪.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10]中国生漆科学技术发展30年[J]. 李萍,张飞龙. 中国生漆. 2010(02)
硕士论文
[1]基于文化资源开发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D]. 钱丹青.浙江财经学院 2013
本文编号:3114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114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