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景观视角的区域历史遗产空间网络研究——以晋中盆地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28 04:12
在特定的区域空间下,文化景观的连续性,促使历史遗产存在着不同尺度的网络关联。所谓区域历史遗产网络,是对区域历史空间文化景观连续性的特征表述,是区域历史文化物质空间的结构联合体。晋中盆地是山西历史遗产最为密集的区域,拥有7处历史文化名城,107处国家级文保单位,以及大量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群。从大尺度区域山水格局、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以及历史遗产的区域线性联系三个方面,分析了晋中盆地历史遗产网络的文化景观特征。针对晋中盆地历史遗产网络保护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保护策略建议:划定区域空间文化保护红线,建构针对网络关联空间的管控体系,形成线性历史遗产的跨域保护政策。认为应当秉持区域整体观,建构城乡历史文化景观与区域空间发展建设的统一人居画卷。
【文章来源】:城市发展研究. 2020,27(05)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晋中盆地城市区域文化景观的山水关联性分析图
晋中盆地各城市,在历史上存在着清晰的结构空间秩序。现存历史遗产虽不能完全展现出昔日的历史全貌,但这种文化景观上的结构关系,仍然深刻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演进。通过关键地段和关键场所形成的彼此高度关联的空间组合方式,体现了从文化信息到空间实体的景观连续性,同时也是区域历史遗产网络的主要构成部分。我们以历史空间保留最为完整的平遥为例,可以发现,城市空间整体以南大街为轴线,按照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清虚观—右集福寺,市楼居中的对称式布局,并依托南大街、东西大街形成了城市整体的空间结构特征。其既体现了城市物质空间层面的结构联系,又蕴含了特定的文化治理思想[12]。在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的基础上,每一处关键建筑和历史场所又会进一步与周边环境要素产生下一个层次的空间关联,如平遥城内的清虚观玉皇阁,该建筑所呈现的“前临通衢,后倚重城,左连高真(高真庙),右联集福(集福寺)”[13]的结构关联特征,即体现了这一点。与平遥类似,晋中盆地其他城市,如太谷、祁县、介休、汾阳等,皆表现出了类似的空间形态特征(图3),古人在营城过程中也强调这种整体秩序的连续性。如汾阳府(汾阳市),其城市所呈现的“五连城”的形态结构,就是古人为了追寻文化景观上的整体性,逐步建设而成的。最初的汾阳城仅有包括主城,以及东、北、南三城,缺少西城。而古人认为(汾阳)“东、北、南三关俱有城...独西关不城,是四肢阙一,形胜弗完矣。”[14]为求得文化景观在空间上的整体连续,古人修建了西关城,并认为建成后,城市“规制森严而布置更周币,形胜至此完矣”。这种强调城市空间要素因循文化关联性而形成的城市结构的形态秩序,即可理解为一种与城市总体格局紧密相关的历史文化景观网络关系。
与平遥类似,晋中盆地其他城市,如太谷、祁县、介休、汾阳等,皆表现出了类似的空间形态特征(图3),古人在营城过程中也强调这种整体秩序的连续性。如汾阳府(汾阳市),其城市所呈现的“五连城”的形态结构,就是古人为了追寻文化景观上的整体性,逐步建设而成的。最初的汾阳城仅有包括主城,以及东、北、南三城,缺少西城。而古人认为(汾阳)“东、北、南三关俱有城...独西关不城,是四肢阙一,形胜弗完矣。”[14]为求得文化景观在空间上的整体连续,古人修建了西关城,并认为建成后,城市“规制森严而布置更周币,形胜至此完矣”。这种强调城市空间要素因循文化关联性而形成的城市结构的形态秩序,即可理解为一种与城市总体格局紧密相关的历史文化景观网络关系。2.2.3 地理环境影响下城乡聚落的线性关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正格:一种追求守中居正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J]. 李欣鹏,王树声,李小龙,种岚妮. 城市规划. 2019(10)
[2]基于地方性视角的历史街区商业化程度量化研究——以西安市北院门历史街区为例[J]. 司洁,李欣鹏,薛靖裕,李锦生. 城市发展研究. 2019(07)
[3]南京钟山历史文化景观层积认知研究[J]. 杨俊,张青萍. 城市发展研究. 2018(11)
[4]方域经画:一种区域山水人居格局的谋划方式[J]. 李欣鹏,王树声,李小龙,高元. 城市规划. 2018(07)
[5]传统城市空间匾额中的语言信息及文化关联性研究——以晋中盆地历史城市为例[J]. 李欣鹏,李锦生. 城市发展研究. 2018(04)
[6]从历史风貌保护到城市景观管理——基于城市历史景观(HUL)理念的思考[J]. 张松,镇雪锋. 风景园林. 2017(06)
[7]中国城市新旧城空间规划的历史经验[J]. 王树声,李欣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8]论中国历史城市遗产网络的保护[J]. 张杰. 上海城市规划. 2015(05)
[9]历史城镇整体保护中的“关联性”与“系统方法”——对“历史性城市景观”概念的观察和思考[J]. 张兵. 城市规划. 2014(S2)
[10]中国国家线性文化遗产网络构建[J]. 俞孔坚,奚雪松,李迪华,李海龙,刘柯. 人文地理. 2009(03)
硕士论文
[1]清代山西晋中集市变迁研究[D]. 王利霞.山西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07185
【文章来源】:城市发展研究. 2020,27(05)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晋中盆地城市区域文化景观的山水关联性分析图
晋中盆地各城市,在历史上存在着清晰的结构空间秩序。现存历史遗产虽不能完全展现出昔日的历史全貌,但这种文化景观上的结构关系,仍然深刻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演进。通过关键地段和关键场所形成的彼此高度关联的空间组合方式,体现了从文化信息到空间实体的景观连续性,同时也是区域历史遗产网络的主要构成部分。我们以历史空间保留最为完整的平遥为例,可以发现,城市空间整体以南大街为轴线,按照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清虚观—右集福寺,市楼居中的对称式布局,并依托南大街、东西大街形成了城市整体的空间结构特征。其既体现了城市物质空间层面的结构联系,又蕴含了特定的文化治理思想[12]。在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的基础上,每一处关键建筑和历史场所又会进一步与周边环境要素产生下一个层次的空间关联,如平遥城内的清虚观玉皇阁,该建筑所呈现的“前临通衢,后倚重城,左连高真(高真庙),右联集福(集福寺)”[13]的结构关联特征,即体现了这一点。与平遥类似,晋中盆地其他城市,如太谷、祁县、介休、汾阳等,皆表现出了类似的空间形态特征(图3),古人在营城过程中也强调这种整体秩序的连续性。如汾阳府(汾阳市),其城市所呈现的“五连城”的形态结构,就是古人为了追寻文化景观上的整体性,逐步建设而成的。最初的汾阳城仅有包括主城,以及东、北、南三城,缺少西城。而古人认为(汾阳)“东、北、南三关俱有城...独西关不城,是四肢阙一,形胜弗完矣。”[14]为求得文化景观在空间上的整体连续,古人修建了西关城,并认为建成后,城市“规制森严而布置更周币,形胜至此完矣”。这种强调城市空间要素因循文化关联性而形成的城市结构的形态秩序,即可理解为一种与城市总体格局紧密相关的历史文化景观网络关系。
与平遥类似,晋中盆地其他城市,如太谷、祁县、介休、汾阳等,皆表现出了类似的空间形态特征(图3),古人在营城过程中也强调这种整体秩序的连续性。如汾阳府(汾阳市),其城市所呈现的“五连城”的形态结构,就是古人为了追寻文化景观上的整体性,逐步建设而成的。最初的汾阳城仅有包括主城,以及东、北、南三城,缺少西城。而古人认为(汾阳)“东、北、南三关俱有城...独西关不城,是四肢阙一,形胜弗完矣。”[14]为求得文化景观在空间上的整体连续,古人修建了西关城,并认为建成后,城市“规制森严而布置更周币,形胜至此完矣”。这种强调城市空间要素因循文化关联性而形成的城市结构的形态秩序,即可理解为一种与城市总体格局紧密相关的历史文化景观网络关系。2.2.3 地理环境影响下城乡聚落的线性关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正格:一种追求守中居正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J]. 李欣鹏,王树声,李小龙,种岚妮. 城市规划. 2019(10)
[2]基于地方性视角的历史街区商业化程度量化研究——以西安市北院门历史街区为例[J]. 司洁,李欣鹏,薛靖裕,李锦生. 城市发展研究. 2019(07)
[3]南京钟山历史文化景观层积认知研究[J]. 杨俊,张青萍. 城市发展研究. 2018(11)
[4]方域经画:一种区域山水人居格局的谋划方式[J]. 李欣鹏,王树声,李小龙,高元. 城市规划. 2018(07)
[5]传统城市空间匾额中的语言信息及文化关联性研究——以晋中盆地历史城市为例[J]. 李欣鹏,李锦生. 城市发展研究. 2018(04)
[6]从历史风貌保护到城市景观管理——基于城市历史景观(HUL)理念的思考[J]. 张松,镇雪锋. 风景园林. 2017(06)
[7]中国城市新旧城空间规划的历史经验[J]. 王树声,李欣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8]论中国历史城市遗产网络的保护[J]. 张杰. 上海城市规划. 2015(05)
[9]历史城镇整体保护中的“关联性”与“系统方法”——对“历史性城市景观”概念的观察和思考[J]. 张兵. 城市规划. 2014(S2)
[10]中国国家线性文化遗产网络构建[J]. 俞孔坚,奚雪松,李迪华,李海龙,刘柯. 人文地理. 2009(03)
硕士论文
[1]清代山西晋中集市变迁研究[D]. 王利霞.山西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071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307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