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福建平潭藤牌操文化的演变、传承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7 12:40
  本研究以平潭藤牌操文化为研究对象,立足体育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知识体系,从“文化整体论”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质性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深入挖掘藤牌操文化的特征、演变历程、文化传承和时代价值,探讨藤牌操文化的发展困境,并提出促进藤牌操文化保护、续存、传承及发展的有效路径,从而较好地实现了对藤牌操的宽视域、多维度和理论深度的统合研究。研究范式基于田野考察,并以田野调查为主要研究实践和资料来源,兼具理论与实践意义。通过研究,本论文主要有以下几点发现:第一,藤牌操随着历史的变迁,其存在意义与存在形式也不断发生转变。萌芽时期,藤牌操作为一种军事活动,为抵御外敌,保卫百姓服务;初步发展时期,为强身健体,民众开始学习藤牌操,随着藤牌操在民间流传地域、人数范围的扩大,人们开始将其加入宗教祭祀活动中,敬神请愿,祈求幸福安康;曲折发展时期,中国社会经历文革时期,藤牌操文化受到重创,藤牌操技艺濒临失传;全面发展时期,藤牌操由体育类项目向文化类方面转移,它更多代表一种抗倭精神的传承,从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目前逐步转变成为舞台表演项目。第二,藤牌操文化并不是一成不... 

【文章来源】: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福建平潭藤牌操文化的演变、传承与发展研究


训练的藤牌操演员

山门,家族,道具,演员


12藤牌工艺亦是平潭祖辈赋予后代共同的宝贵礼物,使家族内部的血缘关系得到了加强,将本家族和其他家族区分开,本家族的身份得到了认同。共同的物件——藤牌使血缘疏远的本家族成员关系得到维系,成员们也有了家族归属感。另外,藤牌也作为传承的象征符号,是见证两岸文化交流的信物(如图3.3、图3.4)。两岸人民运用着相同的文化符号、传承着共同的价值理念,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增加了彼此间的文化认同感。在现代化藤牌操表演中,藤牌作为民俗表演的主题之一为这种艺术表演提供了象征资源,成为表演的一大亮点。山门前村林宜建先生①表示:祖先传下来的东西,在我们手上把它流失掉这是非常可惜的,虽然说我们是农村人,但是我们的思想觉悟还是有一点的②。图3.1训练的藤牌操演员图3.2表演中的藤牌操演员图3.3虎头藤牌1图3.4虎头藤牌2在社会变迁中,藤牌操的演员服饰和道具为增强生存能力,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现如今舞台演员服饰从简,统一黄色表演服,道具藤牌则保持不①林宜建,山门前村藤牌操文化第四代传人。②访谈地点:山门前村。访谈时间:2019年2月7日。访谈人:林雅悦。

山门,家族,道具,演员


12藤牌工艺亦是平潭祖辈赋予后代共同的宝贵礼物,使家族内部的血缘关系得到了加强,将本家族和其他家族区分开,本家族的身份得到了认同。共同的物件——藤牌使血缘疏远的本家族成员关系得到维系,成员们也有了家族归属感。另外,藤牌也作为传承的象征符号,是见证两岸文化交流的信物(如图3.3、图3.4)。两岸人民运用着相同的文化符号、传承着共同的价值理念,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增加了彼此间的文化认同感。在现代化藤牌操表演中,藤牌作为民俗表演的主题之一为这种艺术表演提供了象征资源,成为表演的一大亮点。山门前村林宜建先生①表示:祖先传下来的东西,在我们手上把它流失掉这是非常可惜的,虽然说我们是农村人,但是我们的思想觉悟还是有一点的②。图3.1训练的藤牌操演员图3.2表演中的藤牌操演员图3.3虎头藤牌1图3.4虎头藤牌2在社会变迁中,藤牌操的演员服饰和道具为增强生存能力,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现如今舞台演员服饰从简,统一黄色表演服,道具藤牌则保持不①林宜建,山门前村藤牌操文化第四代传人。②访谈地点:山门前村。访谈时间:2019年2月7日。访谈人:林雅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掼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研究——基于体育文化和科技创新的视角[J]. 王怀建,林小美.  中国体育科技. 2018(06)
[2]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改革发展40年回顾与展望[J]. 白晋湘.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8(05)
[3]桂滇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模式[J]. 文冬妮.  文化遗产. 2018(04)
[4]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动因与策略[J]. 聂惠敏,董德龙,赵妍.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8(06)
[5]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南枝拳为例[J]. 林伟贤,孙虹,李壮,周进国.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8(03)
[6]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模式及其变迁研究[J]. 刘喜山,邓星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8(05)
[7]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系研究[J]. 汤立许.  中国体育科技. 2018(03)
[8]论体育精神与新时代体育强国[J]. 马红梅.  当代体育科技. 2018(07)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纲[J]. 白晋湘,万义,龙佩林.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8(01)
[10]湖北省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J]. 彭思静.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01)

博士论文
[1]基于美学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杨静.苏州大学 2018
[2]舞龙仪式的文化考察[D]. 刘鲲.苏州大学 2018
[3]传承与变迁:清水江苗族独木龙舟的文化传播研究[D]. 刘青.北京体育大学 2017
[4]福建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研究[D]. 马冬雪.福建师范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民俗体育在村落社会的功能嬗变[D]. 韩瑞芳.上海体育学院 2019
[2]民俗体育视角下的山西徐沟背铁棍研究[D]. 王凯博.西北民族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327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327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7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