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3 07:14
大学文化创意产品作为大学文化的传播载体,对于大学文化品牌的建设与推广,提高大众的文化认同感,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大学文化创意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将设计学、消费心理学、产品语义学以及传播学作为理论基础和学理支撑,从大学文化及文创产品的理论研究入手,结合相关案例分析文化创意产品的多种表现形式,深入理解与感知大学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现状,指出现存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根据问题归纳并总结了一套关于大学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策略与研发思路,丰富现有理论。意在使大学文化创意产品在艺术美观性的基础上,保证文化特性,增强受众的情感认同,提升产品附加值。为更好地推广大学文化,树立大学品牌形象贡献力量。将研究结果作为参考,以中国戏曲学院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为例,对比分析不同艺术院校的文化特点,总结学校现有文创产品的优劣点。从历史文化背景、地域文化特色、现存物质建筑、学生行为文化等方面对文化元素进行细致梳理,提炼文化符号。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受众人群需求,以此确立产品类型与形式,并运用适当方法转化为设计符号,将文化内容与产品载体巧妙结合做出实践设计,丰富目前文创产品品类。对研究...
【文章来源】: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论文研究思路图
6第一章大学文化建设与传播第一节认知大学文化一、大学文化的内涵习主席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①大学是知识与创意的聚集地,是许多人奋斗的起点,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和青春记忆。大学文化作为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力量,需要围绕国家文化建设而发展。随着越来越多高素质人才从大学中走来,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向上,大学文化也正逐步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准确来说,1898年7月3日开办的京师大学堂是我国第一所大学,相比哈佛、耶鲁等有三百多年的建校史的顶尖院校,而我国大学的发展历史仅有一百多年,与国外有较大差距。但我国大学教育发展迅速,据2019年教育部公布,我国现已拥有2956所大学,这也大大促进了我国文化的进步。具体来说,大学文化是一种以办学精神为引导,学校师生为行为主体,校园为活动场所,是在大学及其所有成员的共同作用下,所构建而成的文化总和。张跃进在《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建设》一书中从大学的地位,功能使命以及价值层面,将大学文化总结为是学术文化、政治文化与精神文化。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大学文化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其中包括直观可见的显性文化和深层蕴含的隐性文化,笔者通过自己的理解,对大学文化具体内容制作了结构梳理图。图2大学文化资源内容①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06月23日。
10建设上也有较大的差异性,每个院校都有其特色学科。澳门大学的葡萄牙语专业,香港大学的商科、医学处于世界一流。由于少数民族众多,使民族学成为云南大学的特色学科。每个学校都有其特色活动,如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男生向女生表白的“西瓜节”,通过雕刻西瓜表达自己的心意。中国戏曲学院则用具有传统韵味的12.9戏曲艺术节来传播戏曲文化。图3-4台湾师范大学西瓜节图5-6一二·九戏曲艺术节(三)地域性中国地大物博,地域文化具有特定性,同时各地域间文化相互包容,相互渗透,在无形间渗透于大学校园,影响着大学生的衣食住行。首先气候上南方湿热,北方干燥,四季景观差异性大,有的冬日飘雪,有的四季如春;其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的差异造就性情的普遍差异,南方人温婉,北方人豪放,东方人内敛含蓄,西方人活泼开放;就饮食方面来看,南方喜甜食,北方爱面点。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地域性体现的淋漓尽致。(四)传承性文化传承是大学发展的智慧来源,是文化创新的基石。①正是因为有蔡元培、胡适、陈独秀一代代的大学人才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营造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后人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学术思想和观点,使大学文化在传承创新中散发活力和竞争力,为中华文化提供示范引领性的作用。现代大学生更应承担起传承优秀大学文化的作用,让社会文化更丰富多元。(五)历史性我国大学文化教育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作为中华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大学文化从侧面映照了中华文化的发展特点。时光荏苒,有创新有改变,但历史的痕迹依然保留下来,校园精神代代相传,就像精酿的葡萄酒一般,时间越久香味愈浓。就像北京大学里的博雅塔、西校门,清华大学的古月堂一般,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史,历久弥新,成为大学的标志性历史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京剧脸谱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J]. 王少桢. 中国京剧. 2020(01)
[2]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文化内涵研究[J]. 杨凯. 科技视界. 2019(30)
[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J]. 铁铮,杨金融. 思想教育研究. 2019(10)
[4]互联网时代高校校园文创纪念品的设计与运营规划[J]. 李程,奚欢欢,牟晨媛,李超丹. 智库时代. 2019(43)
[5]论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创新[J]. 吴冰. 设计. 2019(17)
[6]网络时代大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路径研究[J]. 赵士初.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09)
[7]基于消费者需求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J]. 杜东巍,尹玉,李宇骋. 产业创新研究. 2019(09)
[8]探究新媒体环境下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J]. 陈希. 传播力研究. 2019(25)
[9]视觉传达体系下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 刘昕. 美术大观. 2019(08)
[10]基于手绘艺术的校园文创产品开发与传播[J]. 王丽艳,柳燕子.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07)
硕士论文
[1]基于形象语意的京剧脸谱文创设计研究[D]. 王开厅.北京印刷学院 2019
[2]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与研究[D]. 罗娟.苏州大学 2016
[3]高校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多层次”研究[D]. 黄贵军.西南交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80666
【文章来源】: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论文研究思路图
6第一章大学文化建设与传播第一节认知大学文化一、大学文化的内涵习主席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①大学是知识与创意的聚集地,是许多人奋斗的起点,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和青春记忆。大学文化作为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力量,需要围绕国家文化建设而发展。随着越来越多高素质人才从大学中走来,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向上,大学文化也正逐步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准确来说,1898年7月3日开办的京师大学堂是我国第一所大学,相比哈佛、耶鲁等有三百多年的建校史的顶尖院校,而我国大学的发展历史仅有一百多年,与国外有较大差距。但我国大学教育发展迅速,据2019年教育部公布,我国现已拥有2956所大学,这也大大促进了我国文化的进步。具体来说,大学文化是一种以办学精神为引导,学校师生为行为主体,校园为活动场所,是在大学及其所有成员的共同作用下,所构建而成的文化总和。张跃进在《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建设》一书中从大学的地位,功能使命以及价值层面,将大学文化总结为是学术文化、政治文化与精神文化。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大学文化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其中包括直观可见的显性文化和深层蕴含的隐性文化,笔者通过自己的理解,对大学文化具体内容制作了结构梳理图。图2大学文化资源内容①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06月23日。
10建设上也有较大的差异性,每个院校都有其特色学科。澳门大学的葡萄牙语专业,香港大学的商科、医学处于世界一流。由于少数民族众多,使民族学成为云南大学的特色学科。每个学校都有其特色活动,如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男生向女生表白的“西瓜节”,通过雕刻西瓜表达自己的心意。中国戏曲学院则用具有传统韵味的12.9戏曲艺术节来传播戏曲文化。图3-4台湾师范大学西瓜节图5-6一二·九戏曲艺术节(三)地域性中国地大物博,地域文化具有特定性,同时各地域间文化相互包容,相互渗透,在无形间渗透于大学校园,影响着大学生的衣食住行。首先气候上南方湿热,北方干燥,四季景观差异性大,有的冬日飘雪,有的四季如春;其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的差异造就性情的普遍差异,南方人温婉,北方人豪放,东方人内敛含蓄,西方人活泼开放;就饮食方面来看,南方喜甜食,北方爱面点。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地域性体现的淋漓尽致。(四)传承性文化传承是大学发展的智慧来源,是文化创新的基石。①正是因为有蔡元培、胡适、陈独秀一代代的大学人才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营造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后人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学术思想和观点,使大学文化在传承创新中散发活力和竞争力,为中华文化提供示范引领性的作用。现代大学生更应承担起传承优秀大学文化的作用,让社会文化更丰富多元。(五)历史性我国大学文化教育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作为中华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大学文化从侧面映照了中华文化的发展特点。时光荏苒,有创新有改变,但历史的痕迹依然保留下来,校园精神代代相传,就像精酿的葡萄酒一般,时间越久香味愈浓。就像北京大学里的博雅塔、西校门,清华大学的古月堂一般,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史,历久弥新,成为大学的标志性历史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京剧脸谱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J]. 王少桢. 中国京剧. 2020(01)
[2]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文化内涵研究[J]. 杨凯. 科技视界. 2019(30)
[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J]. 铁铮,杨金融. 思想教育研究. 2019(10)
[4]互联网时代高校校园文创纪念品的设计与运营规划[J]. 李程,奚欢欢,牟晨媛,李超丹. 智库时代. 2019(43)
[5]论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创新[J]. 吴冰. 设计. 2019(17)
[6]网络时代大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路径研究[J]. 赵士初.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09)
[7]基于消费者需求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J]. 杜东巍,尹玉,李宇骋. 产业创新研究. 2019(09)
[8]探究新媒体环境下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J]. 陈希. 传播力研究. 2019(25)
[9]视觉传达体系下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 刘昕. 美术大观. 2019(08)
[10]基于手绘艺术的校园文创产品开发与传播[J]. 王丽艳,柳燕子.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07)
硕士论文
[1]基于形象语意的京剧脸谱文创设计研究[D]. 王开厅.北京印刷学院 2019
[2]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与研究[D]. 罗娟.苏州大学 2016
[3]高校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多层次”研究[D]. 黄贵军.西南交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80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380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