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人为扰动对滨海城市湿地演变的影响——以青岛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1-09-02 20:25
  运用人类扰动指数和景观转换方法,分析了青岛市胶州湾海岸带的湿地演变特征。结果显示:不同时段湿地干扰类型转换模式不同,自然湿地景观被越来越多的人工湿地和其他土地分割,湿地景观格局呈现破碎化趋势;在扰动景观类型中,人为利用景观持续增加,河流入海口是人类干扰最为活跃的区域;人类干扰在1990-2000年间最强,研究区域内有88. 77%的湿地面积呈现干扰增强趋势;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一些无序的过度开发等是湿地景观受到人类干扰的主要原因。 

【文章来源】:城市问题.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人为扰动对滨海城市湿地演变的影响——以青岛市为例


胶州湾湿地干扰类型景观组成

景观图,景观,类型,时段


景观干扰类型时段变化率

景观图,景观,变化量,时段


湿地景观干扰转换的主要区别在于干扰等级转化的变化量。当干扰等级变化量大于0时,即表示有更多的斑块转化为人为干扰较强的景观类型;当这种变化量小于0时,则意味着更多的斑块向较弱的干扰景观类型转化。本文正是基于干扰转化的变化量来计算湿地景观干扰变化的幅度(图3),分析1980-2017年湿地干扰景观的动态变化特征。从时间变化上看,胶州湾湿地的景观转换幅度均大于0,说明研究时段内干扰一直在加强,特别是在1990-2000年干扰转换幅度最大。比较研究初期和末期两个年份干扰转换幅度空间分布图(图4),早期的无干扰类型相对较多,占到总面积的14%左右,其中很多滩涂分布在河口,并沿海岸线分布较宽的滩涂地物带,此时湿地连片分布。随着时间的推移,胶州湾湿地受到的人为干扰持续增强,破碎化明显,人为非再生利用景观增加较多。特别是在1990-2000年时段,干扰增强最为明显,主要在大沽河河口区域和南辛安河附近分布;在2000-2010年时段,干扰增强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南辛安河和李村河口附近;在2010-2017年时段,干扰增强的面积迅速减少,强度有所减弱,但干扰仍在增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海岸带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联耦合度测度——以大连等8个沿海城市为例[J]. 史戈.  城市问题. 2018(10)
[2]滨海湿地CH4排放的研究进展[J]. 宫健,崔育倩,谢文霞,张艳.  资源科学. 2018(01)
[3]胶州湾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 庞立华,孔范龙,郗敏,李悦,李奇霏.  湿地科学. 2017(05)
[4]1955~2010年小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J]. 刘吉平,董春月,盛连喜,刘雁.  地理科学. 2016(06)
[5]景观生态学在海岸带地区的研究进展[J]. 索安宁,关道明,孙永光,林勇,张明慧.  生态学报. 2016(11)
[6]2001—2013年辽东湾海岸带空间变化分析[J]. 杨长坤,刘召芹,王崇倡,刘斌,彭嫚.  国土资源遥感. 2015(04)
[7]扎龙湿地景观动态变化特征[J]. 张玉红,苏立英,于万辉,张洪云.  地理学报. 2015(01)
[8]1990-201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的扰动[J]. 赵国松,刘纪远,匡文慧,欧阳志云.  地理学报. 2014(11)
[9]中国的湿地资源及其保护建议[J]. 雷昆,张明祥.  湿地科学. 2005(02)
[10]城市拓展中湿地的综合保护与发展[J]. 崔保山,杨志峰,李英华,张可刚,赵欣胜.  自然资源学报. 2004(04)



本文编号:33796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3796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0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