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笔痕线意—宋元白描人物画再探

发布时间:2021-09-02 17:45
  回顾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史,线条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历代艺术家们对线条的推崇、精研、发展及变革之下,不借助晕染设色,仅由若干线条构成的“白描”绘画形式,逐渐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追求,在宋元时期得以确立并臻全盛之境,影响直达明清,成为中国重要的传统绘画样式之一。到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探讨传统的优秀白描人物作品,分析其画法的精妙之处,体会作品风格意趣形成之深层原因,仍然对现今的中国画教学及创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如在临摹中能深刻体味原作所带来的艺术给养;写生中通过线条的粗细、轻重、虚实、曲直、刚柔等变化,描绘具有时代面貌的客观物象之质感及性格;进而在创作中发展出自己独特的线艺术风格面貌。本文分四个章节进行讨论:白描人物画的布局、线形态以及它的独立审美语言、造型与线条、绘画的材料工具对线形态的影响。作为第一部分的布局法,重点讨论白描与设色作品在布局观上的差异、布局中的呼应与对比两个问题;线形态及其所体现的各种审美风格是本文研究的重要部分,以铁线描的审美倾向、兰叶描的自觉意识、减笔描的重大变革为代表的三类线形特征来分别进行讨论;造型与线条的部分从如何以线造型、造型差异所体现的个体及时...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笔痕线意—宋元白描人物画再探


图3五代顾闳中、(传>?熙载夜宴阁1局部絹本设色纵28.7厘米横342.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色彩,作品,画面,线条


2寧l^M?A?广??图4?I韩酿载植餮爾|局部线描稿??细勾淡染,神情若有所思的侧面也呼之欲出9上述可以见得色彩布局在这件作??品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8??如果把这段作品的染色去掉,只留下线描的部分(图4)来进行对比,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到色彩布局在?<〈韩熙载夜宴图》中的重要性。只以线条勾勒的??这段画面,人物分组的布局仍见疏密之分,多人簇拥的韩熙载仍是此段中心。??但:画面失去了颜色的加持,线描版本显见得节奏感弱化了很多,单纯勾勒物象??的线条不能够撑起画面的饱满度,画面看起来单雹平散。所以这件作品的线??条布局是为了后续的着色留下了很多空间,两者结合才恰如其分。??设若一开始构思的即是白描作品,那么在构思之初是要和着色作品有所不??同的。如宴间休息这一段,由于没有了各种色彩互相之间色相、明度的对比衬??托,人物的组合、动态甚至位置都需要做调整9同理,道具的大孝位置可能??也需要做适当的调整或增减如背景的屏风,几根线条延伸到了画外,使得望??向主要人物组的观画视线被延伸,削弱了主体人物的关注度,显得大而无当,??如是白描作品,这一部分是可以去掉,把空间的疏密对比加强。后面挽着帐幔??的床榻同样如此,在设色作品中看起来很是妥帖的位置,现在这几根线条看起??来也使画面显得空乏,扰乱了前置人物的形象、动作塑造。可见因为缺少了色??彩,更需要把笔墨集中在主要人物或道具上,不宜把线条铺陈过开,这样会使??画面缺少主次。而历代优秀作品中从来都有精彩留白的范例,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中霄画底的空白在画的整个的意境上并不是真空,乃正是宇宙灵气往??15??

学者,苏轼,真迹,书局


.:.一稱目??:y漏??r?'?mil??_顯??阁9唐C維摩诘像I敦煌萬高窟第103鳥东壤窟门??余地,运斤成风者耶??”?66。上述可见吳道子艺术呈现出的是一种雄强豪放的??审美精神,这也是符合盛唐精神的一种变化。??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送子天王图》(图8),大部分学者均认为此作??为早期唐代壁画粉本的辗转临摹版本。虽不被视为道子真迹,但仍被大多数学??*出自《书菊1T*爾>?,[宋_苏親撰,留自f苏轼文IP第五册,孔繁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竽??3?肩::第?1?版,第?2210-2211?页。.??2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王绎、倪瓒合作《杨竹西小像》相关问题研究[J]. 丁霏.  北京文博文丛. 2018(03)
[2]关于院体画和文人画之史的考察[J]. 滕固.  艺术学研究. 2012(03)
[3]线描:中国画文脉传承的基石[J]. 罗世平.  美术研究. 2008(04)
[4]宋代文人画思潮和李公麟人物画的审美取向[J]. 樊波.  荣宝斋. 2006(04)
[5]《维摩演教图》及其相关问题讨论[J]. 许忠陵.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4(04)
[6]传统中国画的“异时同图”问题[J]. 王克文.  美术研究. 1988(04)
[7]线描[J]. 庞薰琹.  美术. 1984(02)
[8]从华盛顿到纽约——欧美访问散记之三[J]. 金维诺.  美术研究. 1982(02)
[9]谈张渥的《九歌图》[J]. 薛永年.  文物. 1977(11)
[10]中国人物画的线描[J]. 刘凌沧.  美术. 1977(06)

博士论文
[1]李公麟绘画研究[D]. 顾海涛.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7
[2]论中国人物画的线[D]. 刘胜洋.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6
[3]穷神之艺不妨贤[D]. 石以品.上海大学 2015
[4]中国古代人物画“十八描”概念的历史演进与画史意义[D]. 王赫赫.中央美术学院 2010
[5]元祐文人圈与文人画的发展[D]. 胡建君.中国美术学院 2010
[6]线论[D]. 顾黎明.中国美术学院 2009

硕士论文
[1]永乐宫壁画线条探析与研究[D]. 杜武杰.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8
[2]“骨法用笔,白描立形”—章怀太子墓室壁画线描图像研究[D]. 窦愉昕.西安美术学院 2017
[3]笔力遒劲,形神兼备[D]. 成银丝.西安美术学院 2014
[4]早期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线描研究[D]. 阳帆.中国美术学院 2012
[5]论敦煌飞天形象的演变及其对线描的借鉴意义[D]. 杨静硕.中央美术学院 2011
[6]浅析中国传统线描表现中的形与神[D]. 苏珊山.中国美术学院 2009
[7]淡墨写就无声诗[D]. 金前文.南京艺术学院 2008



本文编号:3379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379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9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