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阿昌族“户撒刀”民族体育品牌产品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2 12:2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在学术界兴起,各地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投入力度。自“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被国家第一批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选中后,怎样把独特的遗产保护与传承起来,这便成为值得探索与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研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现实背景与意义出发,通过对阿昌族的起源与迁徙、阿昌族与户撒刀的渊源关系以及户撒刀文化特征的研究,进一步对户撒刀的品牌塑造与市场营销状况进行剖析,从保护民族体育品牌产品的角度出发,深入云南省德宏州户撒乡进行实地调查,对户撒刀民族体育品牌产品的保护和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从对民族体育品牌产品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追寻我国民族体育品牌产品发展道路的方向,并总结经验从而增强阿昌族户撒刀品牌的提升和传播进行探索。从阿昌族的起源与迁徙出发,分析了阿昌族的迁徙历程、阿昌族的社会发展进程以及阿昌族民间的传统体育活动。介绍了阿昌族与户撒刀的渊源关系,从阿昌族户撒刀形成的缘由和户撒刀在阿昌族社会生活中的特性与功能的两方面,阿昌族户撒刀从打猎工具到生产手段,而如今成为阿昌族人记忆及生活中的一个符号,户撒刀与阿昌族之间可以说是一个...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阿昌族“户撒刀”民族体育品牌产品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阿昌族关公刀及其表演者除上述两种刀术外,在节庆活动中,或者庆丰收、婚嫁、盖新房等喜庆的

阿昌族


因为户撒刀在制作过程中,保留了很多远古先民的工艺手段,整个的制作过程,也是制作者与祖先精神对话的过程,制作过程严肃更严谨,这样制成的刀具都有着非常神秘的力量,尽管户撒刀在刀身的精细程度方面不能与机械制作的刀具相媲美,但是户撒刀是深深刻在阿昌族人民心中的一个重要符号。3.3.2.4户撒刀是阿昌族与国内外民族交往的重要标志

关公,阿昌族,表演者,步法


“关公刀”(如图3.2)字意为“杀人刀术”,汉语俗称“长矛刀”,是单把刀术。该刀术攻防意识强,步法变化多样,速度快,爆发力强,刚柔并济。身体姿势为全蹲或半蹲。刀法由缠头裹脑、左右抡劈、揉劈、反撩、平斩等动作组成。步法为全蹲、半蹲跳跃成马步、弓步。这种刀术的套路大致可分为“三刀半”、“五刀半”和“七刀半”等类型。除上述两种刀术外,在节庆活动中,或者庆丰收、婚嫁、盖新房等喜庆的日子中当地群众也会进行刀术表演,也较为普遍。尤其是在传统节日“阿露窝罗节”中,参加男子佩戴长刀、步调一致,围着“白象”做出各种各样较为统一规范的动作,整个运动场面气势较为宏大。


本文编号:35284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5284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4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