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主义和人为秩序在山水画中的对比研究与创作实践探究
发布时间:2022-01-07 05:57
自然之中,许多山、树、石、亭台楼榭大同小异,但不同画家画出的画幅却相差万千,这是为何?去除已知的画家技法、绘画功底、绘画工具等因素之外,自然和秩序的所占比例是否也是关键因素?本篇论文,主旨便在分析自然主义和人为秩序在山水画创作中的对比研究,借以分析自然主义和人为秩序的分别运用会对画面形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同时结合自己的实践创作成果,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之中,探究自然主义和人为秩序在创作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融合。本文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对自然主义和人为秩序进行理论溯源。简要概述自然主义和人为秩序在绘画中的产生和理论支撑依据,以及在绘画语境下的表达方式。第二章将自然主义和人为秩序进行对比研究。也是本篇文章重点进行分析的一个章节。主要从构图、中国山水画中的色彩观和画面构成元素三个部分进行对比研究。在画面构成元素一节中又具体举证了山、水、树、云这四个画面形式语言进行自然和秩序的对比。与本文主旨相暗合。第三章主要探究自然主义和人为秩序在本人创作实践中的表达。理论最终要回归到实践之中,并为实践服务。而在创作实践中的笔墨技法和心得感悟,也会使得理论体系更为完备。两者相辅相成。在这一章节中具体阐述了自然...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倪瓒《疎林远轴图》和《林亭远岫图》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拔,大石从立。山间氤氲缭绕,小峰叠出。流水自山谷而下,汇流成溪,小桥而立,村落旁坐,往来行旅匆匆,牲犬而过,这在意境中又给人一种悠然古雅之意。关仝注重山水的审美内涵,讲求真实刻画,所画之景均亲临踏勘而后落笔,这也是他的画作能够如此写实的重要因素。在关仝的画面中,鲜少看到秩序后的画面,他画面中的一切景观都从自然而来,又追逐自然而去,没有特定的组合样式,观照物象构成画面形态。用自然写实的构图描绘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秋山寒林之景。倪瓒,又名倪云林,元四家之一。他是元四家中存世作品最多的一位,他的画作也有早期、后期和最晚期的三种变化,但基本风貌、风格大都一致。“从1360年到1380年左右,倪瓒在这二十年间所作的画,则不断重复着一种简单的构图公式。”、“不管他们是刻意还是无意识地选择以形写心中山水——“心”者,指的乃是经过文化陶冶甚或是囿于传统的心——来取代对客观山水的描绘,这成为了一种他们可遵循的模式。[5]倪瓒在构图上区别于单纯的自然主义画家,他不注重对于自然景观的客观重现,而是根据自己的内心诉求来调整画面构图。在构图上,倪瓒大都采用竖式图轴,近景低,远景高。一河两岸,河中无水纹,空明一片。前岸几株枯树,夹杂在堆砌的坡石中,树石前后图2-2倪瓒《疎林远轴图》和《林亭远岫图》图2-3倪瓒《紫芝山房图》和《秋亭嘉树图》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第二节中国山水画中的色彩观色彩在绘画的表达和情感渲染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传统绘画体系中,“重水墨,轻色彩”是主要特征之一,这一特征在中国山水画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中国山水画从颜色上可大致分为:水墨山水、青绿山水和浅绛山水三种。其中水墨山水为主体,这主要是由于在中国的思想体系中始终认为水墨更加的高雅,而中国文人讲求高风亮节的品格,便更为喜欢以墨着色绘画。而我国第一个以山水画为主的画家——李思训,也将青绿山水推上了一个高峰。所以不论是水墨山水还是青绿山水,主要还是能够传达出画家自身想要表达出的品逸便足矣。画家对色彩的把握和运用是本节分析自然主义和人为秩序的重要依据。而有一类画家在绘画中并不会拘泥于某一种色彩表达方式,而是能够在不同的色彩表达方式中都能够表现出自己的内心关照,王诜便是其中一位。王诜的两幅青绿山水作品《烟江叠嶂图》(图2-4)和《赢山图》(图2-5)都是用以青绿设色,画中山水树石,笔格遒劲,云霞缥缈。这两幅作品构图大致相同,都是长卷式构图,且主体山石树木都在画面左边,画面山石树木之中夹杂着些许房屋,中间及右边则以缥缈的远山或云层带过。王诜这类画法是以墨勾、墨皴为基础,而后着青绿色。他的青图2-5王诜《赢山图》图2-4王诜《烟江叠嶂图》(青绿卷)
本文编号:3573954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倪瓒《疎林远轴图》和《林亭远岫图》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拔,大石从立。山间氤氲缭绕,小峰叠出。流水自山谷而下,汇流成溪,小桥而立,村落旁坐,往来行旅匆匆,牲犬而过,这在意境中又给人一种悠然古雅之意。关仝注重山水的审美内涵,讲求真实刻画,所画之景均亲临踏勘而后落笔,这也是他的画作能够如此写实的重要因素。在关仝的画面中,鲜少看到秩序后的画面,他画面中的一切景观都从自然而来,又追逐自然而去,没有特定的组合样式,观照物象构成画面形态。用自然写实的构图描绘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秋山寒林之景。倪瓒,又名倪云林,元四家之一。他是元四家中存世作品最多的一位,他的画作也有早期、后期和最晚期的三种变化,但基本风貌、风格大都一致。“从1360年到1380年左右,倪瓒在这二十年间所作的画,则不断重复着一种简单的构图公式。”、“不管他们是刻意还是无意识地选择以形写心中山水——“心”者,指的乃是经过文化陶冶甚或是囿于传统的心——来取代对客观山水的描绘,这成为了一种他们可遵循的模式。[5]倪瓒在构图上区别于单纯的自然主义画家,他不注重对于自然景观的客观重现,而是根据自己的内心诉求来调整画面构图。在构图上,倪瓒大都采用竖式图轴,近景低,远景高。一河两岸,河中无水纹,空明一片。前岸几株枯树,夹杂在堆砌的坡石中,树石前后图2-2倪瓒《疎林远轴图》和《林亭远岫图》图2-3倪瓒《紫芝山房图》和《秋亭嘉树图》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第二节中国山水画中的色彩观色彩在绘画的表达和情感渲染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传统绘画体系中,“重水墨,轻色彩”是主要特征之一,这一特征在中国山水画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中国山水画从颜色上可大致分为:水墨山水、青绿山水和浅绛山水三种。其中水墨山水为主体,这主要是由于在中国的思想体系中始终认为水墨更加的高雅,而中国文人讲求高风亮节的品格,便更为喜欢以墨着色绘画。而我国第一个以山水画为主的画家——李思训,也将青绿山水推上了一个高峰。所以不论是水墨山水还是青绿山水,主要还是能够传达出画家自身想要表达出的品逸便足矣。画家对色彩的把握和运用是本节分析自然主义和人为秩序的重要依据。而有一类画家在绘画中并不会拘泥于某一种色彩表达方式,而是能够在不同的色彩表达方式中都能够表现出自己的内心关照,王诜便是其中一位。王诜的两幅青绿山水作品《烟江叠嶂图》(图2-4)和《赢山图》(图2-5)都是用以青绿设色,画中山水树石,笔格遒劲,云霞缥缈。这两幅作品构图大致相同,都是长卷式构图,且主体山石树木都在画面左边,画面山石树木之中夹杂着些许房屋,中间及右边则以缥缈的远山或云层带过。王诜这类画法是以墨勾、墨皴为基础,而后着青绿色。他的青图2-5王诜《赢山图》图2-4王诜《烟江叠嶂图》(青绿卷)
本文编号:3573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573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