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浙江古代城市风景园林洪旱灾害适应性设计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5 23:11
  当代的城市规划、水利建设和城市建设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各个部门也在逐渐加强联系。随着风景园林的视野从小园林拓展到人居环境的建设,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加强了对园林与城市营造之间关系的研究,古人利用风景园林综合了景观、水利和城市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值得借鉴。本文的灾害主要指的对浙江省影响较大的洪涝灾害和旱灾,基于对地方史志和相关资料的整理,通过绘图、统计等方法探究了浙江古代城市风景园林发展历程与洪旱适应性机制,进行以下研究:(1)翻阅各类古籍证明了洪涝灾害和旱灾对浙江古代城市的严重威胁,探究了洪旱灾害视角下影响城市风景园林的发展的因素,包括天人合一的思想、因地制宜的形态法则和相辅相成的技术措施。(2)调查总结了浙江古代各个府城的地理形胜概况,风景园林的发展过程,各个风景园林的洪旱适应机制和景观防灾设施,发现浙江古代城市风景园林通过汇群山之水、分级蓄排水、河道分洪、利用工程措施调蓄、引水于湖、利用植物的生态作用和筑堤岛成景的方式切切实实地保护自身和城市免受洪涝灾害和旱灾的危害。(3)对风景湖泊与城市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的区位关系其防洪防旱的机制也不同,古人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巧妙地改造自... 

【文章来源】: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浙江古代城市风景园林洪旱灾害适应性设计调查与研究


研究范围Figure1.1Theresearchregion

浙江,地极,东海,水文特点


些水利与景观综合的综合系统,这些综合性西湖和宁波的月湖,这些公共园林都大大提合利用,面积大的水体发展成了城市的风景成部分。文化区之间特点比较etween different cultural regions in Zhejiang province水文特点 人地关系密布,京杭运河贯穿 人多地少网密布,北临东海 人多地较少东临东海 人多地极少地处内陆 人多地极少

杭州城市,格局


.2.1 杭州府.2.1.1 地理形胜概况杭州市位于浙江省的东北方向,古为杭州府,钱塘县、仁和县为其附郭,与其而治(图 3.2)。杭州曾经是五代吴越国以及南宋时期的都城,他的历史地位十分,又“襟江负海,环以湖山,奇秀发震,耀寰宇值”,地灵人杰,古即有“人物会、财赋之奥区”的美誉。府城依山傍水而建,山为金地山、宝月山、紫阳山、山、云居山,总称吴山。城北有武林山,高不可望,广不可数。杭州城内一共五道,分别是运司河、东运河、小河、清湖河和中河,他们的水源都是来自西湖,内流出到达上塘河,通商漕运十分方便。古代杭州城市巧妙结合周围环境,顺应。浙江古代城市风景园林灾害适应性设计调查与研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镇江自然风景体系与城市格局研究[J]. 高原,王向荣.  中国城市林业. 2018(04)
[2]宁波月湖古代城市公共园林流变研究[J]. 刘琪琪,王欣.  风景园林. 2018(01)
[3]中国古代风景园林之于雨洪管理的贡献及启示——以北京玉泉水系为例[J]. 周晨,曹盼.  中国园林. 2017(08)
[4]传统江南理水的生态智慧[J]. 肖逸,赵兵,毛钦艺.  中国园林. 2017(07)
[5]沿海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灾害适应性探讨[J]. 陈扣宏,王超.  现代园艺. 2015(12)
[6]丽江古城适应水文环境的生态智慧研究[J]. 杨会会,闫水玉,任天漫.  风景园林. 2014(06)
[7]绍兴东湖造园历史及园林艺术研究[J]. 王欣,陈明明,张斌.  中国园林. 2013(03)
[8]乾隆题南湖烟雨楼诗碑赏析[J]. 陈宪平.  黑龙江史志. 2012(02)
[9]“山水城市”,城与人和——中国风景园林界在广州举行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活动[J].   广东园林. 2011(06)
[10]中国风景园林与山水文化论[J]. 陈明松.  中国园林. 2009(03)

博士论文
[1]弹性城市视角下的风暴潮适应性景观基础设施研究[D]. 冯璐.北京林业大学 2015
[2]河口城市海岸灾害适应性风景园林设计研究[D]. 陈崇贤.北京林业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山水城市”[D]. 许超.北京林业大学 2013
[2]绍兴东湖理景艺术研究[D]. 沈超然.北京林业大学 2013
[3]嘉兴传统园林调查与研究[D]. 孙云娟.浙江农林大学 2012
[4]中国古代城市设计山水限定因素考量[D]. 张弓.清华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91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591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6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