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折衷主义的运动休闲女装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5-02-23 19:23
在全球运动休闲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国内外服装品牌在运动休闲服装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运动休闲女装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然而国内运动休闲女装设计起步较晚,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严重,设计师面临着元素众多、风格多样、消费者需求多变等复杂的设计问题,折衷主义作为一种综合创新的设计活动,在诸多领域运用成果显著。因此,为了拓展运动休闲女装的设计思维,丰富服装的表现形式,满足女性对运动休闲服装日益增长的需求,激发服装与文化艺术的灵感碰撞,增加服装与各领域的跨界联系,获得更广阔的设计途径与创意表达,通过文献研究法、图例分析法与设计实践法研究折衷主义在运动休闲女装设计的运用。通过研究运动休闲女装与折衷主义的发展现状、折衷主义在相关艺术领域的应用以及两者结合的可行性分析,得出折衷主义应用于运动休闲女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二者的结合具有理论与实践的意义;通过研究运动休闲女装的特征与风格,以及折衷主义在哲学、后现代艺术、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表现,得出运动休闲女装的折衷主义特征表现为多元兼容的风格泛化特征、非理性模糊混淆特征、娱乐性与叛逆性特征以及文化交融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折衷主义在建筑、服装等诸多领域的应用表现,研究...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运动休闲女装的研究现状
1.3.2 折衷主义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二章 运动休闲女装与折衷主义的概述
2.1 运动休闲女装概述
2.1.1 运动休闲女装的特征
2.1.2 运动休闲女装的风格
2.2 折衷主义概述
2.2.1 折衷主义的发展
2.2.2 艺术领域的应用
2.3 折衷主义应用于运动休闲女装的可行性分析
2.3.1 拓展服装的设计思维
2.3.2 丰富服装的表现形式
2.3.3 契合消费群体的需求
第三章 运动休闲女装的折衷主义表现
3.1 多元兼容的风格泛化特征
3.2 非理性模糊混淆特征
3.3 娱乐性与叛逆性特征
3.4 文化交融特征
第四章 运动休闲女装的折衷主义设计方法
4.1 分解重组法
4.2 多元融合法
4.3 文化转译法
第五章 折衷主义设计在运动休闲女装中的应用
5.1 应用原则
5.1.1 时尚性原则
5.1.2 实用性原则
5.1.3 协调性原则
5.2 折衷主义设计方法在运动休闲女装中的应用
5.2.1 服装款式的折衷主义设计
5.2.2 服装面料的折衷主义设计
5.2.3 服装图案的折衷主义设计
5.2.4 服装搭配的折衷主义设计
5.3 折衷主义设计方法在应用中的反思
5.3.1 形式自由与功能缺失
5.3.2 多元纷呈与主次不分
5.3.3 产品同质化与差异化
5.4 折衷主义设计方法实践
5.4.1 设计灵感构思
5.4.2 设计实践研究
5.4.3 设计总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二: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获奖情况
本文编号:4034308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运动休闲女装的研究现状
1.3.2 折衷主义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二章 运动休闲女装与折衷主义的概述
2.1 运动休闲女装概述
2.1.1 运动休闲女装的特征
2.1.2 运动休闲女装的风格
2.2 折衷主义概述
2.2.1 折衷主义的发展
2.2.2 艺术领域的应用
2.3 折衷主义应用于运动休闲女装的可行性分析
2.3.1 拓展服装的设计思维
2.3.2 丰富服装的表现形式
2.3.3 契合消费群体的需求
第三章 运动休闲女装的折衷主义表现
3.1 多元兼容的风格泛化特征
3.2 非理性模糊混淆特征
3.3 娱乐性与叛逆性特征
3.4 文化交融特征
第四章 运动休闲女装的折衷主义设计方法
4.1 分解重组法
4.2 多元融合法
4.3 文化转译法
第五章 折衷主义设计在运动休闲女装中的应用
5.1 应用原则
5.1.1 时尚性原则
5.1.2 实用性原则
5.1.3 协调性原则
5.2 折衷主义设计方法在运动休闲女装中的应用
5.2.1 服装款式的折衷主义设计
5.2.2 服装面料的折衷主义设计
5.2.3 服装图案的折衷主义设计
5.2.4 服装搭配的折衷主义设计
5.3 折衷主义设计方法在应用中的反思
5.3.1 形式自由与功能缺失
5.3.2 多元纷呈与主次不分
5.3.3 产品同质化与差异化
5.4 折衷主义设计方法实践
5.4.1 设计灵感构思
5.4.2 设计实践研究
5.4.3 设计总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二: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获奖情况
本文编号:40343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4034308.html
上一篇:北京地区8种典型景观树种释放挥发性有机物(BVOCs)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