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勒肖像画艺术语言研究
本文选题:文艺复兴 + 肖像画 ; 参考:《渤海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丢勒的肖像画无论是在德国绘画史上还是西方肖像画历史上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不仅是后世肖像画家难以企及的高峰,也是美术理论中关注度极高的研究对象。因此,对丢勒的肖像画艺术进行深入的理解、分析对于当代的肖像画创作和理论研究仍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欧洲的文艺复兴发生在14至16世纪的意大利,如果不参照意大利,那么德国的艺术史就无从下手。文艺复兴的本意是指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再生”和“复活”,但德国没有可供复兴的传统。不过从文艺复兴反对神权,尊重人权,追求世俗的快乐这个层面来说,德国的美术在16世纪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强烈影响,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一时名家辈出;丢勒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论文的第一章对肖像画做了简单的陈述,主要是对古代传统肖像画的审美标准做一个简单的叙述;论文的第二章,论述了丢勒肖像画艺术语言的美学成因,分析了丢勒肖像画艺术语言形成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即客观原因是德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内部条件即主观原因是德国绘画的民族性格以及丢勒本人的精神诉求。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论述了丢勒肖像画艺术语言在其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和精神实质;并运用比较的方法论,举图例,将丢勒同时代的画家拉斐尔和荷尔拜因的肖像画作品和丢勒的肖像画作品进行对比研究。这种比较不仅可以在不同的艺术家中间,也可以在丢勒本身的艺术个性中有所启发,德国艺术的深沉和博大,到了丢勒这里就变成了矛盾要素的内在统一,而丢勒肖像画艺术语言的具体体现是:第一,重视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第二,丝毫毕现的写实精神;第三,沉着的色彩;第四,对北方绘画传统的继承和对南方绘画优点的吸收;第五,,丢勒肖像画艺术语言中的宗教情感和自我审视。第四章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对德国的肖像绘画进行纵向的审视,来研究丢勒肖像画艺术语言对后世的影响和启发。
[Abstract]:Duller's portraits have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both the history of German painting and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ortraits. He is not only the peak of the later generation portrait painters, but also the object of high attention in the art theory. Therefore, it is still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contemporary portrait creation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art of Dudler's portraits. The Renaissance in Europe took place in 14-16 th century Italy, without reference to Italy, German art history can not be done. The Renaissance was meant to refer to the "regeneration" and "resurrection" of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cultures, but Germany had no tradition of revival. However, from the aspect of opposing theocracy, respecting human rights and pursuing secular happiness, the art of Germany wa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Renaissance in the 16th century. Deller is one of them.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thesis makes a simple statement of the portrait painting, mainly a simple description of the aesthetic standards of the ancient traditional portrait painting,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aesthetic causes of the artistic language of Deller portrait paint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artistic language of Dudler's portraits. The external condition is the objective reason which is 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f Germany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Italian Renaissance; the internal condition is the subjective reason is the national character of the German painting and the spiritual appeal of Dudler himself.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rtistic language of Dudler portrait in his works and the spiritual essence, and uses comparative methodology, citing legend,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uller's contemporary painters Raphael and Holbein's portraits and Duller's portraits. This comparison can be inspired not only by different artists, but also by the artistic personality of Deller itself.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German art has turned into an internal unity of contradictory elements here. And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the artistic language of Douler's portrait painting is as follows: first,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expressing the inner world of the characters; second, showing the realistic spirit in the slightest; third, being calm in color; fourth, The inheritance of northern painting tradition and the absorption of the advantages of southern painting; fifthly, religious feelings and self-examination in the artistic language of Douler portraits. The fourth chapt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the portrait painting in Germany longitudinal examination, to study the influence and inspiration of Deller portrait art language to later generations.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欣韵;;仿古与生态园林之典范——成都“芙蓉古城”园林设计特色解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2 陈明;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二战前)色彩的抽象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田强;;论巴尔蒂斯绘画中的古典精神[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4 苏勇;内与外的限制——合肥东方国际会议中心设计[J];安徽建筑;2003年04期
5 黄超;;风景区出入口道路沿线地区控制规划浅析——以九华山佛光大道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6 储可可;;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7 刘晓晨;宋磊;;作为户外游憩空间的名胜古迹的设计营造研究——以青岛崂山太清游览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5期
8 陈育德;“诗中有画”是“艺术论的认识迷误”吗?──《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的质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杨天民;从雕塑性到音乐性:凡·高的色彩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许蚌;分解与实验:现代艺术的核心力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陆涛;;巧心为用 寄托遥深——论陶瓷美术艺术手法[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莫先武;;王国维“境界说”对中国百年文论的影响[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赵秀兰;;论佤族神话《司岗里》中美的原则[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罗益民;;性别伦理美学: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批评的新方向[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海龙;;传播游戏理论再思考[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6 吴晓;王芳;;王辛笛诗歌的禅学意蕴[A];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C];2012年
7 周静雨;;寻找普鲁斯特笔下的自然景色美[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宋旭红;;基督教视野下自然之美的消逝与重现[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三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4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6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过晓;论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概念的“似”[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9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邓磊;中世纪大学组织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孟玲玲;由“如画”观念的衍变谈英国早期水彩风景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洋;民国前期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宜丹;关于中职学校静物配置教学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莫亚之;论信息低保制度[D];湘潭大学;2010年
6 贾雪霞;“私人化写作”现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小新;从读图的角度谈数字图像在油画创作中的可行性[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雷群;欧洲中世纪圣像画的形式语言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蓓蓓;美学的巾帼之风[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广福;张载道德境界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45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945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