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逸语境下的明代文人山水画点景人物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03 07:06
【摘要】:点景人物是山水画中不可或缺的点缀之笔,可以表达出画家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内涵。人物在山水画中占的比例虽小,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画家常常借助一些特点鲜明的人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隐逸情怀。通过对画面中点景人物细节的研究,可以知道画家在作画时的状态,以及对出世、入世的抉择,隐逸意象点景人物便是画家对自己隐逸山林情感的表达。虽然元代是隐逸题材山水画的鼎盛时期,但相关的研究已非常完备,所以本文将以明代山水画作为切入点,通过对明代画家的作品分析,对点景人物进行概括、分类,探析隐逸点景人物在明代的发展状况及其审美价值。明代开始,隐逸意象的点景人物在画面中呈现标志化的特点,一出现我们便知道这是隐逸题材的山水画。本文将从明代山水画中的隐逸意象典型人物符号出发,探索蕴含在其中的情感以及画家的价值取向,文章整体分为六个部分。第一、二章主要介绍点景人物的概念及在各个朝代的发展情况。第三、四、五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三章剖析明代隐逸意象点景人物图式的演变,第四章按照题材将点景人物划分为神仙道人、名流圣贤、平民百姓三类,第五章对点景人物中典型的隐逸符号进行归纳、总结。第六章解析隐逸意象点景人物的发展以及对当今山水画创作实践的启示。
【图文】:
或行旅或幽坐的
水不容泛”的特点在这里首度被提出。从现在留下来的传本《女史箴图》(图2-1)、《洛神赋图》(图 2-2)中可以看出山水画的初期形态,有人或许有疑问:当时人与山水的比例不协调是否与当时的绘画技术的不成熟有关?事实上,一个时期的绘画特点往往受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当时画家并非对画作的造型比例把握不准,而是因为当时的画家将“人大于山”作为一种艺术理念和独特的①陈传席.《陈传席文集》河南美术出版社,1996 年版,第 115 页②[唐]张彦远.于安澜编.《历代名画记》,,1963 年6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212
本文编号:2531192
【图文】:
或行旅或幽坐的
水不容泛”的特点在这里首度被提出。从现在留下来的传本《女史箴图》(图2-1)、《洛神赋图》(图 2-2)中可以看出山水画的初期形态,有人或许有疑问:当时人与山水的比例不协调是否与当时的绘画技术的不成熟有关?事实上,一个时期的绘画特点往往受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当时画家并非对画作的造型比例把握不准,而是因为当时的画家将“人大于山”作为一种艺术理念和独特的①陈传席.《陈传席文集》河南美术出版社,1996 年版,第 115 页②[唐]张彦远.于安澜编.《历代名画记》,,1963 年6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江文淼;;走向澄明之境——点景人物在中国山水画中的情感补偿功能及当代启示[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2 王希;;明代渔隐意象绘画作品的图像演变与文化倾向[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田耕宇;“渔父”形象与古代文人心态剖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中峰;沈周的生活世界[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高国华;当代山水画点景艺术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2 徐明;明代渔父题材绘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3 类延东;元代山水画点景人物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4 杨少青;心灵的映像—隐逸文化与明代山水画风的嬗变[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泉;论古典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图式演变及语义类别[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6 顾敏;两宋山水画“点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广强;中国山水画中的人与自然[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31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531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