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宋代与17世纪西方绘画中儿童形象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宋代与17世纪西方绘画中儿童形象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西方由于审美思维、文化韵味不同,导致中西方美学思想有很大的差异性。儿童形象作为人物画创作的重要元素,在中西方不同时期的绘画中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在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中,儿童形象很早就在画卷上出现,并多以“婴戏图”的形式表现。尤其是中国宋代的“婴戏图”不仅留存数量众多,而且画面工笔精细、人物形态憨厚有趣,体现了两宋时期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艺术修炼境界。17世纪的西方是人物画的繁盛期,这个时期宗教的变革为西方绘画的艺术风格变革奠定了基础,西方的绘画风格从传统的神性主义转向近代以来的人文主义绘画,而绘画中儿童形象也变得写实逼真,体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可以说,中国宋代与17世纪西方绘画中儿童形象的表现上既有相似性也有不同点。因此,本文以中国宋代绘画和17世纪西方绘画中的儿童形象进行比较,希望能够对中西方不同历史阶段的儿童形象绘画技法和绘画审美理念进行比较分析,由此使人们了解到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风貌,并对儿童形象在绘画上的艺术表现进行重新解读。根据选题需要,本文主要分为下列几部分。首先对中国宋代与17世纪西方绘画中的儿童形象进行理论概述,分析两者出现的社会背景。其次,对中国宋代与17世纪西方绘画中儿童形象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从绘画场景、文化内涵、儿童来源、繁盛原因等方面进行比较。第三,分析中国宋代与17世纪西方绘画中儿童形象的相似性,主要从写实手法、情感表现等方面进行比较。最后,分析本文研究对中国当代绘画领域儿童形象创作的启示,从而为中国当下油画中儿童形象的创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绘画 儿童形象 宋代 17世纪西方 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05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绪论10-16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0-11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1-14
- (一)对中国和西方美学思想的差异性比较研究相关综述11-12
- (二)对中西方人物画的技法研究相关综述12-13
- (三)对中国宋代儿童画和 17 世纪西方绘画中的儿童形象研究相关综述13-14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4-15
- 注释15-16
- 第一章 中国宋代与17世纪西方绘画中儿童形象概述16-21
- 一、中国宋代绘画中的儿童形象概述16-18
- 二、17世纪西方绘画中的儿童形象概述18-20
- 注释20-21
- 第二章 中国宋代与17世纪西方绘画中儿童形象的差异性21-34
- 一、绘画场景和艺术特色差异21-24
- 二、儿童形象来源差异24-27
- 三、文化内涵差异27-30
- 四、绘画繁荣原因差异30-33
- 注释33-34
- 第三章 中国宋代与17世纪西方绘画中儿童形象的相似性34-41
- 一、绘画写实风格相似34-38
- 二、求真理念和画家情感表现相似38-40
- 注释40-41
- 第四章 对当代绘画中儿童形象主题创作的启示41-44
- 一、当代绘画儿童题材的发展和深化41-42
- 二、当代文化语境下对儿童形象表现的思考42-43
- 注释43-44
- 结论44-46
- 参考文献46-4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48-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天泉;黄兰;;论20世纪西方绘画大师的东方情结[J];装饰;2006年11期
2 张楠;;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差异和形成原因[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3期
3 孙杰;;西方绘画的追魂术——光线的运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戴家峰;;浅谈西方绘画的空间探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年02期
5 蒯连会;;西方绘画,越模仿越开放的“游戏”姿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年03期
6 何军;严慧;;浅析西方绘画构图技巧[J];美术大观;2010年05期
7 刘聪;;西方绘画中的虚拟光源传统[J];艺苑;2010年03期
8 黄晓蔓;;试论西方绘画中“透视”演变及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10年06期
9 向明;;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冲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10 黄晓蔓;;现代派西方绘画二维空间深度的表现形式[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沈颖;;开放的空间——西方绘画中的空间形态和当代审视[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韩子仲;;象与像——物象的存在与显现[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3 王镛;;东西方艺术交流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4 左庄伟;;论中国画的民族性本质[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疆民协秘书长 柳文喜;东西绘画艺术的“意”与“形”[N];中国艺术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单红;一场与西方艺术的互动对话[N];无锡日报;2010年
3 商报记者 刘洋;张帆:“缺憾”成就另一种完美[N];北京商报;2012年
4 主持人 李树森;东西方艺术的审美理念[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5 ;中西造型艺术之“同”[N];解放日报;2006年
6 陈园园;融合中西归心源[N];光明日报;2013年
7 李明久;感悟敏锐 飘渺舒漫[N];中国文化报;2013年
8 初中海;超越 逍遥[N];美术报;2013年
9 唐朝轶;中国画的道路如此艰难[N];美术报;2008年
10 商报记者 蔡然 隋永刚 张巍;艺术无国界 彩墨绘风情[N];北京商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书春;西方绘画中光的理论及其演进[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淳;西方绘画中“树”图像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4年
3 尚z,
本文编号:282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82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