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宋代工笔花鸟小品造型中的用色技法探究

发布时间:2020-11-15 10:09
   五代两宋是继绚烂的唐代绘画之后,中国美术史上又一鼎盛时期。上承隋唐下启元明,宋代绘画的发展具有呈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唐朝开创画院建制,花鸟画就此开始独立,并与人物画和山水画三足鼎立。宋代工笔花鸟小品画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小品画,出现的形式常为扇面或册页。“理学”思想给宋代花鸟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理念和审美品位。中国画现代艺术家不仅继承宋代工笔花鸟画的技法,又对色彩理念、空间观念、艺术形式进行创新,体现时代性和民族性。本文通过简述宋之前、宋、宋之后工笔花鸟画的用色特点,再根据宋代工笔花鸟画的主要流派分析宋代工笔花鸟画的用色技法,学习它的审美追求,并把写实性作为基础,结合宋代的绘画理论知识来论述我在毕业创作中的感悟与在宋人小品用色技法之上的创新。
【学位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J212;K23
【部分图文】:

蝴蝶图,山茶,蛤粉


时水分不可太多,否则纸干以后,会出现褶皱,不利于接下来的染色,而且,褶皱过多,纸容易漏矾并且损坏。第三节 设色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提出“随类赋彩”色彩理论,将中国绘画独有的用色原和设色规律加以总结,侧重色彩的象征性、表意性,主观性。色彩是作品中重要的构成因素,正确的运用色彩,可以突出画面主题,渲染物象,烘托气氛。从宋代工笔花鸟小品遗存的作品中我得出一些用色经验:由于石色为矿物质颜色,不透明,不溶于水、覆盖力强。常用的有石青、石绿、朱砂、朱磦、赭石。如《山茶蝴蝶图》(图 3.1)《风荷图》(图 3.2)中常使用石青、石绿对反面叶子进行罩染,使正反面的叶子颜色有所区分。宋人使用的白色为蛤粉,俗称珍珠粉。在《山茶蝴蝶图》(图 3.1)《风荷图(图 3.2)《蜀葵图》(图 3.3)中,为了使花瓣看起来较亮,在分染水色之前,先使用蛤粉在团扇的背面衬粉,由于蛤粉遇水会变得透明,所以在分染蛤粉时不可太浓,否则蛤粉晕染不均匀。

风荷,蛤粉


时水分不可太多,否则纸干以后,会出现褶皱,不利于接下来的染色,而且,褶皱过多,纸容易漏矾并且损坏。第三节 设色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提出“随类赋彩”色彩理论,将中国绘画独有的用色原和设色规律加以总结,侧重色彩的象征性、表意性,主观性。色彩是作品中重要的构成因素,正确的运用色彩,可以突出画面主题,渲染物象,烘托气氛。从宋代工笔花鸟小品遗存的作品中我得出一些用色经验:由于石色为矿物质颜色,不透明,不溶于水、覆盖力强。常用的有石青、石绿、朱砂、朱磦、赭石。如《山茶蝴蝶图》(图 3.1)《风荷图》(图 3.2)中常使用石青、石绿对反面叶子进行罩染,使正反面的叶子颜色有所区分。宋人使用的白色为蛤粉,俗称珍珠粉。在《山茶蝴蝶图》(图 3.1)《风荷图(图 3.2)《蜀葵图》(图 3.3)中,为了使花瓣看起来较亮,在分染水色之前,先使用蛤粉在团扇的背面衬粉,由于蛤粉遇水会变得透明,所以在分染蛤粉时不可太浓,否则蛤粉晕染不均匀。

蜀葵,蛤粉


时水分不可太多,否则纸干以后,会出现褶皱,不利于接下来的染色,而且,褶皱过多,纸容易漏矾并且损坏。第三节 设色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提出“随类赋彩”色彩理论,将中国绘画独有的用色原和设色规律加以总结,侧重色彩的象征性、表意性,主观性。色彩是作品中重要的构成因素,正确的运用色彩,可以突出画面主题,渲染物象,烘托气氛。从宋代工笔花鸟小品遗存的作品中我得出一些用色经验:由于石色为矿物质颜色,不透明,不溶于水、覆盖力强。常用的有石青、石绿、朱砂、朱磦、赭石。如《山茶蝴蝶图》(图 3.1)《风荷图》(图 3.2)中常使用石青、石绿对反面叶子进行罩染,使正反面的叶子颜色有所区分。宋人使用的白色为蛤粉,俗称珍珠粉。在《山茶蝴蝶图》(图 3.1)《风荷图(图 3.2)《蜀葵图》(图 3.3)中,为了使花瓣看起来较亮,在分染水色之前,先使用蛤粉在团扇的背面衬粉,由于蛤粉遇水会变得透明,所以在分染蛤粉时不可太浓,否则蛤粉晕染不均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玉华;;《工笔花鸟》[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9年01期

2 邓滢瑶;;《静》工笔花鸟[J];艺术科技;2019年03期

3 邓滢瑶;;工笔花鸟《生命》[J];中国民族博览;2019年05期

4 张娜;;《春》工笔花鸟[J];大众文艺;2019年10期

5 杨悦莹;;《螽丝绵瓞图》工笔花鸟[J];大众文艺;2019年11期

6 张蕴杰;;中国画(工笔花鸟)[J];中国建材;2019年10期

7 马国容;张正火;;浅论工笔花鸟瓷画的艺术魅力[J];陶瓷研究;2018年02期

8 查蕴桐;;论宋代工笔花鸟小品构图[J];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08期

9 ;活色生香寓情趣——读刘西林工笔花鸟[J];公关世界;2017年12期

10 邹俊怀;;当代工笔花鸟瓷画的审美理念与表现语言[J];陶瓷研究;201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静芝;1949~1980台湾工笔花鸟画创作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无瑕;宋代工笔花鸟小品造型中的用色技法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年

2 李嘉滢;皴法在工笔画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年

3 程亚妮;《花语》系列工笔花鸟创作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7年

4 张景龙;《四时物语》系列工笔花鸟创作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7年

5 张迪;清代粉彩工笔花鸟的装饰美在创作中的运用[D];吉林艺术学院;2017年

6 隋金池;从宋代《百花图卷》看中国水墨工笔花鸟发展[D];安徽大学;2013年

7 王莎莎;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与现代粉彩工笔花鸟装饰的形式语言比较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年

8 周阔;宋代工笔花鸟小品画对当代工笔画创作的影响[D];吉林艺术学院;2017年

9 王祥;当代工笔花鸟小品构图中的平面构成因素的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3年

10 李凤;触目横斜千万朵 赏心只有两三枝[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84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884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7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