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塞尚风景绘画中家乡主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9 15:44
   塞尚是现代艺术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人物,对他的研究在西方艺术批评史上已成为一门系统的学问,研究领域涵盖了形式主义、精神分析、现象学等;与之相反的是国内塞尚研究的不充分。本文试图从塞尚风景绘画中家乡这一特殊的题材入手,跳出以往将风景作为单一母题来进行研究的范式,描述了塞尚对家乡风景的还原与重构过程。在塞尚的画中,对家乡的描绘必然地体现为对家乡本质的追寻,也就是对生活空间本质的追寻,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塞尚发现了自己作为创造性主体所具有的分裂性,也就是主体性自产生以来就具有的内在的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对立,正是主体的这一分裂阻断了塞尚达至事物本质的道路。 本文的导论部分是全文的内容大纲,正文分四个部分展开:第一章介绍了塞尚以前家乡风景绘画的三个模式:占有式、移情式与漠视式,并解释了将“家乡”视为“生活空间”这一观点,指出生活世界与生活空间的不同。第二章探讨塞尚在对家乡这一生活空间的塑造中克服了以往的生活空间模式,还原了作为生活空间的家乡的自在自为,并形成了个人绘画的特征:风景的纯粹性、造型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综合视觉的养成,他以此作为建构新的家乡主题的起点。第三章分别从塞尚以母题为中心的做法、抽象形式意志的形成来分析塞尚的画作对于生活空间的建构。结合生活空间与主体性之间的关系,本章对作为一个创造性主体的塞尚进行了分析,发现他的“忧虑”、“疑惑”正是来自于他对主体性的分裂进行统一的尝试。在最后一章中,本文分析了塞尚风景绘画中的家乡的主题,本文认为,家乡正是主体不断寻求的真理本身,这一部分从主体性的起源与真理的断裂对主体所带来的影响入手,探讨了塞尚的艺术在现代性语境中的意义。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如何看待塞尚风景绘画对家乡这一主题的诠释,正是如何看待艺术家作为创造性主体对于真理的追寻,在这一过程中,塞尚是否获得了他的真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在古典认识论那里,他是一个真理的殉道者,而在现代性的语境中,他又成为了真理的旗手,真理的断裂引发了创造性个体的忧虑与疑惑,并成为了更新生活空间观念的巨大变革力量。塞尚为现代人的返乡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勇气,他对于主体中分裂部分加以统一的尝试、他作为创造性主体的自我反思,为以后的现代乃至当代艺术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J205
【文章目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西方风景绘画中家乡主题的演变
    第一节 地域风景的起源
    第二节 家乡风景的流变
        一、高级的地志画
        二、阿卡迪亚精神的兴衰
        三、自然中的故乡
        四、现代都市与印象主义
    生活空间的三种模式
第二章 塞尚的还原
    第一节 对占有的排除
    第二节 对移情的抑制
    第三节 对漠视的抗拒
第三章 重构主体性的努力
    第一节 中心的力量
    第二节 抽象形式意志
第四章 返乡
    第一节 在痛苦中生成的主体
    第二节 应许之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郝春燕;;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唐敏;;媚俗与抗争——九十年代文学的两个对抗性特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陆衡;;人民性 喜剧性 现代性——国统区讽刺诗歌得失谈[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7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8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9 龙明慧;;翻译的形而上——论“忠实”之于翻译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李孟国;;海德格尔的“伦理”论题与存在之真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伍学进;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9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90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890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1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