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秋风纨扇 ——明清仕女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8 11:14
  本文以图像分析为基础,综合运用社会学、历史学、文学、比较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理论和方法,从四个方面展开对明清仕女画的论述。第一章陈述明清仕女画的盛行。主要针对历代仕女画作和画家的情况进行梳理与整理,选取若干收录信息相对客观的画册及著作文献进行数字统计,通过表格列举的方式,比较明清与前此历代仕女画作和画家的数量情况,从概率上得出明清仕女画作和画家的数量远远超过前此历代的数量总和,以此证明,明清仕女画是中国仕女画史上继唐代之后的又一繁荣期。第二章阐述明清仕女画之所以盛行的社会文化背景。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论述:人性解放、奢侈之风、情色消费和市民文艺。明中叶以后,王阳明学的兴起和李贽“人欲即天理”学说的大炽,掀起了一场“走出中世纪”的人性大解放运动。性灵的文人们高举反礼教旗帜,肯定“好色”、“好货”的人生信条,带动了整个社会对物质享乐的狂热追求。以文人为表率,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市民百姓,无不沉浸在精致生活的奢侈享受中,尤其是对情色消费的热衷,更使得妓院大为兴盛。市民文艺此时也达到了高峰,各种言情小说、淫秽小说铺天盖地,以满足人们精神上的绮思遐想。这也正是仕女画包括春宫画空前盛行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而导... 

【文章来源】:上海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7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秋风纨扇 ——明清仕女画研究


明唐寅秋风纨扇图纸本墨色上海博物馆藏

仕女,绢本,故宫博物院,簪花


唐周昉挥扇仕女图绢本设色故宫博物院藏

空间图,仕女画,簪花,仕女


图 3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 绢本 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藏而明清仕女画中的纨扇,已成为画面组成的一个重要元素,女子与纨扇同时出现在画面中时,能更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图。“秋风纨扇”俨然已是一种寄喻情感的特殊符号,它是超脱于社会礼教羁绊的个性、才情获得自由的符号。因此,“秋风纨扇”是明清仕女画的形象标志。画家以“秋风纨扇”为寄寓情感的载体,远离庙堂虽有不满,但却获得了更为自由的空间,更多的是自足、轻松之感正如欧阳修《画眉鸟》诗中所说“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中自在啼”,被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清仕女画解读[J]. 徐建融.  国画家. 2011(03)
[2]君子好色——传统仕女画四题(下)[J]. 徐建融.  国画家. 2009(06)
[3]晚明名妓文化的悲剧性探析[J]. 柳素平.  东岳论丛. 2009(09)
[4]从古代青楼环境看青楼女子的生活状态[J]. 李金宇.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5]君子好色——传统仕女画四题(上)[J]. 徐建融.  国画家. 2009(05)
[6]魏晋以来仕女画的审美取向[J]. 史国娟.  美术大观. 2009(08)
[7]艳情人自画红楼——清代《红楼梦》绘画研究[J]. 静轩.  红楼梦学刊. 2009(04)
[8]万历年间社会思潮的转向[J]. 丁功谊.  江西社会科学. 2009(04)
[9]明代江南仕女图面相模式化探微[J]. 任道斌.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9(01)
[10]探析晚明南京秦淮河乐妓现象[J]. 陈凯丽.  美与时代(下半月). 2009(02)

硕士论文
[1]从女性视角论女性文学[D]. 安书萍.西北大学 2009
[2]清代女诗人席佩兰研究[D]. 孙毓晗.兰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89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289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7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