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与明代中晚期江南地区《桃源图》题材绘画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09-19 11:30
本文以《桃源图》题材绘画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传世画作数量、画作集中时间和画家活动地区的对比与统计,发现《桃源图》题材画作在明代中晚期的江南地区十分盛行。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展开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在明代中晚期的江南地区,尤其是以文徵明为核心的江南文人圈,对于《桃源图》题材绘画的创作、欣赏及其文化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首先梳理了明代中晚期的《桃源图》题材绘画的类型与表现。将这一特定时期、特定地域背景下的《桃源图》绘画分为两类:一是根据陶渊明《桃花源记》表现原文故事情节的《桃源图》,二是脱离原文情节、抽取重要因素进行表现的《桃源图》。在此分类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构成这一时期《桃源图》绘画的三个核心视觉要素——山洞、水泽与渔人、田地。通过对三个核心视觉要素及其表达含义的考察,文章发现:这三个核心要素在文本上都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呼应,在思想上都带有隐居避世的隐藏含义,而在实景描绘上又与江南水乡的风物景致相一致。文章进一步考察了文徵明绘画《桃源图》的创作时间阶段与创作时期的心态变化,发现这些画作全部创作于画家仕途不顺的北京为官时期与辞官归隐时期。同时,文章还对绘画、题跋《桃...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明.宋旭《武陵仙境图》纸扇面设色17.5x53.scln万历十一年(1583)故宫博物院
是有自己的理解和取舍的。在其笔下占据最大面积的桃源景色是一望无际的成块田地(图7)以及之中有渔人撑船捕鱼的大片水塘(图8)。我们自然可以将这一画图7((桃源问津图》局部田地面的表现追溯到原文中的描述,但原文中并没有如此突出强调田地和水塘在桃源景色中的地位。与之类似的构图场景还多次出现在文微明其他绘画作品中,成为文微明绘画中常见的图绘模式。随着《桃源问津图》卷的继续展开,《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继续发展。原文故事的主角持桨渔人第二次出现在画面中。按照《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渔人自发现桃花源,到进入桃花源内,到在图8《桃源问津图》局部水塘(明)文震亨著,《长物志图说》,海军、田君注释,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5,页42。
段故事情节的集中点。画家在这一段情节中还重点绘画的大片的桃花林(图6)。桃花在明代己被看做仙木,与桃花源的意象紧密相连。明代文震亨在其《长物志》中特别讨论了桃花,称“桃为仙木,能制百鬼,种之成林,如入武陵桃源,亦自有致,第非盆盎及庭除图6《桃源问津图》局部桃花。桃性早实,十年辄枯,故称“短命花”。碧桃,人面桃差之,较凡桃美,池边宜多。若桃柳相间,便俗。”’物植接下来的画面表现了层层山峦之后的桃源中的景色。《桃花源记》中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南水乡古镇的共性特征及其价值分析——以太湖流域六大古镇为例[J]. 张环宙,汪波.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7(06)
[2]江南水乡地域文化研究[J]. 马晓,周学鹰.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9)
[3]退隐与抗愤——晚明江南士人的生存困境及其应对[J]. 陈江. 史林. 2007(04)
[4]文徵明致仕考略——由王宠行书札《起居贴》引发出的问题探索[J]. 刘鹏. 艺术百家. 2007(04)
[5]中国画“渊明逸致”题材的渐次丰满[J]. 付阳华. 文艺研究. 2006(09)
[6]明中叶吴中士人心态及其文化意义[J]. 李双华. 贵州社会科学. 2006(04)
[7]谈王宠行书书札《起居帖》[J]. 傅红展.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5(04)
[8]宴饮与明中后期江南士人社会交往生活[J]. 徐林. 社会科学战线. 2005(02)
[9]中国文学中的“乌托邦”理想[J]. 孟二冬.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10]继承与创新 从陆治钱谷与文征明的关系看其画风演变[J]. 孙欣. 收藏家. 2004(04)
本文编号:3401533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明.宋旭《武陵仙境图》纸扇面设色17.5x53.scln万历十一年(1583)故宫博物院
是有自己的理解和取舍的。在其笔下占据最大面积的桃源景色是一望无际的成块田地(图7)以及之中有渔人撑船捕鱼的大片水塘(图8)。我们自然可以将这一画图7((桃源问津图》局部田地面的表现追溯到原文中的描述,但原文中并没有如此突出强调田地和水塘在桃源景色中的地位。与之类似的构图场景还多次出现在文微明其他绘画作品中,成为文微明绘画中常见的图绘模式。随着《桃源问津图》卷的继续展开,《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继续发展。原文故事的主角持桨渔人第二次出现在画面中。按照《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渔人自发现桃花源,到进入桃花源内,到在图8《桃源问津图》局部水塘(明)文震亨著,《长物志图说》,海军、田君注释,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5,页42。
段故事情节的集中点。画家在这一段情节中还重点绘画的大片的桃花林(图6)。桃花在明代己被看做仙木,与桃花源的意象紧密相连。明代文震亨在其《长物志》中特别讨论了桃花,称“桃为仙木,能制百鬼,种之成林,如入武陵桃源,亦自有致,第非盆盎及庭除图6《桃源问津图》局部桃花。桃性早实,十年辄枯,故称“短命花”。碧桃,人面桃差之,较凡桃美,池边宜多。若桃柳相间,便俗。”’物植接下来的画面表现了层层山峦之后的桃源中的景色。《桃花源记》中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南水乡古镇的共性特征及其价值分析——以太湖流域六大古镇为例[J]. 张环宙,汪波.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7(06)
[2]江南水乡地域文化研究[J]. 马晓,周学鹰.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9)
[3]退隐与抗愤——晚明江南士人的生存困境及其应对[J]. 陈江. 史林. 2007(04)
[4]文徵明致仕考略——由王宠行书札《起居贴》引发出的问题探索[J]. 刘鹏. 艺术百家. 2007(04)
[5]中国画“渊明逸致”题材的渐次丰满[J]. 付阳华. 文艺研究. 2006(09)
[6]明中叶吴中士人心态及其文化意义[J]. 李双华. 贵州社会科学. 2006(04)
[7]谈王宠行书书札《起居帖》[J]. 傅红展.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5(04)
[8]宴饮与明中后期江南士人社会交往生活[J]. 徐林. 社会科学战线. 2005(02)
[9]中国文学中的“乌托邦”理想[J]. 孟二冬.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10]继承与创新 从陆治钱谷与文征明的关系看其画风演变[J]. 孙欣. 收藏家. 2004(04)
本文编号:3401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401533.html